第陸章 戰「疫」中的亂與治:1917年新疆瘟疫大流行(1 / 2)

加入書籤

1917年是楊增新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新疆省長的第5年,也是他治理新疆的第5個年頭。然而,就在這一年,新疆卻尤其多災。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這裡民族眾多,邊境線較長,由南至北長達5600多公裡,占我國陸地邊境線近四分之一。歷史上,新疆爆發過無數次的瘟疫災難,特別是1917年,霍亂、鼠疫、傷寒、白喉、天花等諸多疫病在新疆陸續集中爆發,尤以霍亂最為嚴重。新疆各族民眾死傷慘重,甚至出現了十室九空、田地荒蕪、土地價格減半,仍無人購買的慘劇。麵對如此慘狀,當時的人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霍亂,1917年發生在新疆的霍亂屬於真性霍亂,它是一種由細菌所引起的腸胃疾病,嚴重情況下,能在數小時內讓人腹瀉脫水致死。這次霍亂的傳染性極強,以致造成空城絕戶的慘烈情況。由於霍亂的英文譯音是「虎烈拉」,所以人們稱其為「虎疫」,當然也有將霍亂比喻為像猛虎一般來勢洶洶。

那麼,諸如霍亂、天花、傷寒等凶惡的傳染病如何會在新疆爆發呢?這或許與新疆的自然環境有關。新疆地區位於我國的西北邊陲,身處亞洲內陸,高山夾雜著盆地,如此復雜的地形地貌特征,阻塞了它與外界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山脈,將新疆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區域。這裡的物種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具有各類天然的野生動物種群,它們在新疆有了繁育的絕佳場所。當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疫病的滋生和病媒生物的傳播提供了媒介。

除此之外,新疆位於亞洲大陸腹地,海洋的暖濕氣流很難進入,降水少但蒸發很大,水資源在新疆顯得尤為寶貴。這樣一來,人們往往會選擇居住在河流、湖泊等水源較為豐富的周邊。民國時期的新疆尚未建立自來水供應係統,民眾的生活用水大多取自坎兒井。這是一套新疆所獨有的供水係統,雖然有利於缺水地帶的農業灌溉,但日常水質卻無法得到保障。河裡有水的時候,人們就直接飲用河水,冬天則飲用雪水。等到河水乾涸的時候,人們要喝澇壩水。澇壩水是當地人對存儲水的一種稱呼,是在春夏水流充裕的時候,把水引到坑裡,儲存到秋冬時期再喝。而且,新疆地區有大片優良的草場,百姓養著各種各樣的牲畜,為了方便,往往人畜共用一個水源,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疫情的發生。

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1912年,新疆和闐就連續發生了多次鼠疫。當時的省長叫楊增新,他是前清進士,治理新疆時主要奉行老子「無為而治」的政策。他本人推崇封建迷信,對現代科學文化較為排斥。正是基於這一原因,當時的新疆地方政府並未采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而是任由其放任自流。所以,鼠疫災害直到1916年才稍稍紓緩。

鼠疫稍緩後的第二年,即1917年,和闐地區又爆發了霍亂疫情,並且除霍亂外,同時又爆發了傷寒、瘧疾等其他傳染病。這次疫情來勢洶洶,瞬間席卷和闐、於闐、洛浦三個縣。一位名叫謝彬的親歷者在《新疆遊記》中這樣記載:一人得病,就會立刻感染全家,在幾天內全家都難以逃脫死亡的悲慘結局。而幸免遇難的,萬人之中也不過寥寥幾人罷了。一時間,新疆百姓人心惶惶、民心不穩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半路殺出個天降竹馬 綜穿:我來救贖! 凡人修仙,我有一座化聖爐! 夏時意濃 陽光開朗太宰治 星界遺跡:時空守護者 海枯不哭 萬魂師 秋殤洛水 修仙,那也得看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