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內閣議政(1 / 2)

加入書籤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官軍北征,百姓們多少還是看個熱鬧,崢嶸時代的大洪爐下讓他們覺得與有榮焉,不枉此生。可與維係大乾運轉的朝廷各部衙門以及大小官員們來說,這是一起真正的生與死的較量,賭的是一朝國運,在平日看起來有些臃腫懶散的朝廷機器,此刻正以一種極其高效的速度運轉起來了。

這不,校武大典才剛剛結束,楊佋便被內閣的幾位大臣請去了文淵閣,與他一道的還有昭親王楊儀,以及六部中的戶部兵部工部三部尚書。

此次的議題隻有兩件事,一是配合北征大軍的後續役夫征調集結,二是大軍出征最重要的糧秣後勤一事。

朝廷已經議定,此行九邊分做三段同時發力,陝西四鎮為一路,山西二鎮一部和薊州鎮合為另一路,遼東鎮主要確保牽製東胡諸部,自成最後一路,而宣府為保敵人不會狗急跳牆南竄京畿則固守不動。

陝西四鎮總計抽調大軍十萬,其中三萬人馬,西出嘉峪關,收復玉門舊關,再經北上直奔哈密天山南麓之地,繼而控製整個西域。

三萬大軍,對於近兩千多萬頃的土地來說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些,除了要應對盤踞在的天山腳下的匈奴右王部,以及西域諸多土著小國外,新附之地和城池,也都需要留人駐守,最終能到哈密的能有兩萬人就已是幸事,能到亦力把裡的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不過這也是沒奈何的事情,大軍的行進路線還要穿過古瀚海,人馬過多反而讓大軍顯得臃腫不便。但不論怎麼說,這三萬人馬絕對是西軍中的精銳。

另有七萬人馬,再分兩路,一路自寧夏北向陰山攻右穀蠡王部;一路自甘肅出發,越過亦不剌山,直插已經失去了首領的匈奴右王部主力所在的亦集乃地區,為征西域大軍牽製更多的敵人。

縱然是王子騰,一心三用之下,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是以才會急著向朝廷保舉賈雨村巡撫陝西。之所以是賈雨村,是因為王子騰要確保請來的是一個幫手,而不是來了一個同他爭功的。

而山西鎮和薊州鎮,兩路大軍合計也有近七萬人馬,分兩路進逼匈奴左部,值得一提,匈奴左穀蠡王部在上一次大同之戰中,已經被打廢了,雖然阿古金讓他的小兒子塔速爾繼任了左穀蠡王,但元氣已經耗盡,此時也多是有名而無實。再者,術勿都被放歸後,隨同南征的兒郎盡皆戰死,部族又被阿古金賞賜給了塔速爾,心懷怨恨的他帶領一些舊部投靠了阿古金的其他兒子,一麵拆塔速爾的台,一麵也暗地裡又與大乾有著聯係。

塔速爾為保自己的醜事不被暴露,一心想著要弄死術勿都,奈何每到關鍵時刻他的幾個兄弟就會出來搗亂。

而阿古金此時又不在本部,正給朝廷官兵提供了好時機。

總之,此時的匈奴的大小紛亂不止,各部舊怨未平又添新仇,上下不能同心,內外不能同仇,合該大乾國祚興盛。

北麵戰事如何,暫且按下不表,且回到朝廷內政。

即便是將負責牽製的遼東鎮排除在此次北征之外,僅兩路大軍,合計十七萬人馬,所需要的糧秣軍費可不是個小數目。僅王子騰報上來的軍費,就需白銀七百萬兩,這還不算朝廷提供一部分大軍糧草的折合計銀。

再加上中路軍,算上為保障大軍後勤征調的民夫所耗,僅為此次北征,朝廷最少也要耗費近兩千萬兩白銀,以及糧草無算。

也就是近年來新政頗見成效,若是放在嘉德二年前後,朝廷每年的總稅賦也不過維持在兩千萬兩左右,根本無力北征。傅東來主政後,拚盡全力的替朝廷各處攬銀子,高門宅邸抄了一家又一家,使大乾被隱沒的土地如雨後春筍般突然成倍數的增加,又推行攤丁入畝,增加戶籍,士紳一體納糧,不過兩年光景,便讓朝廷的稅賦重新突破三千萬兩的大關,不斷的向四千萬兩靠近,距離巔峰時期的近五千萬兩,雖然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好在也有了盼頭。

因為提前近一年就開始準備了,是以軍費所耗雖然驚人,但倒不至於讓朝廷諸公過於感到頭疼,楊儀主理的戶部很是痛快的就掏出第一批銀子,盡管多數還是傅東來的功勞,可楊儀的做派還是讓身為皇帝和父親的嘉德高興不已,嘴裡的褒獎之詞更是毫不吝嗇,什麼「直肖朕年輕之時」「為諸皇子表率」之類的不值錢的甜棗一個又一個的落下,誇的楊儀都有些暈乎。

與之相比,楊佋就顯得有些不大顯眼了。嘉德雖然有心讓二子相爭,但並沒有湖塗到將大乾國運也拿來養蠱般培養了後繼之人,是以二王在朝政之上,還是主次分明的。目下來看,楊儀主掌戶部,而楊佋負責漕運,以及將來的海運,高下分判顯而易見,不過楊佋也並非沒有可圈之處。

戶部除了負責將各地去歲至今的稅賦,用來填做大軍北征的軍費外,還要負責民夫的征調,以及為大軍籌措糧草。

征調民夫且不提,雖說是名曰征調,可這也是樁費銀子的事,除了戶部,別家也做不來。

楊佋自然也想在此次國之大事中有所表現,他所用的辦法也很聰明,且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來,那就是卡戶部的脖子。

文淵閣大殿內,眾人分列入席。

隻聽傅東來率先言道:「此次大軍北征,所需時日尚且不定,內閣商議之後,一致認為當下首先應為大軍提供三個月的糧草,另外戶部還要另行準備兩月糧草以防不時之需。前期有這半年的糧草打底,接下來我等也會輕鬆一些,朝廷也有足夠的時間來籌備下一階段的糧秣耗費。至於半年糧草所需數量,還請葉閣老與諸位言明吧。」

按理說,此等場合,就算是做做姿態,也該是由楊景這位首輔先坐開場的,傅東來這般做,算是犯了官場的大忌,但好似眾人對此卻無所察覺一般。非是傅東來不懂內中門道,是因為他身為次輔主持新政,本就名不正言不順,所憑恃唯有兩點,一是皇帝的信賴,二是在百官中的威望。

楊景做了李恩第和徐遮幕近十年的應聲蟲,朝臣們似乎也都習慣了如此,反倒是傅東來歸朝之後,便行雷霆之舉,樁樁件件,讓人不敢小覷。

雖是如此,但傅東來依舊不敢掉以輕心,給楊景有太多的在百官們麵前表現的機會。若在平日,他禮節性的表一表謙虛倒也沒什麼,可如今是涉及到大乾國運興衰的大事,又兼此時在場的不僅是朝廷各部的主官大員,更或許還有大乾未來的儲君,他當然要為自己樹立威信。

其實對於首輔之位,如果傅東來真的想爭,這個事情本身對他而言並非難事,哪怕是皇帝再想用楊景製衡與他,他也有諸般手段,或讓楊景主動辭官不受,或讓皇帝親自罷免重新任命。

隻是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對傅東來而言就不止是一個「難」字那麼簡單了。

楊景怎麼說都是首輔,還是皇帝欽任,想要搬到他勢必會費一番手腳功夫,短時間內無法讓朝堂重歸平靜,或許還會因此而挑起朝堂官員之爭,亦或許讓有心者有可乘之機,新的勢力趁虛而入,這都不是傅東來想看到的。

一但形成這樣的局麵,新政必然會受到影響,效果大打折扣,時間上也會無限的後延,哪裡會有今日的富裕局麵。而且大凡新政,從來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能在這個位子上坐多久,還是未知數呢。與其讓更多的人仇視,不如隻得罪楊景一人,為自己豎起一個熟悉的對手,既能威懾百官,也能讓皇帝放心。

話音落下的傅東來餘光掃了一眼旁邊的楊景,對方似乎對此也都習以為常了。

葉百川緊隨其後,環視眾人一周,開口說道:「此次北征大軍山陝薊州六鎮,總計十七萬兵力,一月所需耗費糧草十二萬七千五百石,大軍餉銀耗費另計。先期出征,軍中尚有常備糧,外加大軍自籌,可足大軍一月之用,朝廷需要提供的是後續的糧草。戶部一次性所需提供三個月的糧草,合計三十八萬兩千五百石,另行準備二十五萬五千石收納入庫。」

「昭王爺,付尚書,以上所列糧草戶部多久能夠到齊,還需給內閣一個準確的答復才行。」

楊儀皺了皺眉,六十三萬七千五百石,雖然早有準備,但這個數字依舊讓他有些吃驚,要知道大乾漕運的吞吐量,最高峰時期,一年也不過六百萬石左右,常年一般也就維持在四百萬石上下,內閣一張口,就是一次性兩個月的漕運總量。

這個數字,湊一湊還是可以拿出來的,隻是不要忘了,葉百川所列的數量,僅僅是此次北征大軍所需糧草,這裡麵還不包括負責大軍後勤糧秣運送的民夫的口糧,這明顯是需要戶部自己掏的一部分,真要連這個也計算在內,便要往七十萬石奔了。

而且戶部收到的各地糧賦,還要用來維持各地駐軍所耗,遼東一鎮此次雖不計數在列,可依舊肩負著不輕的任務,糧草方麵也不能像往年一樣能拖就拖,必須如數補足了。

還是那句話,這些糧食不是拿不出來,戶部也不是沒有準備,隻是一時間如此多的數量確實有些勉強了。

「葉閣老,今歲正月一直到驚蟄之前,北地數省遭了雪災,戶部不得不拿出一部分常平倉糧來賑濟災民,耗費不在少數。如今南方的夏糧雖然已經下來了,可還尚未來得及運至京中,眼下隻能靠戶部庫糧來提供當下所需」

眼見楊儀開始訴苦,葉百川哪會任由對方叫苦叫難下去,若都是這般,朝廷百官乾脆都開一個訴苦大會得了,也不用出來辦事了。

「昭王爺,您說的這些,是戶部所需操心的,陛下早已有旨,命戶部做足準備,這會兒說這些,是不是晚了點?內閣關心的,隻是戶部何時能如數將這些糧草籌措到位。」

楊儀雖是親王,地位尊貴,但此時是內閣議政,葉百川身為閣臣,在事情上也無需客氣。

楊儀聞言,也不見惱,隻是與戶部尚書付有貞相視一眼,才向葉百川說道:「葉閣老,事關國之大事,本王也不推塞,這樣,四十萬石糧草,給戶部二十天時間備齊,且一應運糧的役夫車馬也都應征到齊如何?」

「四十萬石?」

葉百川明白,對方是想先將大軍所需的三個月糧草供齊,至於內閣所擬的兩個月的備用糧則暫緩,三個月時間的準備,倒也不是不行,隻是葉百川卻不敢輕易開這個口子,六部之中,就數戶部最是難纏,出了名的「厚臉皮」,這要是鬆了口,剩下的那二十三萬石,可要拖到年底去了。

隻見葉百川搖了搖頭道:「昭王爺,內閣議定的這個數字,是不能商議的。還有,二十天?」

「戶部的官員都是吃乾飯的嗎?本閣已經說過了,軍中的常備糧和自籌糧,僅夠一個月的耗費,十天時間,戶部的車馬民夫都是飛的嗎?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感到邊關。」

「不行,內閣隻能給戶部五天時間,如數集齊。」

軍中的糧草按行軍所耗,其實不止能支撐一月,起碼再延十五天的量還是有的。但這種情況,總不能一點餘地都不給自己留吧。

「五天?」

楊儀一聲苦笑,連葉百川話裡對戶部的嘲諷都顧不上回應了,雖說是漫天要價,可這殺價殺的也太狠了些。

「付尚書,你來。」

楊儀還得顧及自己的親王威儀,這裡可是內閣,他堂堂一個親王,像市井小民一般和內閣大臣討價還價,成什麼樣子,於是乾脆帥鍋付有貞。

付有貞心中也是有苦說不出,本來兩人提前就已經議定好由楊儀開口應對內閣,為的就是想憑借楊儀親王的威勢,讓內閣不至過分壓榨戶部,這會卻倒忘個乾淨。

親王加主理戶部的尊貴頭銜都討不來的讓步,你讓他一個尚書能怎麼辦。

不過付有貞倒也有自己的應對辦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全網轟動,修仙千年被女主播曝光! 大師兄退休後隻想摸魚 凡盡天蒼 快穿:我遇到了大反派 柯南之社畜的我也想談戀愛 說書人:無盡輪回 我揪出了造物主 這個玩家過分冷靜 被迫撩了禁欲係大佬後 我林平之!開局送萬份辟邪劍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