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漢景帝(1 / 1)

加入書籤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吳王、楚王為首的七王之亂爆發。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名將軍迎戰吳、楚叛軍。周亞夫采納謀士趙涉的建議,避開吳軍的主力部隊,繞道武關(今陝西省商南東南),直奔洛陽。 216217史記故事此時的梁國被叛軍輪番進攻,梁王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卻派軍隊向東到達昌邑城(在今山東巨野西南),堅守不出。 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亞夫還是不發救兵。最後梁王寫信給景帝,景帝下詔要周亞夫增援梁王,周亞夫還是不為所動。但他卻暗中派軍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派兵劫取叛軍的糧食。叛軍因為缺糧,最後隻好退兵,周亞夫趁機派精兵追擊,取得勝利。 叛軍頭領吳王劉濞的人頭也被割下了。這次叛亂經三個月就平定了,戰爭結束後,大家紛紛稱贊周亞夫的用兵之道。但梁王卻因為周亞夫沒有及時救援,和他結下了仇。竇太後寵愛梁王,梁王每次進京總要到竇太後那兒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後對這位抗旨不遵的老臣有了看法。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休,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 開始景帝對他非常器重,但由於周亞夫性格耿直,不講究說話技巧,逐漸被景帝疏遠。後來他在太子劉榮的廢立問題以及為皇後的哥哥王信封侯的問題上同景帝意見不一致,再加上梁王在竇太後麵前不斷誹謗,景帝也越來越不喜歡他。 有一次,景帝把周亞夫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的耿直脾氣是不是改了。景帝隻在周亞夫麵前的桌上放了一大塊沒有切開的肉,而沒有放筷子。周亞夫立刻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很羞愧,極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起」,216217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已走了。周亞夫離開後,景帝嘆息著說:「看他這個樣子,等我去世之後,能一心一意地輔佐新君嗎?」周亞夫的兒子偷偷買了五百件甲盾,準備在他去世發喪時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由於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的工期很短,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周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對問的問題沒有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 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周亞夫為自已申辯:「我買的軍器是死後陪葬用的器具,怎麼能是造反呢?」廷尉諷刺說:「您即使在地上不造反,在地下也必然造反啊!」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於是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周亞夫死後,他在條地的侯國也被撤銷了。但是當地的百姓和他的部下,感念他的恩德,冒著被牽連的危險,為他建起了墳墓。 218219史記故事飛將李廣李廣,隴西成紀人,是西漢著名的將軍。李廣是名門之後,他的祖先就是抓獲燕太子丹的秦國將領李信。

在父輩們的熏陶下,李廣從小就刻苦學習各種武藝,練得一身絕技,尤其是家傳的箭法、騎射技術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一次他夜間巡邏,發現路邊草叢裡有東西在走動,他以為是一隻大老虎躲在草叢裡,於是朝那裡射了一箭。第二天李廣撥開草叢,才知道昨晚自已看見的並不是什麼老虎,而是風吹草動而已。而他晚上射出的那支箭,卻深深地插進了一塊大石頭裡,怎麼用力都拔不出來,可見李廣的臂力是多麼驚人。 公元前166年,匈奴侵犯漢朝邊境地區,李廣跟隨大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眾多,受到漢文帝的大力贊賞。九218219年後,漢景帝即位,李廣被升為騎郎將,成為景帝身邊禁衛騎兵的將領。公元154年,吳王、楚王發動叛亂,這就是「七王之亂」。驍騎都尉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下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七王之亂」平定後,李廣被調往西北邊境做太守,領兵抵抗匈奴的入侵。 有一次,匈奴進攻漢朝的上郡地區。當時景帝正派了一名官員到上郡巡查,在這名官員外出巡視的路上,恰好遭遇了三名匈奴騎兵。結果,隨行的衛士們全被射殺了,官員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聽說後,立刻率領一百名騎兵去追擊匈奴騎兵,他一共射殺了兩人,活捉了一人。剛把俘虜捆綁上馬,匈奴好幾千名騎兵就已經追趕上來了。匈奴兵看到李廣他們人很少,以為是漢軍故意誘騙他們上當的疑兵,起了戒心,趕緊爬上山頭,布陣抵抗。李廣的隨從們見此情形很驚慌,急著掉轉馬頭想往回逃,被李廣及時製止住。李廣說:「我們距離大部隊有幾十裡,若是現在逃跑,匈奴兵一定會上前來追殺,那樣我們誰都逃不脫。若是我們在此地不走,匈奴兵一定以為我們是來引誘他們上當的小部隊。這樣一來,他們也就不敢來打我們了。」隨後,李廣下令繼續前進,他們一直行到距離匈奴兵隻有兩裡左右的地方,才停下來。李廣又命令隨從一齊下馬,還把馬鞍卸下。 匈奴更加以為這是在引誘他們上當。有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官想出陣試探,李廣突然上馬,飛快地射殺了白馬將,然後扔回220221史記故事到自已的隊伍中,解下馬鞍,命令大家隨意活動。匈奴更加害怕,不敢輕舉妄動,雙方一直僵持到半夜,匈奴擔心漢軍設有埋伏,於是全部撤離了。第二天清晨,李廣才率領騎兵從容地回到了大部隊。 公元前125年,李廣出雁門(今山西代縣西北)抗擊匈奴,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擒。李廣傷勢很重,被匈奴兵橫放在用繩子結成的網兜裡,這網兜就掛在兩匹馬的中間。走了十多裡路,李廣一直躺在網兜裡裝死,卻暗暗留心逃跑的機會。李廣瞧見身旁有個年輕的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就突然躍起,一下子跳上他的馬,將他推下馬,然後快馬加鞭地向南奔馳了幾十裡,遇到自已的殘餘部隊。匈奴兵一路追捕李廣,李廣就用弓箭,不斷射殺匈奴騎兵,最終得以逃脫。這次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李廣單槍匹馬從匈奴手中逃脫,極具傳奇色彩,匈奴人都稱他為「飛將軍」。考慮到他以前的功績,李廣沒有因為兵敗按照法律被判死刑,而是被貶為平民。 幾年後,匈奴兵又侵犯邊境,殺死了駐守遼西的太守,打敗了將軍韓安國。於是漢武帝又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上任的消息傳到匈奴,頓時引起匈奴軍隊的震驚。他們立刻變得老實起來,有好多年都沒有敢侵犯李廣鎮守的地區。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關,配合張騫出征匈奴。部隊前進了大約幾百裡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220221領的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們拉滿弓,不要放箭,他自已用大黃弩弓射匈奴的副將,殺死了好幾個。匈奴將領被射殺,匈奴軍也漸漸散開了。第二天,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才得以突出重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攻打匈奴,李廣以六十多歲的高齡擔任先鋒官。部隊出關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於的駐地,決定親自率領精兵進攻,他讓李廣跟隨右軍走另一條道路。由於道路難走又沒有向導,右軍最後迷了路。此時衛青和單於交戰,單於逃走,衛青也沒有什麼其他收獲,在返回的路上才和右翼部隊會合。事後衛青派軍隊的執法官去詢問李廣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李廣不想自已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受到質詢,就對執法官說:「這件事情和下麵的將領沒有關係,是我自已迷失了道路,責任全部在我這邊。」來人走後,李廣望著那些多年共同經歷生死的部將,感慨地說:「我從小就和匈奴交戰,大大小小經歷了七十多次,這次跟隨大將軍出征,結果迷了路,這是天意如此啊!想我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去麵對那些執法官,受那種羞辱了!」他說罷就拔刀自殺了。 李廣死後,全軍將士都悲痛萬分。李廣去世的消息傳開後,駐地的老百姓們也為他流淚嘆息。 222223史記故事遊俠郭解郭解是河內軹縣人,字翁伯。他的舅舅許負很擅長給人相麵。郭解的父親因為行俠仗義,觸犯了法律,在漢文帝當政時被殺。郭解長得短小精悍,貌不驚人,性格沉靜少語,勇敢果斷。 他年輕時心狠手辣,殺了很多人。他為人仗義,常常不惜犧牲生命去替朋友報仇,還經常做一些搶劫財物、鑄造假錢、盜墓等不法活動。後來,郭解痛改前非,檢點自已的言行,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已的人。因此,他在當地聲望很高。 郭解姐姐的兒子依仗郭解的勢力,在同別人喝酒時,仗勢欺人,強行給對方灌酒,那人發怒,拔刀殺死了他,然後逃跑了。 郭解的姐姐把她兒子的屍體丟棄在路上不埋葬,想借此來羞辱郭解。後來,凶手自動回來把真實情況告訴了郭解。郭解不僅沒有怪罪他,還說是姐姐的孩子做錯了事情,於是放走了凶手。 222223隨後,他又埋葬了外甥。郭解如此公正地辦事,大家都稱贊郭解的道義行為,更加崇拜他了。 郭解每次外出或歸來,人們都回避他。有一次,郭解回家的時候,有個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著他。門人看見了很生氣,想殺了那個人。郭解說:「居住在家鄉,都得不到尊重,這是我自已道德修養得還不夠,他有什麼罪過。」他還暗中囑托當地的官員:「這個人是我最關心的,輪到他服徭役時,請放過他。」以後每到服役時,有好多次,縣中官吏都沒找這位對郭解不禮貌的人。那人感到很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郭解找人免除了他的差役。於是,他就袒月匈露腹地前去謝罪。年輕人聽說了這件事情,更加仰慕郭解。 洛陽有相互結仇的兩家人,經常發生矛盾。城中的賢人豪傑多次從中調解,雙方始終不聽勸解。門客們就來拜見郭解,希望他能出麵調解。郭解晚上去會見結仇的兩戶人家,兩家人出於對郭解的尊重,聽了他的勸解準備和好。郭解就對兩家說:「我聽說洛陽的各位賢人豪傑為你們調解,你們都不肯接受。 你們給我麵子,肯聽我的話。但是在洛陽的地麵上出了這樣的事,我來調解恐怕有點不合適。你們暫時不要聽我的調解,待我離開後,讓洛陽豪傑從中調解,你們就聽他們的。」於是郭解連夜就悄悄地離開了。 郭解為人處世十分小心謹慎,生活也很簡樸,他在當地出224225史記故事門從不乘車,到鄰縣為他人辦事,也是能為則為,不能為則不為,從不為難人家。因此大家都特別尊重他,爭著為他效力。 城中年輕人及附近縣城的賢人豪傑,也經常把大車送到郭解家,以供投奔郭解的人使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拾初心 癡情塚:煙雨江湖 命符 我在大唐,做外科手術 喪屍末世:洗劫物資稱王稱霸 快穿炮灰打工記錄之另類王婆說媒 真相:無神生還 我和老李的故事 盜墓之燭龍 穿成媒婆說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