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時代變化太快了(周一求一下票哈,拜謝了)(1 / 2)

加入書籤

連著兩天,防空島和紅樹島上先後安裝起了一套海水澹化設備。

另外紅樹島上又開工搭建更大麵積的彩鋼瓦房。

四百平方!

這次是一個車間了,罐頭生產車間。

雖然彩鋼瓦房便於搭建,但是四百平方的麵積還是太大,至少得兩天時間才能給搭起來。

生產隊的建築組已經熟悉了搭建彩鋼瓦房,王憶沒必要留守,直接回到島上。

手頭上暫時沒什麼事了,他便去王祥慶家裡看篾匠活。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他準備跟帶魚侯計劃一下,把近海養殖業給搞起來。

要搞近海養殖少不得用籠子、用竹篾器具,本來這東西他都得從23年帶。

但既然生產隊裡有篾匠,那他可以就近取材,不必再那麼忙活。

後麵篾匠家裡得忙活起來,為此他上門的時候帶了一套禮物,篾匠工具。

這就跟他當初送給王祥高的那套木匠工具一樣,也是全套的,樣數繁雜:

有木鑿、挖鑿,有篾針、刮刀,有鉗門丘鑿也有7字刮刀,更有直頭篾刀和勾頭篾刀。

其中篾刀最珍貴。

這都是用優質碳鋼錘煉而成,整體鍛造淬火,刀刃鋒利,刀背加厚,刀柄是防滑防脫塑料質地,價格一把五十塊……

購買整套工具送工具包,就跟個挎包一樣,王憶斜挎在肩膀上,其中兩把篾刀斜插在外麵,用真牛皮套索固定,抽插都很順手。

他帶著包下山,學生看到後紛紛跑來問:「王老師你這是什麼包啊?我看著有刀柄。」

「這是刀客,武林中人!」

王憶擺擺手:「這是篾匠,討生活的手藝人。」

王新米問道:「能不能抽出刀來讓我看看?我也想整一把這玩意兒。」

王憶盯著他看。

王狀元和王凱現在都改邪歸正、浪子回頭了,你小子又蹦躂出來了?

怎麼個意思?你們給我玩玄幻套路呢?打了小的出來大的、打了大的出來老的?

王新米被他收拾過,那氣焰比一開始的王狀元和王凱可差遠了。

他這邊目光一冷,王新米立馬點頭哈月要拍拍屁股一套三連然後跑路。

王憶去了王祥慶家裡,此時家裡的院子兩側堆滿了竹子,而王祥慶兩口子都在忙活著編竹筐。

看見王憶進門,兩口子放下手裡的活起來招呼他。

王祥慶的媳婦侯曉芝還趕緊去給他泡茶。

王憶擺手說不用,王祥慶笑道:「王老師今天是過來學藝的?我看著你身上帶了裝備啊。」

他一眼看出挎包上的刀是篾刀,畢竟篾刀是篾匠的基本工具。

現在他手裡就握著一把篾刀,身邊還有幾把小鋸、小鑿子等。

相比之下,他的篾刀品質自然跟王憶帶來的不能比。

不管是用的鋼口還是工藝,兩把刀之間都有差距。

另一個王祥慶這把刀用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刀身甚至有坑窪。

刀口磨了又磨,雖然還很鋒利,但是被磨掉了一些,導致刀身已經便窄了。

這種篾刀用處不大了,主要是刀身和刀口都是鋼可處理工藝不一樣,刀口的鋼磨光了,剩下刀身打磨出來的刃口不夠鋒利。

王憶抽出一把直頭篾刀給王祥慶。

王祥慶伸手一扌莫便感嘆道:「好刀,這真是好刀啊!」

他甩甩手又點頭:「這個塑料刀柄就是舒服,工業產品跟咱自己打的東西不一樣,是好東西。」

王憶把挎包遞給他,說道:「二叔,這是我送你的。」

王祥慶一愣,看了看他後問道:「你沒準備跟我學篾匠活?」

王憶笑道:「沒有,我就是好奇……」

「王老師是什麼身份?跟咱兩口子一樣劈竹子?是不是?」侯曉芝端著茶壺出來,最後一句『是不是』問的是王憶。

王憶笑道:「勞動人民最光榮,我還真想學這些手藝,但是確實沒時間。」

「我這次來,其實是收集生活素材。」

王祥慶撓撓頭:「素菜?什麼菜?我家裡現在隻有鹹菜還有一些雪菜,你要我都給你拿……」

「不是,」王憶哈哈笑,「是素材、材料的材,或者說這叫采風。」

王祥慶更疑惑了,訕笑道:「莊戶漢啥也不懂,王老師你見笑了,那你又采什麼風?我家院子裡風好嗎?」

侯曉芝說道:「你真是武大郎耍門槓——人熊家夥笨。」

「王老師說的采風是作家采風,沒聽收音機裡說這個嗎?冰心同誌不是要組織咱們國家的一些作者春天到農村采風嗎?」

王祥慶說道:「還真沒注意這個。」

王憶說道:「沒注意不要緊,知道我是來乾啥的就行了。」

「我就是過來湊個熱鬧,不是要學著做竹編。」

王祥慶聽到這話便沒有跟他客氣。

他落落大方的說:「那我收下你這套禮物了,反正王老師你要是覺得我的活能給你有啥幫助,你就跟我說,我照著你說的乾。」

王憶笑道:「你乾你的就行,我跟著看一會。」

新篾刀到手,王祥慶很興奮。

一共兩把篾刀,他左右手各抓了一把耍了耍,看的侯曉芝翻白眼:「人家是雙槍李向陽,你是雙刀王祥慶啊?」

王祥慶不善言辭,一個勁的嘿嘿笑:「那我這不就是有雙刀嗎?」

侯曉芝給王憶又倒了一杯茶,坐下後奪過一把篾刀看了看,贊嘆道:「王老師,難怪你二叔喜歡這刀,真好呀。」

她看到刀柄上有字母,頓時肅然起敬:「這是不是你從國外進口的好東西?」

王憶說道:「不是,這是咱自己國家生產的。」

王祥慶把她手裡的篾刀又奪回去,說:「這刀還沒用過,咱手生,先別用,等熟悉熟悉再用。」

侯曉芝罵他:「你就是吝嗇,有好東西舍不得給自家人用。」

王祥慶不說話,悶著頭開始研究裡麵的其他竹編工具。

侯曉芝拿起他之前用的篾刀開始乾活,手腳麻利,一刀把竹子給劈開,將一筒青竹對剖再對剖,剖成竹片,再將竹皮竹心分開。

跟庖丁解牛一樣,乾脆利索。

她一邊乾活一邊跟王憶聊天:「王老師,我聽說那個啥,咱們隊裡以後可以辦酒席了?」

王憶說道:「可以辦了,新媳婦進門有福利,給幾個選項,裡麵包括辦酒席,所以就看她們選什麼。」

「我聽說,我們這些老媳婦也有福利?」侯曉芝期盼的問。

王祥慶撇嘴:「你是夢裡戴花——想得美。」

「我戴你娘個臭批。」侯曉芝彪悍的罵他。

王祥慶又嘿嘿笑,他也不生氣,悶著頭繼續研究這些新家夥什。

侯曉芝自己不好意思了,對王憶說:「王老師你別見怪,我們沒文化的人說起話來就這樣,粗俗。」

王憶擺擺手:「二嬸你客氣了,不過你說的對,你們也有福利,好像每年都有吧?」

「具體現在還不好說,反正得看大隊委開會表決,反正我聽隊長的意思是,以後每年都給咱隊裡的媳婦們發點東西。」

侯曉芝一聽精神抖擻,恭維說:「王老師你現在就是二隊長了,你說的就好使,你說有那肯定有。」

說話之間她開始抽絲,把竹皮部分給剖成青篾片又給抽出青篾絲。

她的手藝很嫻熟,剖出來的篾片粗細均勻,青白分明。

王憶往四周看。

院子裡有竹子也有一些編製好的篾製品,靠背椅、竹凳子、籮筐,還有抽掉竹皮的粗竹子所做成的扁擔。

最多的還是割草收魚的簍子,反正各種篾製品竹製品是包羅萬象。

天涯島上出的竹子品質挺好,青篾絲柔韌且極富彈性。

後麵王祥慶也開始乾活,他說他手藝還不行,手藝好的師傅能抽出比頭發還細的青篾絲。

青篾最適合編織細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類極具美感的篾製工藝品。

黃竹就不行了,黃篾柔韌性差,難以剖成很細的篾絲。

看著兩人忙活,王憶問道:「咱隊裡還有外隊人,我是說年輕人,有沒有願意學竹編技術的?」

養殖場要用的竹編可不少,這兩口子自己忙活怕是忙不過來。

聽了他的話,王祥慶搖搖頭:「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學這個東西了,都說以後要靠機器,改革開放嘛,咱國家從國外引進很多機器。」

「機器做工好又便宜,手工的東西沒人要了,所以年輕人學它乾什麼?」

他媳婦補充道:「主要是這手藝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學會的,也是要吃點苦頭才能成為師傅的。」

「年輕人不願意吃這個苦頭了,都去城裡打工了,特別是咱這裡隔著滬都近,不少去滬都的。」

王祥慶哼道:「我就不愛去滬都,去了乾什麼?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人家滬都多好?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侯曉芝懟他。

王祥慶說道:「高樓大廈好,電燈電話好,可那是他們的樓嗎?他們連戶口都辦不過去。」

「還是咱外島好,」他說著期盼起來,「咱隊裡給家家戶戶都要蓋樓呢,統一蓋起二層小樓,這到時候多好啊!」

侯曉芝這次不懟他了,跟著連連點頭。

她回頭看自家的小海草房,這還是她嫁過來那年蓋起的,如今已經有了二十四五年的歷史。

二十四五年的房子住著依然很好,但她想一想走親戚見過的紅磚青瓦大院房子,對比一下自家的海草房實在是差點事。

何況生產隊要蓋起的是樓房!

家裡住上新樓房,這種事想想就美得很。

等家裡有了新樓,隊裡還給新媳婦發這個福利、那個分紅,還愁他們生產隊的後生找不到好媳婦、好女婿?

聯想到這些,侯曉芝感嘆道:「這一年過的跟做夢一樣,王老師來的這一年,咱島上一切都不一樣了。」

王祥慶說道:「這幾年過的都跟做夢一樣,你說咱島上從建國以後,日子過的一直挺好。」

「突然之間改革開放了,咱們隊裡的日子就不行了,名聲就不好了,這是咋回事?」

「然後王老師回來了,王老師又是給生產隊買平價糧又是帶著社隊企業搞經濟,日子又行了、名聲又好了……」

說著他疑惑的搖搖頭。

社會變化太快了,快的讓他這種老實人反應不過來。

他媳婦接話說道:「還是要求不一樣了,以前都講究什麼?民以食為天,能吃得飽能穿的上衣服就很好了。」

「從建國到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內地又是遭遇旱災又是遭遇洪澇,許多地方的社員餓的吱吱叫,咱們外島有海貨也有農田,吃不上細糧,可玉米餅子地瓜乾哪家都夠吃……」

「這是真的。」外麵曬太陽的老漢聽見他們的話後拎起馬紮坐在了門口跟他們搭話。

「王老師那時候還沒來,沒見過,那些年外麵的人是成群結隊的搖櫓坐船來討飯,一口一個大爺大娘叔伯嬸子的叫。」

「咱王家的人心腸好,隻要家裡有,沒有不給討飯的遞兩口吃食的,否則就要讓人在背地裡說摳門了,咱王家沒有摳門的人!」

王祥慶說道:「那時候最讓咱王家漢子趕到驕傲和滿足的是,咱王家漢子舍得出力氣,聽指揮,能乾也肯乾,家裡捯飭的紅紅火火。」

「內地的、其他島上的青年娶不上媳婦當光棍漢的時候,咱們王家的青年可不愁,多少好姑娘誠心實意的嫁進咱隊裡?」

這是天涯島的光榮歷史,王憶聽壽星爺他們老漢閒聊時候講過。

王祥慶的話說的還算保守了,他是個老實人,不喜歡亂嚼舌根子。

實際上六十年代的時候,島上的年輕人不是不愁媳婦,是可以挑選媳婦。

用王家老人的話說就是『醜的可以挑俊的、矮子可以挑高個子』。

當時沒有計生政策,男青年娶了媳婦就可以生孩子,生孩子多了這王家人丁興旺,日子就過的紅火。

門口的老漢此時便提到了這茬事,揉搓著煙袋笑道:

「當時內地的光棍們很嫉妒咱們,說『俊姑娘瞎了眼專門往小島跑』;像是水花島他們也嫉妒咱,說什麼天涯島撿便宜,老天爺不長眼。」

他不屑的搖搖頭:「這都是瞎說,媳婦們願意嫁進來,就是因為咱這裡可以吃上飽飯!」

「他們呢?特別是水花島的劉家人呢?他們又懶又饞還刁滑,自己的吃食都掙不到家裡,還想著娶老婆?」

「那些懶漢子就該打光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龍族:孤勇者歸來 全糖去冰[娛樂圈] 木葉肉彈忍法帖 從靈劍門開始 陸先生,撩你當然是故意 三國:開局截胡周郎小霸王 農門福妻俊俏郎 從萬劍穿心開始當劍仙 霸總的白月光在娛樂圈躺贏了! 被迫成了陸爺的掌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