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中衛所(2 / 2)

加入書籤

兩個條件,一個也沒有,除非是能改變潼關失守,孫製台身死的歷史,否則,榆林就是一個死地啊。

望著城門,尤振武麵色凝重。

……

出了城,腳下的官道坑窪不平,行人不多,車馬卻是不少,大部分都是載著貨物的牛馬車,尤振武掀著車簾仔細看,官道兩邊的原野都是農田,但六月末的天氣,小麥剛剛收割完畢,豆子還沒有種下,粟米也還沒有成熟,一眼望過去,不見多少生機,反倒是透出一股股蕭瑟雜亂的氣息。

道邊的樹木七倒八歪,很多都在盛夏裡枯死,並不是因為乾旱缺水,而因為樹皮被人取了食用,樹無皮,不久即死。

尤振武心情沉重。

旱,蝗,兵亂,明末西北的三大災禍,從崇禎元年一直到現在的十六年,都不見有多少的緩解。

眼中所見,正是連年乾旱的衰敗景象。

「哥,你去中衛所乾什麼嗎?表叔出征,堡裡早已經是空了。」翟去病奇。

「就想去看看。」尤振武輕描淡寫。

「真的?」

「真的。」

「行,隻要你不和昨天一樣,再整什麼幺蛾子就好,不然我這頓板子肯定輕不了。」

……

顛簸之中,伴著和翟去病的閒聊,更多的記憶湧上尤振武的心頭。

大明的兵製,改革自元朝的軍事製度,由朱元璋創立。不同於其他華夏王朝的府兵製募兵製,大明朝最初之時,乃是完全的屯田製,皇帝獨攬軍事大權,中央設五軍都督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全國要地設立衛所,控扼要害,軍丁世代相繼,父死子繼,一代一代,永遠為軍人。

衛所給養仰賴屯田。

征討、鎮戍、訓練等則是聽命於兵部。

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

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各自的衛所。

一句話,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達到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目的,某種意義上,和宋朝相仿,但和宋朝重金養兵不同,大明朝的兵卻是極其廉價,衛所兵依靠屯田,自給自足,平時為農,戰時為兵,餉銀極其微薄,朱元璋曾經自得的說,他用最少的錢糧,養活了超過歷朝歷代的龐大軍隊。

五軍都督府之下,各省設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都司之之下,又有衛指揮使司,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

史載,明朝在全國設十六都司,衛所一共兩千多處。

……

最初,衛所製確實為大明提供了大量廉價而有力的兵源,支撐了明初的十幾次大征,而國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所製的弊病開始顯現,因為從一開始,衛所製就是建立在「壓榨」軍戶的基礎上,軍戶既要作戰,又要屯田,長期下來,苦不堪言,洪武年間就有軍戶逃亡的現象。

明中期以後,由於吏治腐敗,大批軍屯被豪紳、將校侵占,商屯亦因「開中法」遭破壞而廢弛,衛所兵愈發困苦,在戰事傷亡和生計無著的雙重壓力之下,開始出現大麵積的逃亡,朝廷雖然嚴厲處置,但卻無法扭轉,逃亡現象有增無減,越來越嚴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靈氣復蘇:我綁定了小破球 鬱爺被夫人心聲氣瘋了 一人疫醫 封神:開局九連抽,召喚諸天神魔 重生後,我抗旨不接賜婚 聊齋:我有玩家麵板 我的帝國模擬器 射雕之緣起全真 將軍府的恩愛日常 天女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