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消息(1 / 2)

加入書籤

這一夜,尤振武無眠,雖然他是一個穿越者,並不是本尊,但他的骨血精神早已經和本尊融為一體,所以,對於身處河南戰場,生死未卜的父親,他心中的擔心和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心頭那股不祥的預感,也越來越強烈。

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六日。

有大風。

今日,是潼關大戰的日子。

清早起來,尤振武來到石橋上,向潼關方向默默行禮,這一刻,他多希望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多希望孫督能夠堅守潼關,打退李自成的進攻。

但時勢使然,李自成氣候已成,潼關失陷的結局,是不可能改變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必須時時刻刻保持冷靜,絕不能讓情感壓過理智。

武尚忠李應瑞和王守奇三人也都向潼關的方向望,表情都是悲傷,武尚忠長嘆:「老石怎麼還不回來?」

這時。

「噠噠噠噠~~」

馬蹄聲急促,一身後插著三麵紅色小旗的六百裡加急的信騎,在晨曦中出現,沿著官道,急速而來。>

一路以來,信騎時時出現,不時從潼關往西安,就是從西安往潼關,尤振武從不乾涉,但今日他卻是橫身擋在了石橋上。

有人在石橋擋路,而且是一個戴鐵盔,穿棉甲的將官,那信騎不得不慢了下來。

尤振武高聲問:「我乃西安火器廠四品僉事副使尤振武,你是哪一驛的信騎?」

「回大人,小的是華陰驛的。」信騎勒住馬,氣喘籲籲的回答。

明代,驛站六十裡一設,六十裡換人換馬,五家橋距離潼關八十裡,中間正隔著一個華陰驛。

「可有潼關的消息?」尤振武問。

「闖賊大軍昨日上午已經到了潼關南原。並打造攻城器械……」

「有多少人?」這一次是李應瑞急問。

「漫山遍野,看不到邊……」信騎回答時,眼中猶有恐懼。

「闖賊今日就要攻城嗎?」還是李應瑞問。

「不知。」信騎回答:「但聽聞他們昨日下午就試炮了……」

武尚忠和李應瑞王守奇臉色都是一變,試炮就意味著即將攻城,想到闖軍幾十萬的兵馬,想到潼關危局,想到尤振武的預言,他們心情都是沉重。

尤振武默了一下,然後問:「可有榆林兵的消息?」

信騎回:「隻知道榆林王定王總鎮就在潼關。」

「謝了。給他水壺和食物。」

尤振武令人將食物和水送給信騎。

信騎感激不盡的收了,隨後策馬疾馳,通過石橋,噠噠噠噠,繼續往西安的方向而去。

武尚忠卻還是望著潼關的方向,他不明白,為什麼始終沒有老丈人尤見龍的消息,難道已經遭遇不測了嗎?

用過早飯之後,原本是要拔營起行,但尤振武召來四個旗長,宣布自己的命令。

聽到全營停止前往潼關,原地在五家橋修建防禦工事,四人微有驚訝,尤振武不解釋,隻令他們執行命令,但對於橋頭的防守,幾處前灘工事的修建,還有兵力的配置,卻和他們四人詳細探討,聽取他們的意見。

武尚忠加入進來。就一些要點,向四個旗長傳授經驗。

很快,眾人領了令,各去忙碌,

一隊去周邊砍伐樹木、修造路障和拒馬,並尋來石頭,在橋頭壘砌石牆,以為火銃兵射擊之用;兩隊在淺灘岸邊挖掘壕溝、設置工事,最後一隊將七輛大車上的乾草和一應物件都卸了下來,開始捆紮草人。

尤振武給七個車夫發了賞銀,令他們返回西安。

七個車夫千恩萬謝,趕車回西安了。

「僉事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啊,不帶咱們往潼關,怎麼倒在這挖溝來了?」

「瞎問什麼,僉事大人自有計較,還不快乾?」

軍士們心中疑惑,挖溝之餘,小聲議論,但對於尤振武的命令,卻是毫不猶豫的執行。

尤振武往來督促,又登上石橋,遠望東方。

這一日,官道上逃難的百姓,已經是看不到了,大約能逃的都已經逃了,不能逃的,就隻能留在潼關和華陰兩地,聽天由命。

但前往增援潼關的官軍依然有。

鄰近中午,一支兩三百人的老弱官軍,押著糧車,在五家橋出現,看他們的樣子,應該是要往潼關運糧。

「豈有此理。你們是哪裡的兵?誰叫你們在橋頭壘牆,又河岸上挖溝的?」

帶隊的是一個烏紗綠袍、四十歲左右、長髯垂月匈的七品知縣。見到運送營的兵橋頭壘牆,又在河岸上挖掘壕溝,他十分驚訝,騎馬來到橋邊,對正在壘牆的運送營軍士大聲喝令。

「榆林長樂堡的。」

正在傳遞石塊,依次壘牆的軍士們頭也不抬,仿佛沒有聽見,該乾什麼還乾什麼,隻有一個隊官向知縣抱拳稟報。

「榆林兵?」

知縣微微驚訝,又看那些挖溝的士兵,驚訝又多一些,心說榆林衛所兵什麼時候也變的這般乾練有素了?

「你們長官在哪,我有話問他!」知縣道。

尤振武得到消息,李應瑞兩人快馬來見。

「卑職火器廠副使尤振武,不知大人喚我何事?」

尤振武下馬拱手,恭敬客氣的請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靈氣復蘇:我綁定了小破球 鬱爺被夫人心聲氣瘋了 一人疫醫 封神:開局九連抽,召喚諸天神魔 重生後,我抗旨不接賜婚 聊齋:我有玩家麵板 我的帝國模擬器 射雕之緣起全真 將軍府的恩愛日常 天女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