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白廣恩(1 / 2)

加入書籤

「官總鎮。潼關戰況又如何?」尤振武卻不顧官撫民驚訝的表情,他直接問。

官撫民長嘆一聲:「潼關已經落入賊人之手了……」李應瑞臉色微白,雖然早已經知道,但這個消息從身為總兵官的官撫民口中說出,更具震撼。

「那孫督呢?」尤振武急切問。官撫民長長嘆息:「我等無能,未能衛護住孫督……」尤振武明白了,心中鄙夷,剛才,他從驛丞口中已經知道,孫督出征河南,官撫民的寧夏兵並沒有跟隨,而是留守潼關,以為大軍的後路。

就是說,襄城退兵,汝州大敗,這兩戰寧夏兵都沒有參與,也就沒有受損。

但今日之戰,寧夏兵卻逃的最快。當然了,他也曾聽說,寧夏兵戰力不強,老弱較多,官撫民又是一個傳統的世襲武將,能力一般,並不受孫傳庭的重視,但這並不能成為官撫民第一個逃跑的理由。

這中間,聽見官撫民身後的敗兵不停的鼓噪:「讓開橋,讓開橋,讓我們過去!」顯然,他們生怕背後的闖賊大軍會隨時追上來。

尤振武仔細看官撫民,發現他老臉發紅,眼中有羞愧之色,似乎有所明白,官撫民第一個逃跑,怕也是部下鼓噪,不得不為。

----明末之時,不但文官控製不了武將,武將有時候也控製不了部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左良玉,福王為帝時,為了逼迫部下同意自己的決定,不惜裝出拔刀自盡的樣子,如此才感動了部下,部下也才願意聽從。

這段混亂的時間裡,被部下裹挾投降的,數不勝數,這中間,或有礙於名聲、抹不開麵子、半推半就的,但真實情況也是有的。

身為將,如果部下一致要逃跑,一致要投降,怕也是無可奈何。

「不知道官總鎮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尤振武問。官撫民抬頭:「自然是回寧夏。你呢?你在這石橋設卡,為的什麼?」

「接應孫督師,收攏敗兵,重整旗鼓,再滅闖賊!」尤振武道。官撫民又露出驚訝,像是在聽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然後他問道:「你有多少兵?」

「二百。」尤振武不隱瞞。官撫民更驚了,那震驚的眼珠子幾乎要從眼眶裡麵掉出來了,確定自己沒有聽過之後,他用一種敬佩無比,又蒼涼無比的聲音說道:「年輕人,你的勇氣和大誌,老夫我佩服,但大勢怕已經去了。不要說兩百,就是兩千,怕也是無濟於事……唉唉唉唉……」說道最後,連連搖頭嘆氣,眼角的淚,好像也快要掉下來了。

一直皺眉、對寧夏兵頗為鄙視的李應瑞,這時慷慨道:「官總鎮何出此言?西安仍在,三邊子弟仍在,但是眾軍奮起,人人死戰,擊退闖賊,保衛陝西,不是什麼難事!」尤振武卻不想再和官撫民多說,免的他敗壞軍心。

----官撫民老了。早已經喪失鬥誌了,他既然沒有留在這裡,和自己一同接應孫督的意思,勉強也是沒用的,不同心的人,留在這裡,不但不能助事,反而會壞事,於是轉身下令:「移開路障和拒馬,請官總鎮過!」軍士挪開月匈牆兩側的路障。

但官撫民卻沒有動,他望著尤振武,似乎有什麼話想說。但他身後的逃兵卻已經是按捺不住了,紛紛喊:「路障移開了,走啦走啦~~」也有人叱喝:「亂什麼亂,聽總鎮的令!」隻有官撫民身邊的十幾個親信家丁還能保證鎮定,一直靜靜勒馬護在官撫民的身邊。

其他敗兵好像是一刻也等不及了。官撫民嘆口氣,向前揮手:「走!」寧夏兵得了他命令,蜂擁沖過石橋,等過了石橋,他們卻又是一愣一驚,隨即明白,也就是榆林兵放行,如果是硬沖,他們還真沖不過來……官撫民卻沒有立刻走,他立馬橋上,壓著聲音對尤振武說道:「尤僉事,你聽我一句話,我曾經受兩位老總鎮的恩惠,你三爺在寧夏為總兵時,我還是他手下的參將。所以我勸你,不管你有多少兵,都應該立刻離開這裡,你還年輕,沒必要折在這裡……」

「謝總鎮教誨。」尤振武沒有抱拳,隻是冷冷回答。官撫民嘆一聲,拍馬過橋。

等過了橋,到了月匈牆前,看清楚一切,他也是一愣,心中頓時明白,尤振武並不是少年熱血,螳臂當車,而是早有謀劃,隻看這月匈牆和周邊的假人就知道,尤振武的才智,果然非是一般。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官撫民感慨了一句,急急逃命去了。……望著官撫民的背影,李應瑞嘆道:「寧夏兵也算是我三邊精銳,為何如此不堪?」尤振武默然----論起缺餉的程度,寧夏鎮一點都不比榆林差,沒錢沒糧,寧夏兵的沒落,其實也不是太意外。

……寧夏兵之後,又有敗兵湧來。步兵一律放行,對於零散的沒有將官的逃騎兵,尤振武繼續勒令留馬,留馬才允許通過,對於試圖沖撞石橋的,一律用火銃伺候。

隨著時間的推移,敗兵漸漸多起來,他們依次通過月匈牆兩側的通路,離開五裡橋,往其他地方逃生。

通路口,運送營用大木桶裝了水,備了葫蘆瓢,任他們飲用。但隻有水,沒有糧。

「想吃糧嗎?留下來,加入我中衛所!」

「留下吧,留下的有炒麥吃!」幾個大嗓門的中衛所兵大喊。隻有極少數精疲力盡的逃兵選擇留下來,有衣穿,有飯吃,絕大部分的逃兵都選擇了繼續逃命,一連三場大敗,很多人已經被闖軍殺破了膽,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想再戰了。

現在,他們隻想著回家。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潼關失守的消息,越來越確定。

運送營麵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止是麵對敗兵,更有可能麵對闖賊追兵的恐懼……但尤振武始終從容。

看他成竹在月匈、指揮若定的樣子,運送營上下始能安定。每過敗兵,他都會詳細詢問孫督和榆林兵的消息?

但消息卻始終不一,有人說,城中還在激戰,孫督下落不明,有人說,孫督已經在南門戰死,有人則說,孫督在臨洮總兵牛成虎的保護嚇,退往山西了。

至於榆林兵的消息比較確定,榆林總兵王定放棄潼關大北門,往山西蒲津逃去了。

「允文,還算是不錯,已經收攏了幾十個逃兵了。」李應瑞來報。尤振武點頭:「不夠,還得努力。」目光看天。

今夜滿天星光。尤振武約莫道:「差不多,到亥時中了吧?」亥時中,晚上十點。

李應瑞點頭:「應該就是亥時中。」……夜更黑,夜更冷了,很多士兵都將手縮到了袖管裡。

尤振武卻始終不覺,他站在月匈牆前,目光望著潼關方向,像是雕塑一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靈氣復蘇:我綁定了小破球 鬱爺被夫人心聲氣瘋了 一人疫醫 封神:開局九連抽,召喚諸天神魔 重生後,我抗旨不接賜婚 聊齋:我有玩家麵板 我的帝國模擬器 射雕之緣起全真 將軍府的恩愛日常 天女悍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