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玄鬼穀(1 / 2)

加入書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鬆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粉繁華,縹緲如煙,英雄帝王亦如石燕,但隨風雨,朝起夕沒。縱江山不改,青山依舊,世事如塵亦如雪泥鴻爪,不見蹤影,難計西東。

春意撫弄,香酥沁骨。深穀幽幽,澗泉泠泠。嫩草新綠,花苞正吐,瞧來美不勝收。

自那幽深處淌出一淙泉來,激著岩石,繞穿草木,緩緩流向遠方。自下往上,蔥翠層疊,東西而向,簇擁起一道錯落山。居中山體陡起,峻急險烈,引開合之姿座以向北,麵著鳳陽府——此處正是橫亙山,離南京城不過六十餘裡。

晉人顧長康曾有詩雲:「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

橫亙山山勢挺拔,高聳入雲。晴日裡,極目遠眺,可見群山巍巍,蜿蜒嵯峨,峰巒疊巘,氣吞千裡。而此刻,看不到春水滿溢,隻見到雲海繚繞,縹緲詭譎,形態無窮,變化萬端。

本是一望可見的錦繡山河,卻在翻騰的雲海中時隱時現,雖也是一番景致,倒也容易讓人迷亂了眼。

山上二人矗立良久,靜默不語,各自揣著心事,眺著遠方。

半晌,老者眉收眼頓緩聲道:「此去雁盪,不同以往,今番殷光照定有防備,天玄令能取則取,莫要與他周旋,免生事端!」

「師父放心,徒兒自有分寸。」少年也收斂心神,肅然道。

左邊老者,須發花白,身形偏瘦,一副粗衣直裰包裹,獵獵山風中,稍顯得羸弱,卻目光祥藹,麵有豐神,約扌莫五十光景。

右邊少年,不過二十三四,劍眉星目,神采翩翩,一襲青衫隨風而動,俊逸非常。

這二人便是夾穀重雲與其唯一的弟子楊卓。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號曰「清君側,匡社稷」。

時年,鬼穀門祖師穀梁一正值而立之齡,才智武功,獨步天下。意氣風發,欲大展宏圖,傾絕世之才以助朱棣。

四年六月,南京城破,宮中火起,建文不知所蹤。

七月,朱棣登大寶,大賞功臣。穀梁一雖立下不世之功,但自覺才華盡展,再留無用,便請賜雁盪山,爾後歸隱。

翌年,穀梁一因此處「山中有地穀,鬼神不可入」創鬼穀門。

不過五年,鬼穀門人遍布天下,致使朝野震動。恰逢建文舊部時有異常,朝廷遂以此為由,遣三千精兵意欲清剿鬼穀門人。

祖師穀梁一領數十門下弟子大擺天玄大陣,朝廷三千兵馬死傷殆盡,同時回書朱棣「鬼穀門人不歸順,無異心!」。

朱棣卻以「能無二心,當再無卿!」為條件。

同年九月,穀梁一創九天玄功,造天玄令,令陰陽雙尊分持。

十二月,留下師祖訓一本,隱遁無蹤。

不過三十年,江湖武林大亂,鬼穀門內弟子無人可堪大任,宵小四起,天玄令不知去向。鬼穀一門風雨飄搖,九天玄功自此失傳,鬼穀門門主之位空懸六十餘載。

恰逢創門百年之際,鬼穀門陽尊韓種奇才天縱,參習祖師所留師祖訓,以五行衍生相化為基,悟得蓋世神技天玄五訣,攜天玄令出,隻一載,江湖武林百年之亂得以大統。

韓種深恐歷史重演,在陰陽雙尊之下以五行之屬另立行主五人,分授五訣之要,是以既能安鬼穀門之太平,又能讓幾人相互製約,不致一人獨大。

然而世事詭譎,終究難測。一代英俠韓種,五年之後,身染不治重疾。眼見大去之期將近,在雁盪石壁之上留下鬼穀門三個大字,隨天玄令再次消失於人間。

歲月沉浮,時光匆匆,轉眼已是隆慶年間。楊卓此番領了師命,直奔雁盪而去。

初春時候,天氣稍冷,巳時已過,此刻雁盪山中依舊是霧靄蒙蒙。一路往上,草木蔥鬱,密林深處清脆鳥鳴時有發出,勃勃有生機。

楊卓手執三尺長劍,沿著蜿蜒小路疾馳,道雖險,行卻快。待到山頂,已是午時。

日頭一照,暖風和煦,霧也散去不少。目極之處,一山頭矗立,迎麵是一道百丈絕壁,上書「鬼穀門」三個大字,字體豐腴,勁道十足。

楊卓少時,聽過不少武林俠客提及韓種,遙思先賢馳騁天下,把劍拯世人與水火,卓絕風采,為之神往。

放眼腳下所踏之處,卻是寬及數十丈的深澗,說來怪異,澗中幾條石柱拔地而起,立於其間,似擎天玉柱,傲然挺立。

楊卓見此番景象,暗運內勁,自知輕功雖高,也須當中石柱借力,若落腳之處稍有不穩,一旦失足跌落,定然是神仙難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黃泉路81號 極品縣太爺 沉默如斯 超限製修改 你不乖哦 我真沒想躺贏啊 為師婦 五行首相 將軍夫人又在裝柔弱 玩家太強就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