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張白騎的賬本(2 / 2)

加入書籤

和這些流民相比,我更加要保護這幾百萬部眾的安危。接納100萬流民可以加速我們藤甲軍的發展,接納300萬以上的流民,我們藤甲軍必定要陷入幾年的停滯期,而要是接納500萬以上的流民,不但我們整個並州會亂,甚至我們藤甲軍也要受到影響!」

「大漢現在就是想要我們接受他們的包袱!渠帥,不要我們和大漢朝廷戰鬥不多,但朝廷對我們卻異常的重視,整個並州四周有20多萬的精銳,隻要我們露出破綻,朝廷必定會對我們雷霆一擊,而後對我們斬盡殺絕。」

「我們不能就這樣跟著大漢朝廷的腳步走,他們沒有能力接受災民就往我們並州趕,我們要阻絕災民繼續往並州前進。渠帥,我也知道這樣說對沒有進入並州的災民非常殘忍,但我們不這樣做,就是對自己的部眾殘忍,並州的災民在這樣增長下去,會把我們藤甲軍拖死的!」

徐偉道:「子萌你估計的太保守了,人的潛能是無窮的,你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我覺得這500萬流民來到馬邑不但不會拖延我們藤甲軍的發展,還會成為我們藤甲軍壯大的助力!」

徐偉模糊的覺得好像靈帝就是這兩年死的,徐偉經常玩《三國誌》,他記得黃巾起義是公元184年,而諸侯討董就是190年,也就是說靈帝就在這5-6年間死的,而徐偉記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快五年了,也就是說隻要一年不到的時間,靈帝就要是了,天下就要亂了,到時候藤甲軍的處境就會好多了。

不像現在幽州有公孫瓚的5萬屯田兵,冀州有劉備的10萬大軍,上黨還有董卓6萬大軍。大漢雖然還沒有正式進攻藤甲軍,但對藤甲軍的防備可一點都不低!

不就是500萬災民,等靈帝死了,諸侯都忙著對付董卓,自己再隻把幽州,或者冀州搶了,多少流民不能安置!

整個大漢現在人口很多嗎?也不過是五六千萬人口而已,對比大漢的國土明明很地廣人稀!

張白騎遲疑道:「渠帥,你這是想要武裝他們成為成為我們對付大漢的先鋒?你要開始全麵進攻大漢了?」

他以為徐偉要招收炮灰,正式打算和大漢開啟全麵戰爭!隻要一打仗不但會死人,占據了新地盤還可以殺門閥士族收割一筆錢糧不說,還可以分田分地安置流民!這好像解決並州災民過多的唯一辦法。

徐偉無奈道:「現在都馬上要秋收了,怎麼可能打仗,我們明年還要不要過了!」

張白騎看到自己勸不了徐偉無奈道:「渠帥,要不然我們召集馬邑的高層,大家以前商議如何麵對流民的問題?」

徐偉想了想,也知道要統一藤甲軍內部的分歧,於是就同意了!

十天後,除了太遙遠的王磊沒有過來,其他馬邑高層都匯集在太原郡,太守府召開整個藤甲軍高層會議!

張白騎作為支持人,對大家說了現在藤甲軍麵對的情況,並且告訴大家,現在進入並州的災民已經超了200萬,而且這數字還增加!每多拖延一天時間,馬邑就要多照顧10萬災民!

王老漢奇怪道:「這有什麼好商議的,當然是要救人了,幾年前我們過的比這些災民都要差,現在大家過了好日子,就變成了我們當年仇視的那種為富不仁的人!」

牛老漢也跟著說道:「我們這樣做算是草菅人命吧?」

張白騎知道王老漢和牛老漢心地善良於,於是說道:「現在兩百萬人即便是一人吃10石糧食,一年時間也要吃光我們2000萬石糧食,而要是災民再增加一倍,我們的存糧都不夠,而現在大漢的災民豈止400-500萬,我不是不同意救治,隻是想讓我們藤甲軍量力而為!」

徐偉開口說道:「賬不是這樣算的,一年前,我們馬邑就可以收獲3000萬石糧食,現在我們占據了大半個並州,即便是水利設施還沒有完全鋪開,但以整個並州來看並州收獲6000萬石以上的糧食還是可以的,真按照10石計算,並州的糧食足夠養活600萬人口,而且我們的水利設施和化肥全麵在並州普及開了,整個並州收獲15億石糧食是應該不成問題的!所以並州的人口遠沒有到極限!」

張白騎反駁道:「渠帥算的是最順利的情況下,要是我們並州也發生了旱災怎麼辦?我們的糧食全部賑濟了災民,我們沒有存糧遇到災害怎麼辦,雖然這兩年馬邑政通人和,但大漢其他地方卻天災人禍不斷,誰敢保證天災不會來的並州。」

王老漢和牛老漢馬上就不言語了,他們雖然心善,但卻做不到損害藤甲軍的利益去幫助這些流民!

牛輔道:「沒有子萌兄說的那樣誇張,我今年在雲中郡打量修建水利設施!現在整個雲中郡有300萬畝水澆地,糧食的長勢也非常好,隻要不意外的話,今年雲中郡不但糧食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打理提供給四周的牧民,我現在就每天就煩惱勞動力不足,許多計劃都難以展開,要是渠帥支持500萬石糧草,我雲中郡可以接納100萬流民!」

張白騎都不敢相信道:「雲中郡今年真有上千萬石糧食收成?」

他可知道雲中郡一直是比馬邑都要窮的地方,糧食根本種植不了多少糧食,隻能放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靈氣復蘇,無敵虎王! 弱雞穿越者的互助聊天群 阿努斯世界 欲統三界 我真的隻是飼育家 星空BOSS之路 所有人都知道你隻愛她 開局被大古撞破身份 我可是要成為火影的男人 初初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