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戶部辦差(1 / 2)

加入書籤

在魏廣德的感覺裡,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兩年前求學生意,隻不過是從進出書院變成了進出翰林院。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下去,轉眼魏廣德進入翰林院已經大半個月了。

這天魏廣德一大早到了翰林院,在簽名簿上寫好自己的名字和時辰,放下筆正要往裡走,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魏廣德轉身就看見是尹台剛從轎中出來, 看到他所以出聲。

魏廣德不能走,立即躬身在一旁侍立等候。

尹台走上來,先是對魏廣德說了聲「稍待片刻。」

隨即先拿起魏廣德剛剛放下的筆在簽名簿上寫好自己的名字和時辰,這才對魏廣德說道:「一起進去吧,我還有點事兒要和你說下。」

「是,尹大人。」

魏廣德恭敬答道, 隨後就跟在尹台身後走進翰林院。

「你來此已經有差不多一個月了,昨天你交給吳清的文章我也看過, 隻能說差強人意。」

按照翰林院對庶吉士的要求, 每月要交納文章一篇,至於所寫題材,隻要安排的學士沒有要求,那就可以自由發揮。

顯然,尹台是對魏廣德交上來的第一篇作業是不滿意的,不過說的委婉一點,沒有直接點透。

「是是是,我會更加用心學習。」

魏廣德隻能唯唯諾諾的答道。

「一會兒你去叫上李書吏,去兵部和戶部把這個月的皂吏銀和直堂銀領回來」

尹台帶著往自己的公房走,邊走邊安排,很快就把以後翰林院去各部討要柴薪皂隸銀和直堂銀的差事丟給了魏廣德去做。

好吧,魏廣德對此也不抵觸,總要找點事兒來做不是嗎?

以後可以打著討要銀子的由頭在北京城裡逛逛了, 不必拘束在翰林院裡。

不過說起這柴薪皂隸銀和直堂銀, 魏廣德心裡還是有小意見的。

隻要被授官,就會按製撥給柴薪皂隸銀和直堂銀, 這也是明朝官員為自己在微薄薪水外增加的福利了。

就說七品的陶大臨和金達兩個人,已經被授官了, 按製他們就可以每年領到兩個皂吏的銀子,至於你要不要皂吏那是你的事兒,你不要那錢就可以揣自己兜裡。

就說皂吏銀,每個皂吏一年固定十二兩銀子,就看你官職配置多少皂吏,你就能得多少銀子。

比如一個七品知縣,可以有四個皂吏,這樣在俸祿之外還可以拿到這四十八兩銀子。

雖然配置皂吏的數量和品級有關,但是也和職位有關。

比如陶大臨和金達,他們雖然也是七品,可是就隻能配兩個皂吏,也就是多得二十四兩銀子。

至於魏廣德,那就對不起了,庶吉士不是官職,自然沒有皂吏這個名額,他隻能幫著別人去討要這筆銀子,自己卻是分文都沾不到。

這個皂吏銀和魏廣德公房裡蘆布領的也不是一回事兒,蘆布是每月拿著翰林院簽的條子去兵部領他的工錢。

至於直堂銀和皂吏銀一樣,都是官員給自己加的福利, 原本是官員招募文書幫自己處理公務用的, 也就相當於現在各級部門劃撥的辦公經費養一些臨時工。

不過這筆銀子大多也是直接進了官員的月要包,都是直接用衙門裡的書吏辦事兒,誰還會自己花錢招募,也就隻有師爺這樣頗重要的角色才會花錢雇人充任。

也有主動投靠的,比如地方衙門裡的衙役,大多都是不花上官錢財的,地方官員也非常喜歡用這樣的人。

當然,他們也不是傻子,不是大公無私,不要錢也要為朝廷做事,而是為了那穿著身上的官衣,有了這層皮,他們就可以在地方上橫行霸道,敲詐勒索錢財。

說多了,魏廣德從尹掌院公房出來,先找了李書吏,既然有了差事,自然要先對接好,免得出紕漏。

「魏大人,小的這手上還有點事兒,我這邊核算好了就去戶部,下午再去兵部如何。」

李書吏這會兒應該是正在匯總各房報上來的筆墨銀子,還要報給順天府那邊支取,所以在明白魏廣德來意後立即躬身說道。

「好,完事兒了你到公房來找我。」

魏廣德點點頭,看著他一桌子的條子,裡麵應該還有自己公房開出來的,心知他這會兒正忙,也懶得多理會,而他定下時間後就出了門。

按慣例,去檢討廳看了看修書的情況,不過他也隻是翻翻新修訂出來的那幾頁文字,也不催促,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魏廣德從吳清那裡得了這活兒,自然要把麵子功夫做足,一旦吳學士那邊問起修書的進度,至少要知道修到了哪一年。

「你們忙,不必急,主要是不能出錯。」

天天都是這句話,幾個典薄和侍詔都是忙不迭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也就是對著這幾個典薄和侍詔能讓魏廣德稍微找回點自己還是個官的感覺,因為他們是吏。

回到公房,魏廣德繼續看自己的道家經典,也是希望自己的功力能更進一步。

在翰林院裡,確實是時間充足,可以安下心來看書,前提是沒其他事兒影響自己的情緒。

近一個月的時間,翰林院裡的學士們,魏廣德已經幾乎認了個遍。

雖然這些人大多在外麵還有職位,可是每個月總還是要回翰林院來辦點事,就比如高拱就還當著會典纂修官,殷士譫負責嘉靖實錄預修的差事兒。

一個時辰後,李書吏來到魏廣德公房請見,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他們出翰林院的時候,身後還跟著四個衙役,那是叫去幫著拿銀子的。

明朝各官衙的位置還是相對集中的,除刑部外其他五部全部都在大明門內千步廊東側,西側則是五軍都督府和錦衣衛這樣的機構,三法司的衙門則是在內城其他街道上安置的,並沒有和大部分機構一樣集中在一起。

翰林院也是在東側外圍,距離戶部並不遠,魏廣德出門也沒坐上自己的馬車,而是步行前往戶部。

以往辦這些事兒都是李書吏去做,估計魏廣德找過他後,他也去尹掌院那裡詢問過,所以這會兒對魏廣德還算恭敬。

不多時他們就到了戶部,李書吏輕車熟路就帶著魏廣德進了戶部衙門,並沒有去其他地方,直奔戶部下麵的福建清吏司,北直隸和在京衙門的開支全部都歸這裡管。

明朝戶部下麵按地域劃分成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十三清吏司,置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各掌其分省之事。

但是這十三清吏司又兼領所分兩京、直隸貢賦及諸司、衛所祿俸,邊鎮糧餉,並各倉場、鹽課、鈔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帝:夫君隱居十年,一劍斬仙帝 在精靈世界搞基建 人在魔宗,開局綁定旅行青蛙 正人君子薑太虛 網球鬼才 從夏洛特煩惱開始的文娛 西遊土地爺 諸天代練 竹馬又名藍顏 擁有外掛的我卻想逃避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