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趙夫子的欣慰(1 / 2)

加入書籤

(再來一章多更一些,多寫一些,這段時間手太冷了,我們這邊沒有暖氣,一直陰天,打字的時候,手指都硬的,好疼,確實可以開空調,但是舍不得,太貴了,推薦今天沒有來呀,沒啥的頂得住,感謝留言,大家都是老書蟲,感謝告知錯誤,說真的,我相信大家挑錯都是善意的,所以非常感謝,能改我一定改,鞠躬了!)

朱朗出了草廬之後,就帶趙夫子讓小童們都先回家休息五天,小童們還是挺有學生樣子的,都一起擔心趙夫子,朱朗也是微笑的告訴小童們,趙夫子沒事,五天後再回來草廬,趙夫子就會和以往一樣教大家讀書了。

這樣小童們才歡喜的離開了草廬,離開之前都很有禮貌的和趙蓮兒說了再見。

等小童們離開之後,朱朗也是和趙蓮兒相互一禮,臨走的時候,朱朗對趙蓮兒道:「蓮兒小姐,趙先生的年紀已經不小了,我看家中的被子都不是全棉的,柴火也不多,現在天還比較涼。

這樣,等一下我會差人送一些棉被,柴火,米,麵,油過來!」

「啊這!」趙蓮兒剛剛想要說什麼,忽然,一邊的朱朗卻開口道:「我知道蓮兒小姐想要推辭,還會說一句無功不受祿。

可是趙先生真的沒有功嗎?」

朱朗的這句問話,讓趙蓮兒一怔。

朱朗嘆息一聲繼續開口:「別的村子幾乎沒有村塾為什麼因為沒有人願意去做村塾,都知道教窮苦的孩子是沒有多少錢財可以獲取到的。

像趙先生這樣有秀才功名的人,都會去家塾!」

家塾,一般指富貴人家在自己家裡開辦的私塾,要「延請施教」。一般富貴人家子弟眾多,經濟條件較好,便會請塾師來為自家子、侄來教書。

一般家塾老師都會住在主人家中,主人要負責老師的飲食和住宿,方便教學。

在漢朝時期,以「右」為尊,因此在主人和老師對坐時,主人居左,老師居右。右側為賓師之位,又因為右側居西向東,所以一般家塾的老師,被稱為「西席」,而主人則被稱為「東家」。

「可是趙先生卻來了這裡做了一個村塾更重要的是,這個村塾卻沒有一個村子願意承擔修金,而趙先生也是一分修金都不要。」

古代私塾先生的待遇主要可分為三部分,修金、束修和節敬。

1修金,指的是老師的工資,也一年的酬金。

當然,在古代,底層百姓普遍沒有多少銀錢,尤其在大多數的村塾中,村塾先生一般收取的不是錢,而是等價值的糧食,其實是一個道理。

2束修,同「束脩」,最早出現在《禮記》中,指乾的鹹豬肉的意思。孔子曾定下拜師規矩,拜師需要「十條臘肉」。

但是後來《朱子語類》雲:「古人空手硬不相見。束脩是至不值錢底,羔雁是較值錢底。」

朱熹的意思是,十條臘肉來拜師,太便宜了。實際上,在古代底層社會,十條臘肉是非常貴重的禮物。可見,古代拜師的見麵禮,也是老師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的幽靈城堡 諸天翻書人 神級反派選擇,我真不是法外狂徒 反派女帝成了我的劇本女主 自救之光 一開始我真沒想當明星 虐文女主重生後黑化了 她是時間的嘉許 許她千般嬌縱 深情不止九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