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舊事(1 / 2)

加入書籤

明珞幾人在後閣中並沒有待多久,掌事嬤嬤領了她們坐下後就去了前殿跟太後稟告。

太後聽說侄女們過來了,就點了點頭,對掌事嬤嬤道:「她們兄長正在騎射場,我這裡正忙著,讓她們先去騎射場陪兄長說說話去吧,一會兒讓皇帝也過去。」

說的正是明珞的二堂兄明紹桉,他是慶安帝的伴讀,今日這個時辰本該是慶安帝在騎射場學習騎射的時候,因著肅王過來議事,這才特意過來慈壽宮的,不過他過來了,並不妨礙其他幾個伴讀仍在騎射場該乾嘛乾嘛。

掌事嬤嬤領命退下,太後這才沖肅王點頭道:「你說的也是,這事也不必著急,待她們過來了,再看情況安排好了,不過說到這個」

她笑了起來,神情和藹了許多,態度也更像是家人閒談了。

她笑著慢慢道,「說起來六弟你從成武二十八年就藩到此次回京已經有十幾個年頭,當年父皇曾給你賜過一門親事,可惜那位姑娘無福,竟是病逝了。六弟年紀已經不小,不說正妃,就是側妃也沒有一個,這才連北鶻王都盯上了你王妃的位置。」

太後口中的父皇正是先帝和肅王的父親成武帝。

肅王麵無表情,不置可否,太後便又道:「前些日子淩太妃還跟哀家提起過這事,道是你母族,淩家二房的二姑娘正待字閨中,也還尚未許人家,哀家觀太妃之意,似是有意想將淩二姑娘許配於你,想請哀家賜婚之意。」

「不過淩二姑娘雖說是六弟母族的女兒,哀家也見過,是個蕙質蘭心的好姑娘,又是淩太妃親自開口,但這事事關六弟的終身,哀家還是覺得應該聽聽六弟的意思才好。」

這邊話還在說著,就有嬤嬤上前稟告說淩太妃帶了淩家的二姑娘和三姑娘過來給太後娘娘請安。

太後聽了就笑著對肅王道:「說曹操,曹操就到。說來六弟這次你回京一直顧著國事,可能還尚未見過淩太妃吧,我看不若你就留下見見她好了-也看看這位淩二姑娘。」

淩太妃和淩家。

肅王的母族是淩家,但這位淩太妃卻並非是肅王的生母,肅王的生母是成武帝的皇後淩皇後,這位淩太妃隻是淩皇後的堂妹,肅王的堂姨母。

當年成武帝和淩皇後感情甚篤,隻是淩皇後在生長女之後傷了身子,太醫說再難有孕,調養了兩年仍是無望,便從一個妃嬪手中抱養了先帝,結果不想十多年後竟然又意外有了肅王趙鋮,但當時皇後抱養的養子也就是先帝已經被封為太子,成武帝雖想改立太子,但當時他的身體不好,在淩皇後的勸說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之後淩皇後於肅王七歲的時候病逝,成武帝便又納了淩皇後的堂妹照顧肅王-也就是這位淩太妃,但成武帝在兩年後也病逝了,他這幾年雖然一直想改立幼子,但也知道幼子太小,當時大魏外憂內困,北邊有北鶻,西邊有西域諸國,南邊有南越,邊境時有戰亂,朝內異姓藩王西蕃王府坐大,幼子雖然十分聰慧又有習武天賦,但到底年幼,而太子並無不賢,若是廢太子改立幼子必會引起朝廷動盪,因此權衡再三後仍是讓太子繼了位。

不過此舉對幼子卻十分凶險-太子雖然還算忠厚,對淩皇後也算感情深厚,但幼子的出身就是一根刺,就算太子不想拔,他身邊的人也定會生事。所以成武帝在臨終前冊封了幼子為肅王,封地遠在西寧,並且繼西蕃王府之外又是一個唯一可以有兵權的藩王府,然後派了親信大將親自護送了幼子就藩-而在西寧,那裡是對抗西域重地,坐擁了大魏朝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兵權,首領大將都是成武帝的親信大將,並且下詔讓先帝無故不得召幼子回京,如此以保幼子無虞。

成武帝知道自己此舉可能會引來什麼後患,但為保得幼子周全仍是這麼做了。

至於淩太妃。

當年淩太妃說是照顧了肅王兩年-但其實因著出身,為讓幼子有自保能力,成武帝和淩皇後都對肅王要求十分嚴苛,從他會走路時就已經開始拖著劍習劍,淩太妃入宮之時肅王已經七歲,每日裡習武射箭讀書,身邊都是高手侍衛,淩太妃幾乎都沒什麼機會近他的身-淩太妃入宮照顧「病弱」的小皇子,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罷了。

所以肅王和淩太妃還有淩家都算不得親近,此次回京,也並無去特意去看望淩太妃和招呼淩家。

但淩家卻想親近肅王-這麼多年來,從先帝開始,淩家就受到壓製,境況一日不如一日,若是再不能起來,淩家很快就要從京城的勛貴世家中退出去了,因此當太後試探淩太妃,可有意將淩二姑娘許為肅王妃之時,淩家和淩太妃雖心中有所疑慮,但仍是喜大於慮。

且說回前殿。

太後說完這話看肅王仍是不動聲色,就笑了笑,把目光調向了慶安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投其所好 神奇寶貝之餘山海篇 無限坑人係統 帶著史前生物,征戰三國 李二,我真不是你四弟! 大神是我前男友 名劍英雄傳 在異界學習黑魔法的日子 餘音繞梁 全職法師之後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