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好大的一坑(2 / 2)

加入書籤

崇禎又看向周奎,道:「國丈,現在處處都需要糧食、兵甲,朝廷那邊顧不過來。國丈就悄悄給朕做,省的朝廷裡掣肘不說,還一個個上下其手的貪瀆。」

周奎耳邊都是『二十萬兩』在盤旋,聞言就起身,滿臉肅然,沉聲道:「臣領旨!臣定不辜負陛下信任!」

崇禎笑著壓了壓手,道:「國丈做事,朕自是信得過的。另外……皇後也知道,朕忙起來是昏天黑地,很多事情顧及不上。下次若是銀子用完了,直接找曹化淳要,如果事情緊急,國丈可先行墊付,事後朕給國丈補足就是了……」

「臣明白!」周奎躬著身,臉上都是情難自已的激動。

崇禎又喝了口酒,道:「國丈,未來你的擔子很重。朕考慮,新建至少三個戰略儲備倉,糧食要儲備兩百萬石以上。這些糧食,既要預備戰事,也要用來賑災。其他,衣食住行之物也必不可少,今年,朕希望先儲備個七十萬石……」

周奎躬身作聆聽狀,心裡卻是在飛速思考著崇禎的話。

『一石糧食按一兩銀子算,兩百萬石,就是兩百萬兩……隻要來回倒轉一下,我起碼能賺三十萬兩……』

崇禎將周奎的表情盡收眼底,眼中的笑意也更多:想賺我的差價,我要你的本金!

崇禎點到即止,轉向國太周夫人,笑著道:「國太,皇後從宮裡帶來一些東西給您。」

周皇後一怔,看著崇禎眼裡都是疑惑,來的時候,不是說不用帶嗎?

這時,曹化淳揮手,兩個內監,端著兩個盤子上來。

曹化淳笑著與周夫人,道:「國太,這是皇後娘娘親自為您選的,一個是冬暖夏涼的東海夜明珠,一件蘇州織造上貢的精品絲綢。」

說著,他就伸手揭開遮布。

周夫人見著,驚喜交加,連忙起身向著崇禎道:「陛下,這,這……」

周皇後心裡高興的不行,甜蜜的如同吃了蜜餞,快要化開了,俏臉如花,雙眸如水,強忍著的與周夫人道:「母親,快收下吧。」

周夫人有些手足無措,聽到女人說話了,這才道:「是是是,老太婆謝陛下謝陛下……」

崇禎笑了笑,看向周奎道:「國丈,近日太康伯在忙什麼?」

收購錢糧這些事,崇禎是交給周奎與張國紀的。

周奎眼見崇禎對他周家這般恩賞,心裡激動的無以復加,聞言強裝鎮定的思索片刻,道:「陛下,嘉定伯在選擇糧庫,選來選去,說是香縣最好,準備親自去查看。」

崇禎哦了一聲。

這樣的鬼話,崇禎哪裡會信。已經享受慣了富貴的人,怎麼可能辛辛苦苦跑那麼遠,親力親為。

周奎平復著心情,觀察著崇禎的表情,又瞥了眼他女兒,道:「陛下,除了糧食,甲胄,布匹之外,是否還需要其他東西?」

崇禎正拿起酒杯,聞言看向他道:「國丈指的是?」

周奎有些謹慎,道:「臣說的醬醋油鹽茶之類。」

崇禎收回目光,慢慢喝酒,心裡已經了然:還真是人心不足啊……

醬醋油這些,自然沒有什麼利潤,真正暴利的,是鹽與茶。

茶與鹽在大明都是必需品,消耗量巨大,薄利多銷之下,利潤大的驚人!更何況,很多時候,利潤並不薄!

崇禎放下酒杯,就笑眯眯的看著周奎,道:「這些朝廷自然也需要采買,如果國丈能夠幫朕的忙,自然再好不過。」

他話音一落,就抬頭看向曹化淳,道:「曹化淳,大內還有多少銀子?」

曹化淳剛要張口,周奎忽然懂事的搶話道:「陛下,已經有二十萬兩了,臣就從這二十萬兩來運作,若是不夠,臣再找……不,臣就先行墊付。」

崇禎眉頭一挑,他的笑容也快抑製不住了。

「曹化淳,」

崇禎板正臉色,道:「今後國丈可隨時入宮,朕就是再忙,也領去見朕。」

「是。」曹化淳看了眼周奎,恭敬的應著道。

周夫人與周皇後母女對視一眼,兩人笑容更多。

崇禎見周奎入彀,不動聲色的撇開話題,談及了他近來看的徐光啟的書,道:「國丈,你可知道《甘薯疏》?」

周奎也讀過書,但對於『甘薯疏』三個字明顯陌生,思考了一陣,道:「陛下,臣慚愧,並未聽聞此書。」

崇禎笑了笑,道:「這不怪國丈,是朕閒來無事,讓曹化淳找來消遣的,是雜書。」

周奎可不信崇禎有心思看雜書,陪著笑稱是。

崇禎拿起酒杯,心裡已經在想著徐光啟了。

《甘薯疏》,是一本書,徐光啟編寫的,講述的是甘薯,也就是番薯的來歷,種植,培育,食用方法等等,十分的全麵。

崇禎與周奎其實沒有什麼話可聊,說完正事,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閒扯。

或許周皇後是看出來了,湊近崇禎低聲道:「陛下,還有政事,切莫喝多了。」

這聲音不大不小,在場的都能聽清楚。

崇禎看向她,眼神都是笑意,轉向周奎道:「國丈,朕還有其他事情,改日再來。」

周奎慌忙起身,道:「臣不敢耽誤陛下政事。」

周皇後跟著崇禎站起來,道:「陛下,臣妾還有些話想與母親說,可否晚些時候回宮?」

「好,晚些時候,朕讓曹化淳來接你。」崇禎道。

「謝陛下。」周皇後高興的上前,挽住周夫人的胳膊。

周夫人拍著女兒的手,臉上都是欣慰的笑意。

不多久,周家人站在門口,目送崇禎的馬車慢慢遠去。

周夫人拉著周皇後的手,開懷的道:「走,咱們娘倆好好說說話。」

周皇後微笑,她也有很多話想與她母親說。

周奎等崇禎馬車消失在轉角,轉頭又見母女倆遠走,心頭無比舒坦,緊繃的神情變成了難以遏製的興奮,滿心的激盪。

『兩百萬兩!發財了發財了,發大財了!』

周奎興奮的雙手都在顫,兩百萬兩的流水,其中的油水太大了!

還有,他為崇禎做事,那地位就不一樣!今後可以昂首挺月匈,底氣十足的麵對朝臣!並且,再也不用擔心被那些芝麻小官指鼻子罵了。

周奎站在門口好一陣子才醒悟,連忙又擺上嚴肅色,快步進了門。

崇禎坐在馬車上,回想著與周奎的交談,自語道:「這三十萬兩的誘餌,不知道能釣出多少銀子來,他們倆現在的家底是有多少?」

馬車在青石路上顫顫巍巍,晃晃悠悠,讓崇禎很不習慣,很不舒服,

好在,並沒有多遠,馬車就停了。

曹化淳在馬車旁,低聲道:「皇爺,茶樓到了。」

崇禎掀開簾子出來,是一個外表平平無奇的茶樓。

王承恩扶著崇禎下來,低聲道:「皇爺,這是東廠的茶樓。」

崇禎了然的哦了一聲,徑直上前。

門內有內監行禮,而後領路,帶著崇禎上了二樓。

二樓門口,畢自嚴已經在等著了,他身旁是一個一身禮部侍郎官服,白發蒼蒼,雙眼凹陷,目光清透又銳利的老者。

「臣畢自嚴/徐光啟,參見陛下!」兩人齊齊抬手見禮。

崇禎一直打量著徐光啟,這位,可不是一般人,博學多才,涉獵廣博,多有建樹,古來少見!

滿頭白發,打理的整整齊齊,麵容清雋,鼻梁高挺,氣度從容。

「二位卿家免禮。」崇禎暗自點頭,微笑著道。

「謝陛下。」二人放下手,側立一旁。

崇禎走入包房,坐下後,道:「二位卿家坐下說,徐卿家坐朕邊上,朕有很多事情想要請教。」

徐光啟不知道是從容還是畢自嚴之前已經告訴他崇禎的性格了,抬手應著,就在崇禎邊上坐下。

畢自嚴見狀,就坐到崇禎的另一邊。

崇禎不等上茶,看著徐光啟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道:「徐卿家,朕現在憂心的第一件事,就在如何應對災情。拋開大政,具體的辦法,卿家可有想法?」

徐光啟今年六十五了,聞言看了眼畢自嚴,而後才思索著道:「陛下,我大明的災情,以『大旱大澇』為主,對於洪澇,須治河為要。這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朝廷缺錢,用事的官員心不正。」

崇禎點頭,道:「天災人禍,禍上加禍,治河的事,需要朕與朝廷同心協力,花費大力氣去做才行。」

這裡麵,確實沒有什麼技術性難題,治水,中原王朝有著數千年經驗。

徐光啟看了看崇禎,微微低頭,又繼續道:「若是抗旱,一是儲水,二是打井,儲水不難,難在長久。打井,也並不難,難在耗時耗力,耗錢糧。一口井,臣粗略估算,人力物力等,怕是要十兩銀子。」

崇禎微微皺眉,儲水不現實。因為平時吃喝還好,關鍵是莊稼。

打井更不現實,並不是處處都能打井的,用井水灌溉不切實際。

徐光啟看著崇禎的神情,又瞥了眼畢自嚴,道:「臣以為,若是治河成功,那麼抗災就成功了一半。」

崇禎雙眼一亮,道:「卿家繼續說。」

徐光啟顯然有腹稿,還是沉吟了一會兒,道:「陛下,我大明的民亂,起於天災,酷烈於人禍。水災若是能治理,那中原地區就能安寧,還可得百萬頃良田。而陝西四川西北的災情,臣以為,重在災情,若是能解人禍,民亂亦可降低一大半……」

崇禎麵露思索,目光看著徐光啟,示意他繼續說。

徐光啟見狀,便道:「陝西等地的民亂,九成可歸結為『官逼民反』,如是朝廷能嚴查貪腐,減稅免稅,便能消解民怨。若是再能賑災,或其有讓他們活下去的辦法,便可化解民亂,同心協力應對災情……」

徐光啟的話,令崇禎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一些堵在他心裡,令他困惑,不安的情緒,瞬間得到了緩解。

崇禎點頭,笑著看著徐光啟,道:「卿家的《甘薯疏》朕仔細看過了,寫的非常好,非常詳細。這甘薯,非常適合在乾旱地區種植,既能抗旱,又能充飢,若是能在災情嚴重的地區廣泛種植,定能讓百姓吃飽肚子,不至於挨餓……不挨餓又遏製貪官勒索,便無民亂……為了推廣這番薯,朕來的時候還在考慮,朝廷應該大力推介,各倉儲備番薯,甚至用番薯抵米糧賦稅……」

徐光啟微怔,有些驚疑的看著眼前的年輕皇帝。

他完全沒想到,崇禎居然看過他的《甘薯疏》,要知道,這種書十分生僻,幾乎沒人看的,甚至知道的都不多!

『該不會是有人提過吧?』徐光啟暗自想著。

畢自嚴注意到了徐光啟的表情,微笑著道:「玄扈先生,陛下不止勤政,對於關乎百姓的方方麵麵,都非常關心,有諸多探究。」

玄扈,徐光啟的號。

徐光啟知道畢自嚴在給他台階下,不動聲色的收回目光,道:「陛下聖明。天下萬事,最重要的,莫非『百姓』二字,百姓安定,國祚方可昌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詭異流驚悚遊戲 大佬的心肝是朵黑蓮花 對抗路的新神 金手指拍賣會 人在鬥羅,最強海神 鄉村直播開局獲贈大白蛇 鬥羅之我能無限強化 精靈:我的綠毛蟲有個夢想 我真不是妖啊 八十年代之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