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樹碑立祠(2 / 2)

加入書籤

「延平王!臣覺得您對儒生的偏見太深了,難道從周公定禮開始,華夏幾千年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入祠供奉嗎?」

「寡人一時沒有想到,要不蒼水先生提議幾個儒生,大家一起議一議能不能入祠供奉!」

「諸葛孔明難道不配入祠供奉嗎?」

「配不配您說說理由。」

「隆中對未出山門便知三分天下,白帝城先主托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操勞累死在五丈原,堪稱人臣典範,難道這樣的人還不配入祠供奉嗎?」

「諸葛孔明千古人臣典範沒有錯,可是跟儒生有什麼關係?諸葛安邦用的是法家,定國用的是兵家,就是唐皇也是將孔明劃為武廟十哲之一,和儒生沒有半點關係。」

「孔明拜在水鏡先生門下,水鏡先生乃是大儒,孔明讀的是聖賢之書,怎麼可能不是儒生?」

「李斯、韓非都是大儒荀子的門生,莫非這二人也是儒生?」

這話一出好懸沒把張煌言噎死,這二人乃是法家中堅力量,誰敢說這二人是儒生。沒想到這延平王是個抬槓的好手,真是大意了。

如果張煌言的想法讓鄭經知道,一定會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可沒少泡吧,網上各種的詭辯可不是古人能夠理解的。

張煌言不服氣,又舉了漢初三傑,都被鄭經一一駁回,張良是儒生,可是張子房為劉邦所獻之計可都是縱橫奇謀,可用到了儒家經典。

蕭何治理關中,用的是黃老之術,乃至大漢建立一直都是以黃老之術治國。

韓信就更和儒生沒有關係了,人家那是妥妥的兵家,一代兵仙。按鄭經的說法,這些人立的功勞都與儒家學問無關。

其實鄭經這是詭辯,儒家之學絕對沒有這麼不堪,若真是這麼不堪又怎麼能延續幾千年而不倒。

鄭經故意打壓儒學,是希望一家獨大的儒學給其他學說一些空間,而不是將所有不是儒生的上升通道全部堵死。

不學儒學,就是不務正業,實學創造就是奇技淫巧。反正不是儒學的東西就沒有好詞,恨不得將所有儒學之外的學問全部踩在腳下。

一家獨大的後果就是故步自封,歷代有識者對於儒學都是修修補補,再添加點兒自己的私貨,使得儒學越來越教條,越來越古板。

當宋代對外無能之後,就隻能對內壓製,鉗製一切非儒學的東西,東華門外唱名的才是好漢,這句話傷的不僅僅是廝殺漢的心,更是打斷了武人的脊梁。

從此當兵的與賊畫上了等號,賊配軍,當兵臉上要刺字,與囚徒等同。崖山之敗華夏沉淪幾十年,幸大明太祖起兵淮右,恢復漢家天下。

然而歷史的慣性,讓儒生不到百年再次一家獨大,沒辦法幾千年的耕耘底蘊深厚,盡管兩代帝王都不喜儒臣,卻還是無法離開儒臣的輔佐。

為了華夏的未來,實學必須成為與儒學並列的華夏顯學,一手是儒學穩固華夏百姓的思想,一手是實學打造華夏手中的劍,兩手都要硬,隻有如此華夏才能邁向光明的未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諸天之始:我兒葉凡有仙帝之姿 直播:打造仙島,白日飛升 我的動畫時代 全職大明星 大唐第一莽夫 我爸說他是神 這群主能處,有事他真上 男主他老是那樣絕情 鬥羅:玉小剛的極致復仇 鬥羅,開局和小舞有了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