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 27 章(1 / 2)

加入書籤

【一更】

伊莎貝拉和布蘭登太太點算了一下,在二十二位來賓裡麵,有十五位表達了購買的意願,而查詢度最高的三件禮服分別是水墨畫風的漸變紗裙、上白下黑的窄身裙還有吊帶黑裙。

最後那件雕花秀服的查詢程度還不如伊莎貝拉自己穿的那件,布蘭登太太還以為自己數錯了,又數了一遍,但結果還是一樣。

「可是……這不合理啊?」布蘭登太太喃喃自語。

最花心機做的一件衣服居然不是最受歡迎的?那心機不就白費了嗎?

但是她們當時的反應明明很好的啊,怎麼會這樣?

「沒什麼合理不合理的。」伊莎貝拉的反應倒是很平靜。

對伊莎貝拉而言,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以現代的審美眼光來看,這係列禮服的受歡迎程度說不定會恰恰相反,但現在是1917年,這樣的設計對她們來說是前所未見的,而事實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伍德女士那樣大膽,勇於嘗試新的事物,那麼還是以自己熟悉的東西最保險,就像裙子七號及八號,風格及輪廓跟她們穿過的裙子最相似。

隻要伊莎貝拉願意,她也可以設計出貼近現時潮流的款式,那樣肯定會更好賣,但要是這樣的話,她又何必大費周章辦時裝秀呢?

時裝秀的本質是呈現設計師的概念想法,在衣服、妝發、場地甚至音樂上展現出設計師的靈感和創意。在時裝秀上展出的服飾叫秀服(shoieces),它們的作用不在於出售而是讓觀眾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帶動新一季的流行趨勢,並且明確表達該品牌的設計師與創意總監的視野。

這麼說吧,展示的設計是一種藝術品的穿戴形式,因此常常能在時裝秀上見到一些誇張得難以理解的服飾,因為走秀款通常不會出售,大眾隻能看得到卻買不到,在網店及實體店出售的款式是走秀款的可穿著版。

伊莎貝拉認為時裝設計師就像哲學家,他們的任務是要刺激人們,讓人們得以看見不同的事物。可能人們不想買她的衣服,或者不認同她的理念,但他們也許會去考慮嘗試點不一樣的東西。

這就是時裝秀的存在意義。

所以伊莎貝拉辦時裝秀的主要目的不在於促銷,而是在於向人們傳遞希萊爾的概念,在時尚史上添上不一樣的一筆。

這場發布會給伊莎貝拉帶來最大的收獲不是金錢,而是口碑和印象——出席過發布會的人應該都對希萊爾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以後想要定製衣服都會想起他。

——也許不會考慮他,但是總會有一個跟希萊爾有關的印象在腦海中閃過。

而露肩、漸變及雕花這三大元素就是她想要帶給大家的「刺激」。就像保羅·波列的希臘長袍和哈倫褲,它們成為潮流了嗎?並沒有,恐怕波列先生自己在設計的時候也沒有奢望過它們會大受歡迎,但它們表達了設計師的靈感,這些靈感構成了保羅·波列的個人風格,即使在百年後也被人記住。

時尚是不會自己進步的,靠的是設計師們一直帶來嶄新的東西,製話新的潮流。

現在誰都料不到數年後將有一股fer風潮席卷全美,摩登女性剪去長發,穿著露出小腿的短裙,時尚比股市還難捉扌莫和預測,誰知道現在這些看似不入流的東西什麼時候會成為主流呢?

因此看見人們願意嘗試她的東西,伊莎貝拉是很欣慰的。

希萊爾做的是「私人定製禮服」,重點是客製化,按照客人的要求在秀服上作出一些修改,變成她們喜歡的款式,所以最後呈到客人手裡的裙子跟發布會上的秀服不會是一模一樣的。

比如在發布會上跟費爾母女聊天時,黛西就問可不可以把粉色蓬蓬裙的厚裙擺改成薄裙擺。

當然,這些修改是有限度的,她不可能為了取悅客人而把自己的設計改到麵目全非。

伊莎貝拉揉了揉眉心,說:「不僅是裁縫師,我還需要一名助理。」

她想給自己找個助理來替她處理一些繁瑣的事務,例如聯絡買家和記者、物色模特兒、找場地租場地等等,不然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她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

「要不要試著刊登招聘廣告?」布蘭登太太提議道。

現代人求職多半是通過那些五花八門的求職網站,但是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們找工作的途徑無非是通過報紙上的招募廣告、商店外麵的招募啟示,或者由相熟的人介紹,因此某些商店會在店外開放一個專欄,隻要付錢就可以讓自己招募啟示登上去。

「回羅徹斯特再算吧。」她說。

……

但短時間裡是沒辦法回去的。

因為伊莎貝拉需要挨個買家聯絡過去,看看她們有什麼需求,經過幾番周旋,她在一個早上裡促成了六筆訂單——她還有一半的電話尚未打出去。

敲定了訂單,她接下來還要親自去為太太們小姐們量度尺寸,真是一刻都不能停下來。

瑪麗按照她的意思,到報攤買了好幾份報紙,結果她一直捧著酒店的電話說個不停,直到中午才有空翻開第一份報紙。

《路易斯維爾日報》的加裡布似乎已經成為了希萊爾粉絲,他說:【希萊爾的時裝發布會為我們帶來了一係列新穎的元素,他將畫紙上的漸變色搬到裙子上,這樣的創意實屬驚喜……】

這篇刊登在娛樂版的報道由於篇幅不大,隻附上了兩張照片,一張是伊莎貝拉本人,另一張是他在報道裡提及過的漸變裙子。

隻可惜照片是黑白色的,而且報紙的紙質粗糙,印刷出來的照片精致度不高,很多細節都展現不出來,比實物遜色了不少。

《快遞雜誌》的麥克遜則持有保留的態度,但也可以看出他比之前有所改觀了:【希萊爾的設計仍然是那麼反傳統,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很有前瞻的設計師。值得一提的是,希萊爾並沒有出現,實屬稀奇,筆者從來沒有見過不出席自己的發布會的設計師……】

由於一場小小的時裝發布會不是什麼重要的時事,《快遞雜誌》這報道所占的版麵也不多,就兩個巴掌大。

不過這兩篇報道並沒有引起什麼現象級的熱潮,讀者一來沒有親眼見過,二來這種活動離他們很遠,三來他們也買不起,所以見到這些報道時最多是當做一個八卦看完就算了。

如果憑一場時裝發布會就能火遍全城,成為街知巷聞的名人的話,伊莎貝拉得捏捏大腿看是不是在做夢。

但這並不防礙她的時裝發布會成為近日在在上流及至中產階層之間出現率極高的熱話——這些不用工作的名媛貴婦可以交流的話題無非就是八卦和時尚——誰家少爺跟誰家小姐訂婚了、最近買了什麼樣的衣服和帽子之類。

在這個資訊貧乏的年代裡,像是哪位小姐生的孩子很醜這種話題都能說上三四天,一場精彩的時裝發布會足以用壟斷般的形式成為上流社會的茶會或聚餐話題。

那些收到邀請卻沒有出席的貴婦聽她們說得如此精彩,紛紛後悔沒有去發布會,但還好尚能從最新一期的《erfu》——《香水雜誌》裡一睹希萊爾發表了什麼樣的新品。

她們樂此不疲地交流著感想,又互相試探訂了哪個款式,看看有沒有撞衫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希萊爾的神秘身分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他是從哪裡來的?

——他為什麼不願意露臉?

八卦人人都愛,當說起這件事來簡直一個比一個激動。

有人說因為他的長相有缺憾所以不敢露麵,有人說他其實是個法國人,用假名在美國做生意,也有更誇張的說法——他的真正身份是一位大人物,像是議員或者市長,因此不能讓別人知道。

說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伊莎貝拉了——布朗特小姐那麼年輕,這位希萊爾先生應該不會年紀太大,要是能從她的嘴巴裡挖出更多線索就好了,可惜她的口風牢得很。

在這樣的熱潮下,身為路易斯維爾上流社會的一員,要是你還不知道希萊爾是誰的話就跟不上潮流了。

本來希萊爾的熱度隻限於在這個很小很小的精英圈子裡散播,直到《香水雜誌》新刊的出版。

這是一份在肯塔基州多個城市都有出售的女性周刊,從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是一本跟女性的生活有關的雜誌,主要介紹當前的潮流新品和關注各地名流的衣著。

相比《路易斯維爾日報》和《快遞雜誌》,《香水雜誌》顯然引起了更多的回響。

首先,它是一本女性向的雜誌,比《路易斯維爾日報》和《快遞雜誌》擁有更多更多的女性讀者,關注時尚的女士不會特意去買一份報紙隻是為了看娛樂版或者生活版上有什麼新潮流,但她們卻不會錯過每周的《香水雜誌》——別的不論,光論在時尚這一塊,《香水雜誌》的權威更高;其次,雜誌裡的照片比報紙的細致多了!無論寫文章的人用怎樣漂亮的句子去介紹,都不如一張實物的照片那樣吸引人。

其實伊莎貝拉是有邀請《香水雜誌》的記者出席發布會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的總部不在劉易斯維爾,或者是他們認為希萊爾不值得關注,《香水雜誌》並沒有派記者前來。

但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看見《路易斯維爾日報》和《快遞雜誌》的報道後後悔了,不知道從什麼途徑獲得了發布會的照片——大概是從其他記者手裡買來的,而且很慷慨的給了她一大頁。

《香水雜誌》不愧是專門搞時尚的雜誌,不僅刊登每套禮服的最佳角度照片,還各自撰寫了簡單的點評。

《香水雜誌》對希萊爾的態度不像加裡布那樣把她誇上天,而是以專業的、中肯的態度去評價他,頂多就是在結尾加一句「期待他的下一次發布會」。

時裝發布會無疑是一場小眾的活動,但因為伊莎貝拉邀請了記者,讓它從小眾走進大眾的視野裡。

勞動階層的女士們平常的娛樂不外乎看看雜誌讀讀報紙,一個月去一、兩次電影院,於是在《香水雜誌》「聲畫俱全」的介紹下,肯塔基州那些關心時尚的都市女性都知道了近日有一位叫希萊爾的設計師很受上流女士們的歡迎。

為什麼普通人會關心上流社會的人穿什麼?要知道時尚是少數人——即中上流社會的玩意,但這不代表她們不能仿效。

上世紀的上流女士們隻在重大活動的時候才會定製新衣,但這樣的習慣隨著女性日益提升的社會及時尚刊物與報紙的大量發行而改變,對新衣的需求逐漸演變為季節性甚至月度性。

上流社會對時尚的需要在增加,普通人也一樣。

工業革命促使了成衣業的發達,而像《香水雜誌》和《vogue》之類的時尚刊物令設計師們的最新設計散播各地,於是成衣業的人就能用相對便宜的麵料去製作類似的款式。

如果某知名演員出席活動的衣著火了,很快就能在各商品目錄上見到有相似的款式出售。

如此一來名媛貴婦乃至明星們的衣著穿搭就成了普通人的潮流指標,像《香水雜誌》就會時常刊登舞會上一些出色衣著的照片,讓無法出席這些上流聚會的平民也會貼近潮流。

比如,你能在午後的咖啡廳裡看見一些打扮時髦的勞動階層女性翻著一本《香水雜誌》,看得津津有味。

她們第一次在時尚雜誌上看見這樣的禮服,紛紛覺得很新奇,可是另一方麵又不知道在哪裡可以買到類似的款式。

所以布蘭登太太的說法——路易斯維爾掀起了一股希萊爾風潮,對也不對,因為你得承認時尚是小眾才會關心的東西,至少在1920年之前都是這樣。

至於《vogue》那邊,還是音訊全無。

現實裡沒有一步登天之說,但至少她在一段時間裡都不用擔心客源的問題。先養活自己和家人,別的以後再說。

【二更】

哪怕自己的名聲日益壯大,伊莎貝拉本人並沒有什麼感受,畢竟在這個年代她不能上社交網站或者八卦論壇看看人們在討論什麼,除非她的名氣大到跟好萊塢明星差不多,隨便走到街上都能聽見人們在談論她,否則她其實是沒有感覺的。

這跟二十一世紀無疑是差很遠的,互聯網的龐大觸及率可以讓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迅速散遍全世界,但是在現在,一場成功的時裝發布會並不會讓你成為普羅大眾的關注對象,更加不會讓全時裝界都對你青睞。

不過接著的日子她仍然忙得不開交,因為大家都想在聖誕節有新衣服穿,期望她能在過節之前把衣服送到她們府上,但是她和布蘭登太太隻有兩雙手,如果順利找到新的裁縫,那也隻有三雙手,結果在發布會結束後她們不僅沒有閒下來,反而更加忙了。

今天,伊莎貝拉跟布蘭登太太來到貝克宅邸為喬丹·貝克量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Cos魏爾倫的我穿越了 天醫龍婿 初戀行為藝術[娛樂圈] 仆人都是未來大佬怎麼破 三國:我家後院通異世 盜墓:搬空青銅門 完全沉浸式遊戲 冠軍之路[遊泳] 團寵三歲奶包:她在星際野翻了 我是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