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技術壁壘(上)(1 / 2)

加入書籤

從星球上看去,太空繁星點點,豐富而繁華,在漆黑清澈的夜空中,許多巨大但是暗淡的結構都清晰可見,綿延成千上萬光年的巨大星雲,仿佛垂帶的河係結構,在有些星係相鄰較近的地方,從行星上就能看見巨大的旋渦,它們幾乎亙古不變,但是卻有不可阻擋的一點點拉近彼此的距離,並籌劃著一次壯觀絕倫的星係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新生恆星產生,原有的星係結構將被撕裂,新平衡的建立需要甚至數億年之久。現在的聯邦對這些也算了如指掌,但是在那個還沒有擺脫行星引力圈的,幾乎遠不可查的時代中,神秘而美麗的星空一直是引發人們美好遐思的源泉之一。

然而,在嘗試邁入深空之後,星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所帶給人們的,隻有深深的敬畏,因為距離。

行星之間的距離是用天文單位計算的,恆星與河係則使用光年,然而即使是這樣龐大的單位,也需要擴大許多個數量級才能描述龐大的宇宙結構,在離開星球引力圈時候,原本看似繁華的太空瞬間就會向人們展示它冰冷無情的一麵,真空,極度低溫,致命的輻射,以及令人望而卻步的、天塹級別的距離,在早期,功介質核動力飛船進行恆星際飛行需要數百到數萬年之久,它們需要有漫長的加減速過程,並且它們的亞光速航行能力也隻能容許它們在冰冷的太空中爬行。

在發展出早期的超光速航行技術之後,太空仍然是人力極為有限的地方,早期的超光速航行依靠空間曲率,這種引力透鏡經常會擴大到數百個天文單位之大,雖然這對於一個行星係來說都不算什麼,但是主要的航路往往會很集中,大量飛船的頻繁飛行會對空間造成毀滅性的影響,這些空港周圍,經常有連綿不斷的引力透鏡不斷生成,每過一段時間這些就需要遷移,來躲避這些低光速區域陷住飛船。

在深空中,不安全因素同樣存在,太空中的大質量物體會強烈扭曲周圍的空間,這些物體在早期是作為艦船航行的唯一航標的,但是這些航標並不穩定,這些擾動有些時候會莫名發生波動,雙星係統形成的中子星在二人轉的時候會形成周期性的引力漩渦,長距離加上早期知識的不完善,有時也會出現選定目標跳過去中途忽然失去對焦而被甩出去,流落在無依無靠黑暗之中,或者是忽然一頭撞進恆星星冕,被數十萬度的烈焰燒成灰燼……這樣的慘劇,在那個時代卻是幾乎司空見慣的。

在星係之間,即使是超光速技術,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千萬光年的間隔,空無一物的天淵,不知道吞噬了多少開拓者的生命,在電影中,飛往其他星球的過程隻需要鏡頭帶過,在小行星帶中需要謹慎的穿行,才能不被路過的小型天體擊中,一腳光速油門,眨眼就能從恆星係的一端飛到另一端……然而在現實中,從進入星帶到出來,可能根本就不用調頭,甚至沒準視野中也沒幾個能看得到的東西,黑暗的深空才是宇宙的主旋律,行星大氣層就像一層繈褓,繈褓內欣欣向榮,繈褓外,則是黑暗的天淵。

永遠懷有敬畏之心。

維多維爾站在軍情中心的一座控製塔尖上,望向第三卦限的方向。

那顆原本甚至可以看見結構的金色旋渦,現在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溢散強度,隻剩下一點不甚明亮的微小斑點,隱隱約約的漂浮在漆黑的空間中。

看了一會後,執政官開啟了信息采集網絡的多重視角,以肉眼直視深空,即使是強化的再厲害,也也沒法直接去了解幾百億光年外的實景。

原本應該空無一物的邊緣深空之中,不時有一顆顆亮點劃過,給這些昏暗的角落帶來一點額外的光照,光點在宇宙中稍作停留,隨後便一閃而過,原地則留下了一層幾乎看不見的波紋。

不過也並非完全看不見。在這些亮點停留在這附近的時候,如果有人恰好能透過那些光點所在的位置看向遠方的星空的話,他會驚訝的發現原本的星光會被拉長,並且會不斷向天極軸方向無限延伸,直到其目力窮極之處。

這些亮點,就是星明聯邦的超大規模力場結構的發生艦編隊,通過強大的引導力場與定錨技術,它們能源源不斷的對空間結構進行塑造,在他們的往返中,巨大的疊合翹曲空間長牆正在迅速圍攏。

在翹曲空間生成的過程中,翹曲範圍內的星光會隨著空間結構的改變而被拉向一點,無數的亮銀色細絲將逐漸匯聚於一處,如果能拍攝一張光學全景照片的話,在這個翹曲空泡的內部,將看見一座由星光匯聚而成的,令人驚訝的穹頂或者牢籠,在翹曲空間完全閉合之後,這個範圍內部將成為獨立的「臨時宇宙」與外界隔絕,不過,在這裡無論是議會,還是前線基地,都不提議完全封死這片區域,所以,這片翹曲空間將留下一個一光年左右的出入口,屆時,這裡會成為彎曲星光的終點,如果在恰當的地點來觀看這個區域,把這裡叫做「星明之星」也不錯。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跟著莫娜混,三天餓九頓 我有一個國風老婆 農門福妻有空間 春風裡 後娘難為:種田養崽忙 炮灰天才遊戲製作人 一見聖僧誤終身 月城風霖 修仙大佬她天生眼盲卻視力2,0 我的絕色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