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2 / 2)

加入書籤

若是能將修築行宮所耗費的銀兩用於賑災,或是修築河堤,百姓們的日子興許能好過一些。

但沒人會這麼想,興許是因為百姓們現在還勉強可以吃得飽飯,京城的官員們似乎都明白,隻要百姓還能吃得飽,就不至於走投無路做出什麼事情來。

所以百姓還有口飯吃,就是他們政績上最高的標準。

此次出門,蕪華因為弘暉年紀尚小,不能長途跋涉,又不放心他一人留在京中,故而讓胤禛帶上了盈安。

第二日盈安來給她請安,能說的無非是那些話題,說著說著,盈安小心翼翼看了她一眼,道:「爺昨日酒醉回屋,心情似乎不大好。言語之間,似乎有些不滿此處的奢靡。」

元棲倒是不意外,京中朝臣們彼此攻訐,胤禛又是這樣敏感的身份,既不能光明正大的插手重要事務,又不願日日忙於那些瑣碎,也就隻能偶爾閒逛,四處體察民情,久而久之,也就隻能對這些感興趣了。

了解了底層的百姓們過得是什麼樣的日子,胤禛自然也會覺得,現下這些無謂的奢靡著實太過浪費了。

就拿那日枝頭掛著的綢緞花朵,用別的物美價廉的東西代替不了麼?

不是,隻是因為越是珍貴之物做成不起眼的東西,才越能表現出他們揮金如土般的豪放氣派,越能表示,自己的治下之地乃是一等一的繁華。

這是在表示自己的政績出眾呢!

對於康熙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地繁華至此,也是在告訴天下人自己這個皇帝當得好,不管心中如何作想,總是要欣然笑納的。

第三日,太後身邊的人匆匆忙忙找上門來了。

康熙幸了官員送上來的女子,還是個容貌極為出眾的揚州瘦馬。雖然康熙並未吩咐,要將此女帶回京中,但孝莊太後在世之時,可是最為厭惡這些的啊!

元棲自然知道太後什麼意思,她和孝莊太後一貫親密,自然不希望康熙沉溺女色,但又擔心康熙不給自己麵子,故而讓她去勸。

不好拂了太後的麵子,元棲更不想去招惹正在興頭上的康熙,乾脆裝起了病。

問就是長途跋涉,水土不服。

反正到了曹府,她也不能隨處亂逛,更不能私自外出,活動範圍這麼大點,到處還都是康熙乳母——孫夫人安排的貌美宮女。

啟程那一日,禦駕中無聲無息多出了一位貴人孫氏,封號「蘭」,頗有些不倫不類的。

這位蘭貴人之前是派去伺候太後的,再往前,她是孫夫人的遠方侄女。

元棲知道,太後這是對她前些日子的避之不及感到不滿,故而自己先下手了。

回京之後,胤禛終於沒那麼忙了,來永壽宮請安之時,還私底下和元棲說了不少憋在心底的話。

他還記得幼時汗阿瑪對自己的教導之言,上行下效,宮中有什麼樣的風氣,就會引來民間爭相效仿,勞民傷財。故而越是居上位者,越不能放任自己的喜好。

然而此次南巡,除了治理水患以外,汗阿瑪也有不少的時候用於享樂。甚至欣然接受了官員們送上來的貌美女子,寵幸過後卻將人扔在江南,不管不顧。

這難道是仁君之舉嗎?

他似乎漸漸意識到了,汗阿瑪並不如他從前所想的那般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身上卻也有普通人所不能避免的缺點。

而貪圖享樂的太子則更是不如了,從前他覺得汗阿瑪出征之時,太子留在京中監國理政,做的這般出色,人人贊美,應當是一位極好的儲君。

可一路巡視下來,太子每每將目光放在前來接駕的大臣身上,對於水患看起來似乎也頗有見解,但都是兄弟,誰還不知道誰,太子的見解,也不過是手底下的幕僚臣子們所獻上的計策。

太子本人更關心的,依舊是想在眾兄弟之中做最出色之人,至於底層的庶民生活如何,他卻毫不關心。

這樣的儲君,真的能治理好這偌大的河山嗎?

所謂儲君文武雙全,監國理政的一把好手,也不過是別人吹噓出來的溢美之詞罷了!

文武雙全又如何,會理政又如何?朝廷有的是官員,有的是將士,有的是治理之才,又何須皇帝親自賦詩作文,上陣拚命又或者治理一縣一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慰平生 穿越後,我學女媧補蒼天 諸天之始於武道 七零年代青雲路 揭開孤女離奇身世 銀槍踏雪 孕吐後,總裁天天求我結婚 我在快穿世界優雅老去 夢中萬物 戰神獨寵:醫妃又美又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