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1 / 2)

加入書籤

李三郎登基,改國號開元,意為新的開端,可其麵臨的形勢卻並不容樂觀,朝廷數年以來的積病集中爆發,亟待處理,吏治**、國庫不豐、內憂外患、軍心不穩,幸得李三郎並非李顯、李旦之流。

李三郎勵精圖治、撥亂反正、眼光精準,提拔賢能,先後任用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名相;以法治國、嚴於律己、虛懷若穀、善於納諫;主導兵製改革,邊疆穩定,文化上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詩人、文豪層出不窮,一時間政通人和,不到數年李三郎便將大唐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若說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的盛事,那李三郎便是將大唐盛事推向了極盛的頂峰,堪稱千古一帝。

可奈何事情往往物極必反,當一切達到頂峰之後,必然又走回了下坡路。

開元二十年,幽州。

市井間出現了一個胡人,體型魁梧、異常肥壯,此人年方三十,整日遊手好閒,盡乾一些倒買倒賣、偷雞扌莫狗之事。這日不巧,盜羊之時整好被官家當場抓獲,扭送至了衙門,時任幽州節度使的張守珪對偷盜之事異常憤恨,未多做審問,直接下令欲將其亂棍打死。

生死關頭,胡人大驚,情急之下,大聲呼到:「大人不是欲消滅入侵外族嗎?可為何要在此時打死吾?」

張守珪聽罷,心中暗自想到,此人言之有理,既然要殺,為何要杖斃於此,但不如讓其上戰場殺敵,保不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於是下令住手,將其編入了軍中。

張守珪此人用人眼光獨到,此胡人多混跡於市井之間,多與外族相通,各種語言皆能掌握,反應迅捷,又對此處的山川地貌異常熟悉,於是便安排了其專門抓捕敵方的奸細。張守珪此舉正好把好鋼用到了刀刃上,胡人每次領了任務,絕不走空,立下了不少功勞。張守珪對其甚是喜愛,胡人也對張守珪大加巴結,他知道張守珪不喜歡肥壯之人,於是嚴格控製自己的飲食,沒過多久,就瘦了許多,張守珪見此更是高興,直接將其收作了義子,自此以後,胡人立刻扶搖而上,平步青雲。

可人就是這樣,往往得意了便會忘形,胡人一次帶兵出征,卻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結果大敗於敵軍,唐軍損失慘重,按律當誅,可張守珪實在不忍,便將此事報到了朝廷,讓朝廷來做定奪,希望借此換來胡人的一線生機,就這樣,胡人被押送到了神都。

此時的張九齡已貴為宰相,此事須經他處置,可當他審問過胡人後,頓覺此人雖麵相憨厚,可心中狡邪,一副忤逆之相,何況又犯了如此重罪,二話不說,便堅持判了斬決,並揚言道:「若亂幽州,必此胡也!」。可此事不知為何,偏偏傳到了李三郎那裡,按理來說,胡人此等官職之人放眼大唐何止千萬,可李三郎卻鬼使神差的要過問此案,於是將此胡人召到了宮中。

李三郎打量著此胡人,雖身形肥壯,可李三郎卻不像其他人那般對其生厭,反而覺得其有些憨態可掬,於是緩緩問到:「汝叫何名?為何犯了此等罪責?」

胡人第一次見到皇帝

,心中自是緊張,於是連忙跪地顫聲答到:「回稟陛下,罪人安祿山,所犯。。。」

突然李三郎眼睛一亮,他後麵的話倒是沒有聽進去,隻是驚異於他的名字,李三郎再次上下打量著此人,此人雖然體型壯實,可眉宇間確實與那人有幾分神似,不待其說完,連聲問到:「汝的父親是何人?」

安祿山一臉驚異,皇帝怎麼會突然問起他的父親,於是支吾地答到:「回稟陛下,罪人不知,自小吾便沒了父親,不曾相見。」

李三郎聽罷,不自覺地站起了身子,徑自走到了安祿山身前,上下打量著,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他月要間的玉佩,李三郎伸手摘下了玉佩,繼續問到:「此玉佩從何而來?」

安祿山仍是一臉詫異,顫聲答到:「回稟陛下,此玉佩自小便在吾的身上,聽母親說應是父親所留。」

聽到此處,李三郎不禁眼眶一陣紅潤,接著又身音微顫地問了他的年齡,安祿山如實回答,李三郎掐指一算,心中暗自確定,此人必是當年的赤發閻羅之子,可眼下此人犯了重罪,李三郎又不便直接相認,於是又緩了緩自己的情緒,回到了龍椅之上;最終,安祿山免除了死罪,以白身繼續回到了軍營。此番安祿山可謂是死裡逃生,可自此刻開始,安祿山便開始了自己的青雲之路,且遠遠勝於從前。

張守珪見安祿山平安返回,心中大喜,於是繼續委以重用,朝廷之中也是頻頻對其嘉賞,不到數年,安祿山便出任要職,勢力日大。

當然,這也與安祿山個人密不可分。自他從神都返回,便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事必先會做人,否則戰場上獲得再大的功勛,稍有不慎,也會麵臨萬劫不復之地。那何謂「做人」呢?很簡單,就是錢!安祿山發跡之後,便開始大肆斂財,但這並不是為了自己,他把斂獲的巨額財富,紛紛向朝廷中要員行賄,如此一來,朝廷上下紛紛開始為安祿山說好話,安祿山也不負眾望,在沙場之上也是頻頻傳來捷報,李三郎心中大為贊許,於是安祿山得以節節高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塵案集 道爺不好惹 超次元幻想店鋪 抽卡停不下來 重生日本高校生 序列之主 都市古仙醫 大國空天 長生種物語 瘋狂解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