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把它掰回來!(2 / 2)

加入書籤

所謂火葬場就是陸謙設立的一個部門,專門用以火化屍首。而那骨灰,不管是留在山上,還是送到山下,隻要是梁山之人,每人都有一個墓碑留下。如後世陵園裡的骨灰坑一般大小的土地。而宋軍的骨灰就是千人坑萬人墳了。

挖一個老大的土坑,把骨灰壇葬下去,並沒糟踐,如此叫那些新附嘍囉大生好感。

「哥哥放心,我必把那安神醫給請上山來。」阮小二接過公文書信,抓起手邊包裹纏在身上,提起樸刀就做告辭。

先前三阮從外地都帶回了大量船舶,雖然耗費了陸謙不少銀錢,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整個梁山進出都需要船舶,而要設卡收費,也少不得船。

沒看就這些船舶到了山後,這山寨打水路上獲得的收益依舊越發增高了。

然而這還不是最要緊之處,最要緊的乃是梁山水軍的擴大。由之前的不到百人,擴充至現在的四五百人。這後者所取的多是被官軍征用的附近民壯。

宋軍都乖乖做了俘虜,跟著蔣磊一塊來山上的上千民壯,更是投降的快。然後其中有貫於操船弄舟的,和那精通水性的,就盡管被編入了梁山水軍裡。而一次次的賞錢發到手中,也叫他們是心神大定。

同陸上嘍囉這些日子裡的操練一樣,水軍也在操練當中。製式他們不需習練列陣整隊的法門,習練的更多是個人技藝。那舞刀弄槍和彎弓射箭並舉,阮氏兄弟很忙的。

陸謙站在斷金亭,望著水泊裡正在操練的水軍,望著金沙灘頭正在列隊刺槍的小寨嘍囉,更望著茫茫的梁山泊,這便是他的基業所在。隻要給他幾年時間,陸謙相信他能叫梁山比之原著上的更加的旺盛。

秋風微涼,溫暖的秋日陽光靜靜的灑在他的身上,陸謙抬頭凝望著天上的白雲,腦子裡遐想著日後……

力挽天傾,救華夏於劫難。這幾乎是任何一個北宋末年『漢家』穿越者的天賦使命,不管是即將來到的女真,還是百多年後的蒙兀室韋,那都是陸謙的敵人。當然,他也不能忘了老趙家,和那些已經把經念歪了的宋儒。

後者比之明儒清儒來還是要好很多的,可依然不叫陸謙喜歡。因為華夏的讀書人就是從這兒走上了歪路。至少陸謙以一後世人於儒學發展上的薄弱認知,是如此看的。是的,陸謙是連論語都沒讀過幾句,四書五經更是看都沒看。但他就是這般認為的。

他不知道什麼是三教合一,不知道什麼是『撥亂反正』,也不懂什麼「否定傳統經學」、「從『五經』係統向『四書』係統轉型」、「孟子其人其書的升格運動」、「新理論整合創新」等等。

在陸謙的眼中,在他的感知中,宋儒就是文弱的。

他就認定宋朝儒學的影響下整個中國都拋棄了漢唐時期的進取精神,拋棄了終軍請纓,棄筆從戎的精神風貌。寫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陸遊雖然是個宋儒,但試看整個宋朝有幾人能做到如此?

縱然出了辛棄疾、虞允文如此人物,也半點改變不了陸謙對宋儒的印象。這就好比他明知道花生米手下的的確確有無數抗日戰場上表現忠勇的將士,但他對果黨依舊無感。

他覺得,中國人在漢唐時候的人臣大才的水準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是上馬能治兵,下馬能安民;而到了宋朝,人臣的大才水準就變成了東華門外唱名了,太low了。

對此陸謙的想法隻有一個——把它掰回來!雖然這對他來說還太過遙遠,他自己也沒什麼頭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尊大佬的掌心嬌 命之途 當訓練家開了外掛 重生之農女忙種田 玉宸金章 重啟完美人生 上門豪婿 帶著神機闖諸界 我成了反派的親閨女 萬古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