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啊呀,我那爺(1 / 2)

加入書籤

片刻後,東阿縣的都頭急匆匆趕來報告。「楊團練,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卻是那都頭手下人發覺了汶水岸畔的淩亂腳印,判斷出梁山人馬已經乘船東進了。

楊誌聽了後唬了一跳。作為此次征剿的官軍高層,他自然曉得官軍的行進路線,這梁山的主力人馬怕不是去懟黨世雄了吧?

要說楊誌心裡頭對黨世雄感官如何,那必須是半點好漢也欠奉的。他堂堂濟州府團練使,在黨世雄手下屁大的權力都沒,完全是當一帳前牙將來使喚,這叫楊誌如何能忍的下?

這一戰最好的結果就是黨世雄吃個大虧,而他楊誌能賺個大便宜,如此方能在上官麵前露臉。

但楊誌是個理智的人,YY傷身又傷神的道理他是懂得的。所以他擔憂起了黨世雄,如果黨世雄所率的大軍主力遭了秧,他這一波人又能當的何用?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他現在該怎麼辦。

楊誌把武鬆和朱仝招呼來,將消息告知他們。武鬆立刻就開口道:「楊團練,既然已知曉梁山賊向東而去,我部何不急追去?」就在昨夜,武鬆身邊的張聰再度與梁山密探接頭,給武鬆帶來了一個口訊。明日如果楊誌強攻梁山驛,陸謙望武鬆能夠手下留情。除此之外,隻管盡心。

是以現下的武鬆,就憑著本心說話來,既然知道梁山人馬向東了,那就去追麼。這可是沒半點的陰謀詭計,人武二的腦筋就這麼大。從來沒接觸過兵仗的武鬆,這是他最直接的反應。如此還避開了梁山驛,一舉兩得。

朱仝卻不贊同,常年就任都頭的他,腦子動的顯然比武鬆多。但朱仝的腦筋與軍事還差了不少檔位,他潛意思裡覺得武鬆的提議並非妥當,可是他要自己提出一個妥當的建議來,那卻又啞口無言,無計可施。

楊誌眼睛裡閃過一道『就知道是這般』的神光來。作為一個將門子弟,哪怕是一介沒落的將門子弟,楊誌不僅有將門子弟的驕傲,他還有祖宗傳下來的真才實學。

作為一名將軍,弓馬武藝隻是其一。統軍作戰,更重要的是腦子裡的經驗。這經驗積累多了,便就有了經驗之談。

可不是誰都有孫武、吳起那樣的文采的,就算是到了北宋,領兵作戰的武夫大字隻能識得一籮筐或是還不滿一籮筐的事兒,也比比皆是。這些人傳給後人子弟的經驗之談,就沒甚文采了。但裡頭的每一句話卻又都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楊誌家族中最最寶貴的就是三卷記述了祖宗『經驗之談』的書卷,這是真正的傳家寶。與它相比,所謂的祖傳寶刀也不過是個死物罷了。那才是楊家最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楊家未來能夠鹹魚翻身的依仗。

這個時候楊誌當然不會去強攻梁山驛,也更不會向東去汶水邊尋找主力。反正黨世雄有五千兵在手,內中還有兩千禁軍精銳,就是敗上一場,也隻是小挫罷了,頂多退回鄆城縣去重整旗鼓麼。現如今,他部最最應該做的就是尋一塊好地界,安營紮寨,屯兵固守。

如此既能給出擊的梁山人馬以牽製,還能叫他們一乾人在黨世雄麵前不落話柄。

楊誌此言一出,武鬆第一個贊同,朱仝與東阿縣都頭也盡做依附。

上千土勇匯合一處,連帶著三二百民壯,轉頭離開了梁山驛,在不遠處尋到了一處土崗,便就此駐紮了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尊大佬的掌心嬌 命之途 當訓練家開了外掛 重生之農女忙種田 玉宸金章 重啟完美人生 上門豪婿 帶著神機闖諸界 我成了反派的親閨女 萬古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