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花錢如流水(1 / 2)

加入書籤

如何盡可能的完成對內【居民】的安撫呢?無償的分配土地就是一個很必要的手段。

當初陸謙忽悠摩尼教的一些口號就被陸越用了出來,什麼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那對羅斯人的吸引力也是很強大。

前文裡說了,這個時代的羅斯貴族本就已經從收取實貢轉而為搶占農民的土地。在民間,在鄉村裡,自耕農的數量雖然還不少,但無地農民的數量顯然更多。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土地的免費獲得,對羅斯人的吸引力和安撫力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陸越已經開始對手下臣服的羅斯貴族轉封了麼,把南羅斯的貴族紛紛封到北羅斯去,日後再來上一個『推恩令』,想必會很歡樂的。

如是,南羅斯便空出了大片的土地,在西方思維的認知中也是屬於國王專有的王室領地,如何分配、分配給誰,那都屬於國王的專有的權利。陸越願意把大片的田地分配給平民百姓,他樂意,那誰也不能說半個不字。

一個『授田令』著實如一場傾盆大雨,澆滅了不少羅斯人的火氣。

但百十萬羅斯人中,至少有四十萬在吳國的領地內,分配到一個個郡縣內,與西遷來的移民們混居,看似全國的人數並不多,可要把他們完全安置安頓來,那也是一場絕對浩大的工程。

因為這個時期的羅斯人的農業在中國人看來實在太感人了。其粗獷的經營模式與同時期的中國人「深耕細鋤,厚加糞壤,以助地力」的用養結合的農業經營方式相比有著太大太大的差距了。

那糞便肥料一事就不去說了,隻說羅斯人的農具,那就讓人一百個看不上眼。

陸越針對羅斯地廣人稀的自然態勢,老早就讓人回去中原訂購重犁,還使人搜羅大批的鐵匠,羅斯人的很多農具甚至都還是木頭的,似乎鐵料都被各公國的騎士老爺們給用去了。還有就是加大力度拉攏塞北和河中的移民,無論是蒙古人還是回鶻人、突厥人,那都是搞畜牧業的好手。羅斯地廣人稀的態勢可不是三五年裡就能改變的,正需要他們來填補空白!

但這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不是?無論是拉攏人手,還是改善羅斯的一些關鍵行業的造詣水準,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還很難立刻見效。

也虧得陸越先前手中的財貨積攢了許多,要是沒有這些錢,蕭寶忠的頭還得再大上十倍!

另外擺在陸越麵前的還有一大難題,那就是擴軍!

伴隨著兄弟『四散』而去,陸越就需要獨自來統領諾大的地盤了。而他的封地疆域又是那麼大,向西直到波蘭邊境,向北則包裹了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隻靠他手下的兩千護軍,還有兩千來作戰意誌已經不太堅定的仆從軍,要鎮壓整個王國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種情況下,位置處在最外處的陸越擴軍就成為了必須的選擇。而且他這般情形比之陸豫和陸雲來可好的太多了。兩千多仆從軍的份量讓陸豫和陸雲都不知道有多羨慕!

而且陸越在塞北一係遊牧部落中的號召力也明顯優於他倆,無論是吸引移民,還是好在遊牧民入伍,都會遠勝過他們。

陸越所謂的整軍,那是一個完整的計劃。吳國所有軍隊共分四個層次,最低等是民兵,他們隻存在於賬麵上,就等於是之前羅斯公國的烏合步兵——征召兵。

那些人沒有半點付出而得到了大片土地,那就有義務來為他們的『領主』服役。這很西方!

再上就是城衛軍,這些人以步軍為主體,配以少量的騎兵。無論步騎都身穿著與先前的羅斯軍隊大體相當的鎧甲,使者差不多的武器,人數並不很多,但分配在所有郡縣城池中。配合著隨時可征募的民兵,那就是他鎮壓地方的主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尊大佬的掌心嬌 命之途 當訓練家開了外掛 重生之農女忙種田 玉宸金章 重啟完美人生 上門豪婿 帶著神機闖諸界 我成了反派的親閨女 萬古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