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不要臉(1 / 2)

加入書籤

「那七雄劍客又都是些什麼人物?我就聽過白修易,其他的都不怎麼耳聞。」

談起這七雄劍客,老頭兒顯然興致更佳,語炮連珠地說道:「七雄劍客是當年七國江湖的一段佳話,取自戰國七雄之名,他們分別都是七國之中用劍最好的人,被當時江湖中的劍士們稱道無比。劍是兵器之首,江湖數百年來,劍道往往都是一枝獨秀,可以說在很多年輕人心中,俠就是仗劍風流江湖的青衫劍俠。老夫雖然用鏈,可年輕的時候也曾想學劍,隻是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改練鐵鏈了,那時候甚至還有許多人對七雄劍客之中隻有白修易和趙罡入過天下前十而不滿,而且排名是第六和第十。很多的楚人都曾經認為白修易應該進前五,但劍道再獨霸江湖,終究也隻是武道,能以殺人武道達到巔峰的,世間數百年來也隻有一個天下第二,比境界,武道哪裡又比得過闡院的天道?第二雖然比第四殺人強很多,但能夠望向天空觸及那片天空的,終究還是天道。」

聽到這裡,李跡不禁問道:「既然闡院道家是每個修行者都必須經過的起點,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以武入道呢?他們不算是闡教弟子吧?而且還有如此多的武道高手進入前十的行列,這究竟是為什麼?」

老頭兒換了個坐姿,曲膝而坐,脫了靴子把手掌放到腳掌上摳著,說道:「闡教這個定義是很模糊的,如果是在七百年前,闡教弟子都是天上的仙人臨時下凡所收的,後來商周大戰結束後那一批闡教弟子上天庭做神仙去了,人世間並沒有闡教弟子所留下,唯一就是薑太公留下了闡院,把周文王所寫的《易經》留在闡院裡,副院長周公再完善易經,讓其成為人世上唯一一部闡教正統功法。現在修行者的第一步築基,就是出自闡院中,所以凡是經過築基開光的修行者,某種意義上都可稱為闡教弟子,而要說到正統,唯有修習《易經》的人才算。」

「那也就是說隻有闡院道家的弟子,才能稱之為真正的闡教弟子了?」

老頭兒點頭道:「沒錯,而說到真正能夠參悟《易經》得以窺見天道的人,隻有歷代的闡院院長有這個資格,所以說不管天下前十之中有多少人出自闡院,闡院永遠都是人間最強,不管是從頂尖高手,還是諸子百家流傳下來的文化。」

他繼續說道:「至於有些修行者築基開光後選擇以武入道,通過殺人、戰鬥來獲得境界的提升,那也是一種方式,甚至這算是現在這個亂世最常見的一條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院長和莊子一樣坐在闡院裡不問世事,無為雖然是大道,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無為的聖心,所以前十中會有這麼多的武道高手。第二的極北怪物暫且不論。第五名的誅候首領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走的是純粹的殺道,作為一把刀幫助周王朝消滅任何的不利因素,若比殺人的話,我甚至認為第二的那位都不一定比誅候首領強。」

李跡暗中捏緊了拳頭,指甲刺入掌心,低聲問道:「那麼師父,你所要教給我的道路,也就是殺人的武道嗎?」

「你說錯了。」

李跡猛地抬頭。

老頭兒瞥了他一眼,淡淡說道:「道路不是別人教的,是自己走的,我隻是教給你我當年所入道的經歷,你自己要怎麼走,還是自己選擇的。殺不殺人,看你自己。」

李跡沉默。

「而且,這個答案貌似你自己心裡有數吧?你都活了十幾歲了,你的夢想你的目標,自己心裡不清楚嗎?」

李跡想著那晚太師府裡的血流成河,想著那個趴在自己背上死去的身影,一顆心便漸漸沉進去了黑暗血腥無底的血池裡,他默默點了點頭,喃喃說道:「當然清楚。」

……

……

世人皆知,秦國之所以被稱為西蠻之國,是因為它們地處雍州之西,隔絕中原,有披山帶河的地形優勢,南方是秦嶺,北方是賀蘭山,東麵是黃河,秦國便在八百裡封閉秦川之中。外人如果想要進入秦國,要麼從東邊的魏國和燕國中途經過草原進入,但是草原上有蠻橫的戎族和匈奴人,想要向它們借道,代價太大,如果要從南麵過,要麼跨秦嶺,要麼沿江上溯,都不太實際,所以進入秦國唯一的路便是從西北方向的函穀關。

函穀關是洛州八關中離洛州城最遠的一關,也是最靠近秦國的關口,函穀關位於黃河幾字形的右腳轉折之地,可以算是秦國的大門,是中原入秦的必經之路,函穀關一旦被攻破,秦國就基本無線可守,基本可以長驅直入秦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係統能聯機 我不當傳奇 殺機將至 超級網遊數碼之源獸光輝 美食的俘虜之我要吃成神 我能穿越諸天神話 轉生眼與超凡世界 聽說我是神明 滄瀾戒 神級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