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2 / 2)

加入書籤

童貫與蔡京相談甚歡,戀戀不舍,直到夜晚方歸。

第二日清晨,童貫、王厚於汴梁東校場,點起十萬大軍,隆重誓師。誓師畢,童貫、王厚帶領征西大軍,打著旗幟,敲著鑼鼓,浩浩盪盪,殺奔西北而去。

路途中,童貫春風得意,趾高氣揚,很是張狂。正當童貫、王厚統帥征西大軍行進之中,忽然接到徽宗皇帝快馬加急送來的旨令,命童貫、王厚即刻停軍,返回京師。

這是何故?

原來,童貫帶兵出發後,京中太乙宮失火,徽宗皇帝恐天像告警,不宜用兵,隨即給童貫、王厚下旨,通過驛站,飛馬傳遞,讓他們就地停軍,返回朝廷,待時機成熟時,再行用兵。故此,童貫在進軍的路途上,收到了徽宗皇帝命令停軍返京的旨令。

童貫騎在馬上,將徽宗皇帝聖旨讀畢,未動聲色。

童貫心想,俺久居宮內,負責給事宮掖,專事內務的雜事,從沒機會展示下瓜牙,多被朝中群臣瞧視不起,如今,好不容易撈到這樣一個差事,統率著十萬大軍去攻打小小的青唐番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乃鐵定的事情。這個建功立業、輝煌發達的絕好機會,童貫怎能輕易放棄?故此,童貫心裡決定,對聖上旨令,秘而不宣,隻管統軍去打仗就是。於是,童貫沒有讓王厚看聖旨,而是順手將徽宗皇帝的聖旨塞入靴子中。

征西元帥王厚見狀,心裡疑惑,遂問童貫道:「童監軍,我軍急速西去,天子飛馬傳旨,追趕而來,為著甚事?」

騎在馬上的童貫轉首看了看王厚,微微笑笑,說道:「也無甚要事,不過是鼓勵大軍奮勇向前,殺敵立功而已。」

王厚聞言,心裡遂不再疑惑,隨口說道:「那是自然的事,有甚說的?!我等做臣子武將的,惟有為國盡忠而已。」

王厚哪裡知道徽宗皇帝聖旨的內容,更不知道童貫此時的心理,很容易地就被童貫給欺哄過去了。

當時,童貫不理會徽宗皇帝班師返京的旨令,繼續率軍前行,不幾日,便來到西邊邊陲。

童貫來到西北邊陲後,立即召集各鎮將領開會,命令各鎮將領,皆率本鎮兵馬前來助戰,配合朝廷大軍攻打鄯、湟、廓三州。

各鎮將領聞命,不敢耽擱,皆帶著兵馬前來助戰,與童貫率領的朝廷大軍匯合。

見各鎮將領均帶軍馬來到,朝廷軍馬兵強馬壯,兵多將廣,童貫的野心一下子就膨脹的更厲害了。

此次西征,王厚乃征西元帥。然而,在排兵布陣及打法上,童貫強行乾涉。王厚見朝廷兵馬強壯,遂欲對青唐番人圍而殲之,以絕後患。童貫卻以監軍名義反對,令王厚采用蔡京的建議,圍住三麵,放開一門。童貫所想的,無非是確保勝利,收回鄯、湟、廓三州而已,童貫並不想逼著青唐番人拚死抵抗。王厚無奈,隻得按童貫的主張去打。在圍住三麵,放開一門的具體戰鬥中,童貫虛張聲勢,戰鼓齊鳴,催兵攻打,意欲恐嚇番人棄城而逃。

應招前來配合朝廷大軍作戰的秦州知州兼秦風路安撫使錢昂見狀,建議童貫、王厚道:「番人雖勇,然兵器不利,我朝廷大軍當四麵圍定,強力攻城,迫其投降,以收復城池;如今奈何要圍住三麵,放開一門?此乃放其逃遁也!如不全殲番人主力,縱其逃遁,恐非上策,請元帥、監軍三思。」

王厚聞言心想,可不就是,放著如此強盛的兵馬,不圍城聚殲,讓不堪一擊的青唐番人棄城逃遁,的確是不應該。然而,不待作為元帥的王厚說話,童貫便搶先訓斥錢昂道:「你乃一州知州、一路安撫,局限於山窪孤城,一目障葉,懂得甚戰略全局?!你隻管聽從號令便是,不得多言!還不退下!」

錢昂被責,甚是不快,心中暗自罵道:「你個閹驢!你懂個鳥!皇上怎地派了這麼個閹人來做欽差兼監軍了?!」

然而,官大一級壓死人,軍令如山,錢昂縱是心中不滿,也沒有辦法,隻得默然退下,聽從童貫的命令。

因為童貫的戰略意圖僅僅是收復三州城池而已,故此強壓著王厚,采取了臨行前蔡京所授之策,圍城三麵,放開一門,結果,守城番將見宋軍兵強馬壯,攻城甚猛,皆率兵棄城而逃,童貫得以順利收復三座空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校草天天偷聽我心事 向全世界直播詭異復蘇 相思化作煙雨樓 貴妃是狐不是惑 蠻荒種田,首領夫人又開掛了! 豪門嬌妻也內卷 護國神婿 大隋軟飯王 陰陽小道姑 軒龍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