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2 / 2)

加入書籤

為了牽製童貫,蔡京在覲見徽宗皇帝時,假意秉公辦事,請求將此事由他們三人協商變為提交到了朝廷上,讓眾大臣們都來議議這個事情,以求穩妥。

蔡京的理由很充足,因為茲事體大,事關國家最大利益,當慎之又慎,應當多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對蔡京的提議,徽宗皇帝琢磨了好幾日。徽宗皇帝覺得,如此重大的事情,一直隱瞞下去,也不妥當;就如蔡京所言,提交到朝會上去,讓大臣們一起議議,說不定又能有許多好的主意,這樣才穩健妥當,如此一想,徽宗皇帝遂同意了蔡京的奏請,將此事放在朝會上來討論。

當此事提交到朝會上後,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贊成的熱烈贊成,反對的激烈反對。

贊成者認為,聯金滅遼,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上蒼賦予大宋的重大機遇,此時要是不抓住這個機會,不借助金人的力量,奪回幽燕十六州,估計就永遠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幽燕十六州均在長城以南,與北宋接壤,之間沒有任何天然障礙,遼國人可隨時入侵;加之遼國騎兵力量強,機動靈活,故此在以往的戰爭中,北宋深受其害。

自太祖起,因燕雲十六州,宋朝與遼國發生了數次戰爭,均以失敗而告終。

宋真宗時,總算是得了一個勝仗,結果卻簽了一個恥辱的澶淵之盟,北宋朝廷每年要向遼國進貢,由此來維持兩國之間的和平。

盡管這個和平維持了一百一十年,但因為付出巨大的貢銀,這使得歷任皇帝心有不甘。

神宗皇帝就曾許願,將來誰收回幽燕十六州,就封誰為王。

到了徽宗皇帝時,眼看著經濟越來越強盛,放著幽燕十六州不能收回,每年反倒要給契丹進貢財物,這使得徽宗皇帝心裡甚是不平。故此,徽宗皇帝心裡,還是傾向於聯合金人,滅了遼國,奪回幽燕十六州的策略。

贊成者扌莫準了徽宗皇帝的這個心思,故此極力鼓噪,請求立即執行此項策略,而反對者因從中看到了危機,反對起來更是激烈。

在反對的人裡麵,尤以太宰鄭居中態度最為堅決。

鄭居中乃鄭允中的哥哥,也是徽宗皇帝最為寵愛的鄭貴妃的哥哥。

鄭允中曾作為賀遼主生辰正使,曾和童貫一同出使遼國。當時,趙良嗣向童貫獻計,要聯合女真,攻擊契丹,收復幽燕故土。這個情況,鄭允中非常清楚,心裡覺得不甚合適,操作起來非常危險,搞不好會危急大宋江山社稷,遂將此情況,悄悄告訴了在朝廷中擔任太宰、副樞密使的哥哥鄭居中。

鄭居中聽到這個情況後,大為震驚。因為事情並未公開進行,馬政出使女真的情況,他也不知道,朝會上也沒有公開討論此事;故此,鄭居中以為此事僅是童貫個人之舉,並沒有給予鄭重對待,想在朝廷正式研究討論此事時,再提出反對意見,予以否決。

鄭居中太高看自己了,他不知道,其實徽宗皇帝和童貫是一個意思,也是要聯合女真,討伐契丹,收復幽燕故土的。

現在,殿堂上正熱烈地討論著這個事情。

看到殿堂上一班大臣皆擁護這一誤國之策,鄭居中大怒,猛然出列,對徽宗奏道:「啟奏聖上,但凡主張聯金滅遼者,皆可推出去殺了!」

徽宗聞言一怔,麵有不悅,心裡暗道,朕就是主張聯金滅遼者,你如此說是甚的意思?!難不成要殺朕啊?故此,徽宗忍住心中怒氣,對鄭居中說道:「聯金滅遼之策,卿有看法,但講不妨,焉何要如此武斷,出口傷人?!」

鄭居中據理爭辯道:「啟奏聖上,非是臣出口傷人,實乃此策係誤國之策。陛下,自真宗澶淵之盟至今,已愈百年。百年來,宋遼兩國,兵不識刃,農不加役,雖漢唐和親之計,也不如我朝的安邊之策。如今,四方無虞,卻要冒然毀約,輕開戰端,對外構釁,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勝負難料。若勝,國庫必乏,人民必困;若敗,貽害不知凡幾!啟奏聖上,以太祖之武烈,太宗之神勇,收復燕雲,尚且數戰俱敗,今日何可輕開戰端?!」

鄭居中的話,蔡京愛聽,但他不便出麵聲援,一來是因為以前的時候他和鄭居中不和,二來是因為他知道鄭居中的話,好大喜功的徽宗皇帝不愛聽;故此,雖然蔡京甚是愛聽鄭居中這番話,卻不出麵聲援鄭居中。

鄭居中的話,除了徽宗皇帝不愛聽之外,還有兩個人,甚是不愛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校草天天偷聽我心事 向全世界直播詭異復蘇 相思化作煙雨樓 貴妃是狐不是惑 蠻荒種田,首領夫人又開掛了! 豪門嬌妻也內卷 護國神婿 大隋軟飯王 陰陽小道姑 軒龍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