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1 / 2)

加入書籤

在大臣們因為聯金滅遼,收復幽燕故土之事而爭論不休的過程中,蔡京通過細心觀察徽宗皇帝、童貫、王黼等人表情及言語,已經揣扌莫透了徽宗皇帝的心思,也洞察到了童貫、王黼的動機、用意,對事情發展的趨勢也有了準確判斷;所以,在徽宗皇帝安排他與王黼、童貫兩人再行計議此事時,蔡京心裡雖然不贊成這件事情,但表麵上卻表達出了完全支持的態度。

徽宗皇帝雖然十分渴望收復幽燕十六州疆域,在聯合女真上也很積極,但通過朝廷討論,大臣們之間的爭執,心裡也有所猶豫。這種情況下,徽宗皇帝一邊準備著派人二次使金,一邊又讓讓蔡京、王黼、童貫三位朝廷中最為重要的大臣,再行論證,想通過他們三人論證的結果,進一步確定自己的態度。

而蔡京、童貫和王黼三人,經過一番利益平衡之後,終於達成了表麵的一致,即完全同意朝廷聯金滅遼、收復燕雲失地的決策,隨後一同進宮,來覲見徽宗皇帝。

皇宮裡,徽宗皇帝見蔡京、童貫和王黼三人聯袂而來,知道事情已經有了結論,遂麵帶微笑,讓三人坐了下來,君臣四人,密議起聯合女真,共行伐遼之事。

蔡京等三人各自說了一番聯合女真的好處後,便主張立即行動,聯合女真,乘女真與遼國大戰之機,取回幽燕十六州之疆域。童貫除了口頭說了他的意見外,還給徽宗皇帝上了他的《平燕策》。

徽宗皇帝接過童貫遞上的《平燕策》,仔細閱後,心裡大喜。

趙佶和蔡京、童貫、王黼三人有說了陣話後,蔡京、童貫、王黼三人,起身告辭。

「太師和太宰先回。」徽宗皇帝趙佶道:「童樞密且住,朕與你探討下你《平燕策》的相關事宜。」

蔡京和王黼遂告辭出宮,童貫單獨留了下來。

趙佶道:「卿且坐。此會兒,就咱君臣二人,無須多禮,也勿要有顧慮,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童貫答道:「謝聖上。」遂坐了下來。

趙佶單獨留下了童貫,並非探討童貫上的《平燕策》的事情,而是趙佶心中,對聯合女真、共行伐遼之事,仍拿不準主意,他一方麵是想讓童貫給他一個保證,另一方麵就是安排童貫,在二次使金的事情上,不要張揚,暗中派出使臣,前往女真,試探下女真的真實想法,朝廷好據此作出研判。

童貫稟告道:「聖上,前些日,臣已稟告,大金使臣李善慶隨馬政一同來朝,被安置在皇家驛站。聖上旨意乃是要冷落他一番。目今,李善慶在驛站已住了多日,聖上是否詔見李善慶,從中了解一些情況?」

趙佶道:「他乃金國使臣,朕不便詔見。朕若是詔見了李善慶,等於直接確定了此事,以後再有反復,不好操作,還是不詔見的好。此番派人使金,讓這個李善慶跟著回國去,來回折騰他幾番,就把金國人過高的欲望給折騰沒了,到時候朝廷可占據結盟優勢。」

童貫答道:「聖上英明。」

趙佶看著童貫道:「童樞密,此番使金,仍以民間形式進行。」

童貫見說,詢問徽宗皇帝道:「聖上,此番使金,當派誰去?」

徽宗道:「這事由卿決定,卿覺得派誰去合適,就派誰去。」

童貫起坐,彎月要拜了徽宗皇帝,告辭出宮去了。

受完顏阿骨打指派、隨馬政一起從金國來的使臣李善慶,被馬政安排在皇家驛站後,一連數日,並無人前來和他商議宋金聯盟之事,李善慶難免焦躁了起來。

馬政官職卑微,在沒有得到朝廷具體指意的情況下,也不好去見李善慶。馬政心裡清楚,他若去見李善慶,李善慶必然要問宋金聯盟之事,必然請求覲見徽宗皇帝,到那時候,該如何答復人家?!因為馬政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李善慶;所以,馬政也躲著不見李善慶。

李善慶從金國來到宋國,被安置在皇家驛站後,再無人理睬,並不是童貫等人給忘了,而是朝廷上覺得,女真乃蠻族,金國雖曰大金,其實是小國,為了在後麵的接觸中占據更主動地位,有意冷落下他而已。

其實,馬政向童貫通報了情況後,童貫立即進宮,將情況稟報給了徽宗皇帝,徽宗皇帝授意童貫,有意冷落下金國使臣,好讓女真人擺對位置。

當時,徽宗皇帝對童貫說道:「卿稟報的這個情況,朕知道了。金國使臣,安排在皇家驛站,好生招待。想那女真,苦寒之地,見過甚的世麵!俺朝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街井繁華錦繡,可著他吃他喝,他定然敬仰俺朝。然在聯盟之事上,無論他如何著急,先晾著他,好使他女真不提出過分要求,待俺朝確定下二次使金人員後,再與他接觸,安排他隨俺朝二次使金官員返國去。」

因為這個原因,童貫特意冷落李善慶,故此無人去拜見他,也無人和他商議聯盟之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校草天天偷聽我心事 向全世界直播詭異復蘇 相思化作煙雨樓 貴妃是狐不是惑 蠻荒種田,首領夫人又開掛了! 豪門嬌妻也內卷 護國神婿 大隋軟飯王 陰陽小道姑 軒龍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