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1 / 2)

加入書籤

風雨飄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危機四伏,惶恐不可終日,已經成了遼國皇室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常態。焦慮恐懼之下,耶律淳病倒了,不能理事。時有遼國太尉李處溫,在當初擁立耶律淳為帝時,也非常積極,因此被耶律淳委任為宰相,殿前太尉;但隨著戰事推進,形勢對遼國越來越不利,耶律淳因此生病,漸漸病重了起來。李處溫看到這個情況,知道大遼已經到了即將坍塌的時候了,就開始為自己留後路了。於是就派了他的兒子李奭,暗潛宋軍,密謀反遼投宋之事。

當時,童貫得到徽宗皇帝詔令,與監軍蔡攸一同返京去了,留在雄州前線臨時負責的是大將王稟。王稟與種師道等少數幾個將領,密會了李奭,令其暗中掌握遼國朝廷及軍隊的情況,隨時提供給宋軍,另安排其父子為內應,於宋軍攻打幽州時,在幽州城裡做接應。

李奭和王稟等人接上頭後,又悄悄返回幽州城中,將上述情況報告給了其父李處溫,至那時起,李處溫父子便與宋軍有了聯係,隨時準備策應宋軍攻打幽州。

當時,遼國天錫帝、即耶律淳,在病倒十多日後,死了。李處溫覺得是個機會,也沒和駐紮在雄州的王稟等人聯係,就帶領太尉府親兵,準備劫持皇後蕭普賢女,投奔大宋,以立奇功。

因慮事不周,此消息被人透露給了皇後蕭普賢女和北苑樞密使蕭乾。蕭普賢女和蕭乾聞聽道這個情況,大驚,急派皇宮一千餘禁軍,圍困住了李處溫的太尉府,將李處溫父子捉拿歸案,斬首示眾。

處理完這事後,因蕭普賢女乃奚族人,又是耶律淳的皇後,蕭乾遂擁立蕭普賢女為皇太後,他自任宰相、北院樞密使、遼軍兵馬都統,由此掌握了燕京地區軍政大權。

蕭乾在掌握了燕京地區軍政大權後,疑心越來越重,時常擔心部下反叛。在所有遼國將領中,蕭太後與蕭乾,最為忌諱的就是涿易兩州留守、常勝軍統製郭藥師。蕭乾數番進諫蕭太後道:「目今,形勢越來越緊迫,越來越不利於朝廷。契丹及奚族,自然沒說的,畢竟是本族嘛,唯獨漢人,萬萬信不得,當剝奪他們的軍權,以防萬一。」

蕭太後道:「宰相所言,說的可是常勝軍統製郭藥師?」

「正是!」蕭乾道:「啟奏太後,高藥師掌管涿州、宜州,假若宋軍攻打幽州,高藥師見形勢不利於朝廷,進而貪圖富貴,攜涿、易二州,投奔宋朝,大事就不好了。」

「郭統製藥師最近抗宋有功,才受先帝之表彰,不至於就降宋吧?」

「這個不好說!太後在上,非我族者,心必異也!若是以前,斷無此虞,然,今非昔比,朝廷若不能讓郭藥師等漢人將領得到最大利益,他們反叛朝廷是可能的;所以,臣奏請太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先下手為強,早早解除郭藥師兵權為好。」

蕭太後沉吟不語。

蕭乾進一步諫道:「太後,不能再猶豫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蕭太後道:「宰相容我在想想。另外,宰相可與耶律大石防衛使通通氣,看耶律大石防衛使是甚的意思?」

蕭乾道:「啟奏太後。耶律大石防衛使那裡,應該沒有問題。前些年,怨軍叛亂,臣與耶律大石防衛使率軍平叛。當時,耶律大石就建議臣,趁平叛怨軍之際,將所有常勝軍將領殺了。當時,朝廷正指望怨軍抱怨於女真,故此,臣以漢人中也有忠君報國者,不好枉殺為由,未予采納。太後在上,現在的形勢與那時大不相同,金宋聯盟,共行伐遼,我朝之敗北,幾成定局;此種情況下,就不能保證高藥師等漢人將領與朝廷一心一意了。」

蕭太後見奏,又沉思了一會兒,對蕭乾說道:「雖是如此,還是和耶律大石防衛使溝通下為好,也好安排兵力,做到乾脆利索,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否則,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徒生出許多麻煩來。」

蕭乾見蕭太後同意除去高藥師等漢人將領,大喜,忙對蕭太後道:「太後在上,俺這就告辭,去找耶律大石,相商解除常勝軍的相關事宜。」

蕭太後點了點頭,再次囑咐蕭乾道:「事情一定要辦周密,不要走漏半點風聲。」

蕭乾答道:「臣一定小心謹慎,請太後放心。」

隨即,蕭乾告辭出宮,來到幽州防衛使耶律大石府邸,與耶律大石協商剪除郭藥師等漢族將領的事情。

耶律大石聞聽蕭乾的意思後,大吃一驚。

耶律大石吃驚,是因為郭藥師並無背叛朝廷之跡象,況且,此次與宋軍大戰,多虧郭藥師的常勝軍及時趕到,才保證了戰役的勝利,若非郭藥師的常勝軍及時趕來,恐怕現在的幽州城,已經被宋軍占領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校草天天偷聽我心事 向全世界直播詭異復蘇 相思化作煙雨樓 貴妃是狐不是惑 蠻荒種田,首領夫人又開掛了! 豪門嬌妻也內卷 護國神婿 大隋軟飯王 陰陽小道姑 軒龍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