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給四爺當公主48(2 / 2)

加入書籤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四福晉還有什麼好說的,隻得答應了下來,回去之後就跟四爺說了。四爺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他嗤笑一聲:「行了,娘娘的意思,爺也算是明白了,不過,十四那小子,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四爺是經歷過當年征討葛爾丹之事的,準噶爾作亂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事實上,當年朝廷平定三藩的時候,準噶爾就各種不消停了,在這之前,朝廷一直就是通過拉攏分化之類的手段,製衡準噶爾,畢竟,蒙古那邊大家其實也不希望頭上再多一個作威作福的主子,臣服大清,大清起碼不會搶他們的草場,而臣服準噶爾,準噶爾自家就是草原上的狼,狼是要吃人的!所以,即便準噶爾那會兒跟北邊的沙俄勾勾搭搭,各種給大清添亂,大清這邊也一直等到積累了足夠的糧草錢財,恢復了兵力,康熙才大舉親政,要不是期間出了岔子,那一次其實就能畢其功於一役。

所以,這一次策旺阿拉布坦的事情也是一樣,朝廷不會這個時候先出兵的,多半就是先警告,然後再傳信給蒙古各部,讓他們先牽製住準噶爾那邊的兵力,然後再去搞明白策旺阿拉布坦的情況,這位年紀不小了,說不定沒幾天就死了,到時候朝廷完全可以通過扶持他那些兒子分裂準噶爾,就像是當年固始汗過世之後,大清所做的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兵的事情是真不用著急。

所以,四爺一直很納悶,這點事情,怎麼就搞得康熙中風了,居然還挺嚴重,這裡頭肯定有問題啊!隻是,越是到了現在,四爺越是要小心謹慎,比如說,私底下找禦醫打聽康熙的身體情況,那肯定是不可以的,這難免叫人覺得他等不及了,心懷不軌。因此,四爺這些日子一直在私底下翻閱各類醫書,還問了自家府裡的大夫,這中風到底是個什麼緣故,之後,他就有了個猜測,那就是康熙是真的老了,在飲食上頭也有些不諧,康熙這些年愈發口重起來,即便一直以來還算是節製,但是相比較而言,他的飲食是比較肥膩,加上這些年又頗為縱穀欠,這才導致情緒稍微一上頭,就引發了中風。

四爺忽然想起來這幾年來禦膳的變化,一直以來,禦膳都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最多就是會根據時令調整菜單,像是什麼稀奇的食材,幾乎是不會出現在禦膳房中的,因為禦膳房得考慮到,若是皇帝吃什麼新鮮東西吃順了口,回頭想要點菜,卻找不到原材料的情況。但是自從老八府裡那個鈕鈷祿氏搞出了一大堆新鮮菜譜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鈕鈷祿氏那邊也很少會用什麼稀奇的食材,畢竟,她處在一個半失寵狀態,說是側福晉,跟廚子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身份更高貴一些的廚子,但是,她會大量使用各種香料調料來給菜餚增香增色,讓人胃口大開,即便是素菜,也多半會用葷湯提鮮。

雖說宮裡一直有每道菜最多不過三口的規矩,但是,康熙多年大權在握,自然願意讓自己吃點順口的。年紀大的人難免口淡,就喜歡吃點有滋有味的,鈕鈷祿氏搞出來的那些菜,別的不說,在滋味上頭卻做得很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的飲食習慣就這樣微妙地出現了不少變化。別看每次巡幸熱河木蘭的時候,康熙依舊還會親自上場狩獵,但是在那裡的狩獵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圍場裡頭的獵物多半都是圈養的,再加上還有人暗中幫著作弊,康熙自然是百發百中,次次滿載而歸,但實際上,四爺跟著出去過幾次,很容易就知道其中的貓膩,不過就是大家都在演戲罷了。沒有足夠的運動量,吃得又過於油膩肥厚,康熙體型都有了膨脹的趨勢。四爺再想到這些年體型愈發可觀的老八老九老十他們,簡直是倒抽了一口涼氣。這鈕鈷祿氏的報復還真是潤物細無聲啊!

雖說有著這樣的懷疑,但是四爺並不會跟任何人去說,如今這個局勢對於四爺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最好老八他們也跟著中風暴斃才好,因此,四爺將猜測藏在心裡,開始兢兢業業地乾起了監國的差事。

這個差事並不好做,康熙就算是如今需要靜養,但是你也不能真的讓他清心靜養了。四爺這些年將康熙的心意揣摩得七七八八,自然知道,像是康熙這樣的皇帝,最擔心的也就是失去權柄,因此,他每每老老實實將朝堂上的大事都跟康熙匯報一遍,還要詢問康熙的意見,讓康熙不會覺得自己忙不迭地搶班奪權。

康熙也很吃這一套,他是真擔心自個就這麼被架空了,他登基的時候不過就是一個稚童,那會兒真是看盡了下麵那些權臣的臉色,為了能夠親政,那真的是絞盡腦汁,這才最終掌握了權柄。從那之後,他就知道,帝王不能一日無權,要不然的話,所謂的帝王不過就是個笑話罷了!

如今他身體情況不允許,但是康熙卻依舊不能真正放下權柄,事實上,四爺說是監國,但是,紫禁城的侍衛,還有京中各處兵馬,依舊掌握在康熙手裡,但凡四爺有什麼逾矩的地方,康熙拿下這個兒子並不會費太大的力氣。

這般一來,難免拖累了康熙養病的速度,康熙心裡也是著急,他這身體一天不好,一天就隻能在宮中靜養,雖說老四對自己還算是恭敬,什麼事情都會先聽自己的吩咐,但是,時間長了呢?康熙對於朝堂上那些臣子的節操是絲毫都不敢相信,胤礽做了二十年的太子,就有人死心塌地地將胤礽當做是自己的主子,不惜跟自個這個皇帝作對,那會兒起碼自個還在盛年呢,可如今呢,自個這個身體狀況,再拖個一年半載,老四差不多也就能拿捏住大半臣子了。

有著這樣的考慮,在康熙身體勉強好轉一些之後,他就開始偶爾召見一些近臣了。四爺看在眼裡,也不阻止,這個時候,他是真覺得自家這個汗阿瑪有些不知道輕重,他如今的關鍵就是養好身體,一個連最基本的儀容都無法保證的皇帝能上朝嗎?行走不方便可以讓人抬過去,但是,說話都說不清楚,那難免要被下麵的臣子輕視。別以為身為皇帝,下麵的人一定就會服從你,漢臣或許還好,他們在清兵入關之後,就多半被打斷了脊梁,如今連口頭威風都不敢逞了,但是八旗那些大爺,可不是什麼忠君愛國的好奴才。這也是有根子在的,滿清當年就是八王議政製度,先帝能夠登基,其實就是這些八旗旗主之間的妥協,與其讓自己的政敵占了便宜,不如聯手立個傀儡。多爾袞在排除異己上做得很好,很是削弱了那幾個鐵帽子王的實力,但是他英年早逝,算是讓順治占了便宜。結果順治也活得不長,輪到康熙做皇帝,又被幾個輔政大臣搞得灰頭土臉。總之,但凡是皇帝弱勢,那麼,八旗這些人定然是會蹦出來表現自己的存在感的,康熙要是一心想要折騰,那麼難免就叫這些八旗貴族占了便宜。

四爺倒不是沒有孝心,但是在這種時候,孝心是要往後放一放的,尤其,你自以為自己盡了孝心,放到康熙那裡,隻會覺得你不忠不孝。這是立場問題,根本沒法改變。所以,如今看著康熙在那裡透支自己的身體,四爺也隻能是看著,對此不會多做什麼,甚至還會在監國的時候主動詢問,是否有人要去給萬歲爺請安。

當然有人要去,畢竟,四爺如今的地位開始穩固,老八他們那一夥人自然是不肯就這麼安分下來,一邊給四爺搗亂,一邊就想要到康熙那裡進讒言。老八知道自己遭了老爺子的厭惡,就讓別人過去。十四也是個蠢的,真跑到康熙那裡主動請纓,結果被康熙三言兩語給打發了,隻得垂頭喪氣地回去。

策旺阿拉布坦那裡,如今就按照四爺的策略慢慢進行的,策旺阿拉布坦年紀不小了,拖個幾年,也能省掉大清許多麻煩,因此,四爺不過就是在跟康熙商討了一番之後,擬了幾道賜婚的旨意,康熙也是狠人,又從孫女裡頭挑了好幾個賜婚給了蒙古各部,然後又命人去蒙古那邊挑撥離間,主要針對的就是策旺阿拉布坦的幾個兒子,策旺阿拉布坦看好的繼承人是策零,但是,他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這些兒子能甘心放棄繼承權,老老實實為策零驅使?所以,隻需要允許他這幾個兒子繼承一部分草場,那麼,自然而然的,準噶爾那邊內部就會分裂。

對於四爺這番操作,康熙也是贊成的,這年頭打仗是真的不劃算,西zang那邊不比其他地方,高原氣候與平原相差很大,想要適應,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大軍過去,光是要適應那裡的氣候就需要相當長時間,就這樣,也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因為水土不服死在那裡。另外,後勤輜重也是個問題,在平原上運輸糧食輜重就得冒著額外耗費一半的風險,要是將這些送上高原,那麼,路途上的損耗起碼要七八成,誰也不知道這一戰要持續多長時間,別一番折騰之下,直接將朝廷給打窮了。所以,如果能夠用盤外招解決,那就盡量不要打仗,就算是要打,也不能在高原上打,大清實在是太吃虧了!

跟四爺比起來,隻知道在那裡喊著要打仗的十四,就顯得太幼稚了。或許如果康熙再年輕十歲,會贊同打這麼一仗,但是如今嘛,康熙還真不想費這個事,太虧了!

十四被康熙打發走了之後,他也就消停了。十四之前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因為仗著老四是親哥,不能真的跟他一般計較,但是如今嘛,他覺得自己還是老實一些為好。跟十三比起來,十四其實膽氣也一般得很,真要是徹底得罪了四爺,十四也不覺得自己能在自家親哥那裡討到什麼好處,加上德妃跟著訓斥了他一頓,十四一下子就清醒了過來,老八他們之所以跟老四沒完沒了,主要是之前結了仇,另外就是,老八自個不甘心,畢竟,老八這些年那真的是各種搞事,四爺上位,自然是不會喜歡老八這樣的,到時候老八真的隻能做個閒散宗室了!老八出身不高,心氣卻一直不低,為了這事一直憋著一口氣呢,想要讓老八放棄,比登天還難,所以,接下來的事情十四用腳後跟都能想到,老八肯定是要一個勁地跟老四對著乾的,他要是再跟著老八他們胡鬧,回頭自個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十四那個混賬,居然就這麼退縮了!」明明是大冬天,老九依舊滿腦門子汗,他從袖子裡麵抽出扇子,用力扇了扇風,又扌莫出一張帕子,將滿頭的油汗擦了個乾淨,然後扯了扯衣領,打著扇子氣哼哼地說道。

老八也有些沉鬱,他嘆了口氣:「既然十四不樂意摻和,那咱們最近也消停一些吧!」

「八哥,你就這樣認輸了?」老九頓時跳起腳來。

不等老八說話,老十卻在一邊沒心沒肺地說道:「不認輸能怎麼樣,十四起碼還能在汗阿瑪那裡說幾句話呢,咱們哥幾個連汗阿瑪的麵都見不到,誰不知道咱們被汗阿瑪厭棄了,到了這時候,咱們再想要找別人,那可真的是找不著了!」

老九瞧著老十那副樣子,不免憋了一肚子氣,偏偏老十話說完,就自個拿了點心在那裡吃著,渾然沒將自己剛才那幾句話放在心上。

實際上,隨著時間推移,除了那些跟胤禩牽扯太深的人還在戰戰兢兢地繼續與老八他們往來之外,其他那些人一個個都退縮了。像是馬齊,如今半點不提老八的事情,老老實實乾自個的差事,對四爺吩咐下去的事情執行得也很是用心。四爺最喜歡這種能乾的人,雖說這位之前立場有問題,但是如今既然改過來了,那麼四爺便不當回事,馬齊這個當年八爺黨裡的急先鋒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那些小嘍囉,瞧著四爺並沒有追究到底的意思,一個個便都不吭聲了。

至於宗室裡頭跟著八爺的那幾個人,如今也都在觀望。安郡王府如今算是徹底完蛋了,瑪爾琿前幾年病逝,他沒有嫡子,府裡頭上了好幾次折子,想要過繼一個兒子,最後康熙都沒同意,最後以無嗣為由直接絕了安王這一係。然後,這一脈就徹底沒落了。原本的王府不能住了,不合規製,許多當年賜下來的擺設也得收繳,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產業。連同正藍旗,如今也被康熙將各個佐領都拆分掉了。事實上,在安郡王這事上,老八費了不少力氣,最終卻啥也沒成,為了維持自家的好名聲,如今老八還得花錢養著沒了王爵,最高隻封了個輔國公的安王一係,總不能叫其他跟著他的人心寒。反倒是八福晉,對這些不是娘家勝似娘家的親戚一直很冷淡,畢竟,太側福晉早就沒了,她跟老八關係不睦的時候,安郡王府也不曾給她撐月要,她一直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她從自己的嫁妝裡頭拿了一筆錢給了安郡王府,然後就不再管他們的事。

瞧著安郡王府這般下場,大家也對老八的能力產生了質疑,雖說老八承諾自己若是上位,會為安王府復爵,但是,這種空口白話,誰真信了誰是傻子!老八如今這個樣子,誰上位都輪不到他!因此,如今一幫宗室,雖說還沒有立刻湊到四爺那裡,但是,已經開始從老八那裡抽身,隻氣得老九背後跳腳大罵。

四爺冷眼看著,他這會兒愈發意識到了皇權的可怕之處,康熙並沒有直接殺人,就讓曾經能夠影響大半個朝堂的八爺黨分崩離析,四爺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他不像是太子,從小跟著康熙身邊耳濡目染,學的就是治國之道,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帝王心術,相比較而言,四爺開府之後,接觸康熙的次數多半就是在朝堂上,許多事情那會兒他也看不分明,想不分明,這麼多年下來,他一直在揣摩康熙的心意,但是,這麼多年的收獲都不如這些日子跟在康熙身邊。

康熙倒不是有意教他,但是,這樣的交流足以讓四爺窺見康熙的心思,並且從中分析出康熙這樣做的動機還有結果,通過這樣的交流,四爺也已經將曾經被神化的皇權給看得分明起來。康熙也不是通過正常的地王教育上位的,他的帝王心術都是在跟臣子的鬥爭中培養出來的,比起康熙當年麵臨的內外交困,如今四爺麵對的情況其實要好很多,因此,他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

因為康熙的中風,這個新年並未如何大操大辦,過得比較低調,隨著春暖花開的到來,康熙的身體情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雖說依舊行動不便,但是,起碼臉上已經看不出多少異常,言語也不像是之前那般含混不清,吐字變得清晰了許多。

見到康熙這般,四爺當機立斷,便要辭去監國之職,將權力還給康熙,康熙誇獎了四爺一番,然後順利地拿回了權力,重新開始上朝執政。

就在許多人覺得四爺要被冷落的時候,康熙還朝之後第一件事,就直接頒布冊立詔書:皇四子胤禛自幼撫育與孝懿皇後膝下,仁孝純深,天資粹美,朕欽承景業,俯順輿情,立胤禛為皇太子,擇日敬告天地、宗廟、社稷。

四爺隻覺頭暈目眩,有些恍惚地接下聖旨,然後看著玉階下反應過來的群臣山呼跪拜,一時如在夢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