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給二鳳當公主13(2 / 2)

加入書籤

但是這卻很符合李世民的胃口,李世民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麗質這話說得不錯,既然兩邊都是朋友兄弟,那肯定不能隻偏袒一方啊,他們如今受了災,咱們還是要幫忙的,所以,他們用草場沒法額外養活的牛羊戰馬,跟咱們換他們需要的東西,難道啊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李世民這話一說,李泰就知道李世民什麼意思了,他有些嫉妒地看了李承乾一眼,心情不由鬱悶起來。李泰別看年紀不大,心思其實不小,既然自家阿耶能以嫡次子的身份變成皇帝,那自己為什麼不能呢?何況,李泰身邊還有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當初那些山東士族投資了李建成,結果李世民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將桌子都掀了,李建成一死,甚至直接被斬草除根,山東士族再想要借著李建成掀起什麼風浪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起算得上是溫和派,甚至是親近世家一派的李建成,李世民卻不是這樣的人。李世民的性子素來強硬,甚至大家私底下都覺得他其實是第二個楊廣。楊廣當年就是那般,他好大喜功,各種折騰,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削弱世家貴族的力量,可惜的是,他將所有人都得罪了,到頭來,連宗室外戚都背叛了楊廣,他不死,誰死呢?

而李世民的性子與楊廣相當,但是他卻比楊廣會經營自己的名聲,這對於世家來說,李世民顯然比楊廣更難對付。不過,李世民雖說勉強還算是年輕,但是,皇帝的壽命一向不會太長,李世民十幾歲就上了戰場,還是個喜歡行險,自個親身上陣的那種,這種人幾乎是不可能長壽的,因此,這些世家就將目光投向了皇子。

這些世家並不想將賭注壓在李承乾身上,因為李承乾身上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他是嫡長子,李世民對他也看重,給他配備的班底也很豪華,另外,李世民還準備將一幫勛臣捆綁在李承乾身上,這樣的李承乾,還用得著那些世家來錦上添花嗎?所以,相比較而言,李泰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也是嫡子,跟李世民有些相似之處,真要是跟李承乾相爭,李世民估計到時候也隻好跟李淵這個太上皇一樣和稀泥,畢竟,總不能真的對某個兒子下狠手吧,那可都是親生的!因此,李泰開始讀書之後,就有一幫人有意對李泰進行引導,暗地裡頭堅定李泰的決心,並且時刻準備給李泰造勢。

對於這些世家來說,玩這等陰謀詭計簡直是再容易不過了,因為對他們來說,勾心鬥角,挑撥離間簡直就是本能,從漢朝的時候開始,這些世家就是這麼做的,可惜五胡亂華的時候玩脫了,以至於不少世家直接消亡,但是,如今的這些山東士族,在北朝的地盤上屹立多年,硬生生熬過了最困難的那段時期,到了後來,甭管坐在位置上的是慕容氏,還是拓跋氏,或者是宇文氏,以至於是後來的楊家,誰上了位,不得靠著他們呢?關隴軍事貴族靠著不斷與鮮卑人聯姻,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兵權,為了製衡他們,也得好好重用他們這些士族呢!

所以,他們有的是時間,橫豎李世民不能真的將他們乾掉,要不然,朝堂上能有多少合適的官僚呢?總不能依靠那些寒門庶族出身的勛臣吧!這些人帶兵打仗有一手,真要是管理地方,那就嗬嗬了,畢竟,地方上那些世家豪族要是不支持的話,任憑什麼人,也別想好好當這個地方官。

李泰如今雖說沒有真的完全被這幫人教歪掉,但是,心裡早就存了跟李承乾相爭的想法,所以,他如今很多時候,簡直就是本能地想要跟李承乾對著乾,在這個過程中再打著仁義的名義,那差不多就能無往而不利。結果這會兒卻是根本沒用,因為李世民一直記著渭水之盟的恥辱,所以,李世民不吃這一套。反而等到李世民將頡利抓回來給大家夥跳胡旋舞了,再跟他說什麼仁義,李世民肯定也就答應下來了。因為那時候,李世民就是天可汗了,在他眼裡,胡人也是自個的子民,自然對這些胡人也要講仁義。

這種觀念其實是很難扭轉的,不過呢,等到大家真的從中得到了無法拒絕的好處,那麼,他再想要喊著仁義,隻怕朝堂上就沒幾個人肯答應了!畢竟,到了那個時候,聖上您倒是仁義了,咱們的羊毛從哪兒來,廉價勞動力從哪兒來呢?

李世民沉吟了一番,說道:「既然是玄微說的話,那麼,明日就讓他具體寫個條陳出來,朕好在朝堂上跟諸位大臣探討一番!」

李承乾趕緊起身說道:「兒臣代玄微多謝父皇!」

李世民笑道:「你這些日子,跟玄微關係不錯?」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玄微雖說自幼學道,但是,卻是個博學多才的,又有一顆玲瓏心竅,往往能一語中的,兒臣與玄微相處,所得頗多,覺得玄微不愧是良師益友!」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你東宮的幾位先生在學問上頭,的確頗為不凡,但是你是一國太子,倒是不必拘泥於這些儒學文章。朕當年讀漢書,記得當年漢宣帝有言:我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雖說如今已經是大唐天下,但是高明你依舊得記住這句話!」

李世民這話就有些露骨了,真要是傳出去,隻怕不知道多少儒臣要跳腳,但是這會兒嘛,實際上儒家並不算強勢,因為南北朝那會兒宗教的崛起,如今這個時候,反倒是佛道兩家比較強勢,儒家嘛,就是個弟弟!何況,這會兒在甘露殿,就算是有起居注,那也是內廷的,這些話誰敢傳出去。甚至,就算是李泰也不會沒事說出去,因此,這會兒不光是李承乾,連李泰都跟著站起來俯身下拜,表示自己受教了。

等到幾個孩子各自告退,長孫皇後才說道:「二郎今日怎麼說起了漢朝之事?」

李世民有些愜意地張開雙臂,任由長孫皇後幫著他更衣,口中說道:「不過就是心有所感而已,高明是太子,總不能隻知道仁義道德吧!他如今跟那玄微交好,這就很好,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身邊得有不同的聲音,才能不被人糊弄了,哪怕做出的判斷未必正確,但是總比別人怎麼說,就怎麼信來好!」

李世民也是聽一幫穿越者的言語聽得多了,穿越者嘛,早就不相信什麼儒學了,他們篤信的是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放在後世學校裡頭,文科生很多時候都是要被鄙視的。他們雖說不會在大庭廣眾下說這些,但是平時的時候難免透露出來,李世民聽得多了,自然也就覺得這些的確有些道理。畢竟,雖說如今許多當官的都是學經義的,但是真要是做事,這些經義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就算是教化一方,他們都乾不好呢!因為,他們的教化隻肯針對上層,也就是那些中小世家,最多再加上當地的豪族,至於下麵的寒門還有尋常百姓,想要接受什麼好的教育,那是想也別想。

李世民也從一幫穿越者嘴裡知道了如今科舉的弊端,如今科舉想要上榜,需要的是營銷自己,光會讀書沒有用,你得先想辦法出名,先拿出一些作品出來,打出自個的名頭,然後再到處行卷,給那些達官貴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那麼,這才有可能上榜,你要是真的以為科舉就是拚學問,拚能力,那你還是老老實實回去吧!像是當年房玄齡,他能舉進士出身,不就是因為他其實是清河房氏出身嗎?家裡早早就給他將名聲營造了起來,這才在科舉中一舉上榜。你看看自從科舉開辦以來,能夠上榜的都是些什麼人,就知道這裡頭的貓膩了,反正是跟寒門學子沒什麼關係的。

因此,李世民已經準備對科舉進行改革,這會兒改其實阻力並不會很大,因為科舉其實還沒正兒八經舉辦幾次,關於科舉的規矩本來就經常在變,還沒形成定例,所以李世民還可以好好改一改,甚至取消這幾年的科舉,先想辦法讓寒門學子讀書的比例提升上來才行。另外,科舉的科目也要改一改,加大明算、明法的比例,至於明經和進士科乾脆將人數再精簡一些。

這些李世民也就是藏在心裡,還沒有對外宣布,如今他需要做的就是先解決突厥的問題。

李世民將玄微遞上來的條陳拿到朝堂上之後,果不其然引發了朝堂上的爭論,像是原本天策府的舊臣對於這樣的做法都是比較滿意的,他們多半是軍功上來的,削弱敵人,那不就是提升自己嗎?大唐跟突厥遲早會有一戰,趁著如今這個機會,正好可以好好給東西突厥放一放血,到時候大唐再征討突厥的時候就能省掉不少麻煩。另外一些就是屬於那種本身就具備相當戰略眼光,或者說對突厥沒什麼好感的,比如說魏征,一直以來,魏征秉承的理念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他在對突厥的問題上,一直表現得比較強硬。這會兒既然有這麼好的辦法削弱突厥,還不用廢自家多少力氣,甚至還能賺上一筆,這哪有不能乾的道理。

但是,另外一些人卻不這麼想啊,他們有的純粹就是迂腐,有的卻並不希望大唐能夠徹底壓製突厥。實際上,之前突厥人能夠一直打到長安,你說這裡頭沒有北地世家的配合,誰信啊!從漢朝那會兒開始,世家就習慣於建造塢堡,據地自守了!他們是具備著相當的戰爭潛力的,要不然,那幾個世家憑什麼能渡過五胡亂華時候最混亂的那段時間呢?像是如今的北地,塢堡依舊是存在的,若是他們肯出力,突厥人在幽燕之地就要碰上不少硬釘子,哪裡還能深入中土,一直打到關中來!

隻不過李世民那會兒近乎是自顧不暇,所以沒法追究。等到過了這段時間,這些人就算是想要追究,也找不到證據了。

北地許多家族跟突厥一直是有聯係的,他們甚至是挾突厥自重,借助於突厥的威勢,他們就能在北地做他們的土皇帝,誰要是不聽他們的話,他們就能借助於突厥人將對方禍害掉,然後,突厥人得到人家的糧食家產,他們能得到對方的土地。另外,北方一直存在著一些走私現象,這些家族將突厥人所需要的糧食、鹽巴、鐵器、茶磚之類源源不斷地走私到突厥,從他們那裡換取皮毛牲畜還有黃金,賺得盆滿缽盈,至於說他們這樣資敵,會不會給大唐帶來什麼禍患,他們是不會管的,在他們心裡,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家族沒了利益,那還要國有什麼用!就像是當年楊廣,一門心思削弱這些世家,結果他北巡的時候,硬生生就被突厥人堵在了雁門關,差點就死在那裡。大隋最後烽煙四起,十室九空,也有這些人在暗中推波助瀾。

因此,這會兒他們就直接跳了起來,一個勁地打著仁義守信的名號,又說什麼朝廷要有□□上國的氣度,還有乾脆虛言恐嚇的,畢竟,若是突厥那邊拿到了東西,反過來聯手對付大唐又如何如何……

李世民看著這些人在朝堂上上躥下跳,一時間都有些作嘔,他們到底是怎麼把自個的私心包裹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言語裡頭的。真要是信了這幫人,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好在李世民決定了的事情,雖然有人能夠動搖,但是絕對不是這些人,因此,他很快就下定了決心,然後派使臣分別前往突利和頡利那裡,跟他們商量援助的事情。大唐可以給這兩方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資,當然,兵器鎧甲肯定是不行的,這些送過去,李世民還真擔心那兩位直接翻臉,再次聯手找大唐的麻煩,但是,糧食,布料,藥材,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大唐還是可以提供的。當然,若是他們付出的東西足夠多,那麼,其他的也不是不能商量嘛!

朝堂上這般風起雲湧,卻讓某個剛剛蘇醒的穿越者有些懵逼,等到他在茶樓裡頭聽到有人在那裡講哪吒的故事,整個人都傻眼了。

杜榮他們的策略很是很對的,這位新鮮出爐的穿越者在意識到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是穿越的之後,他就想要去接觸一下穿越前輩了。他得先看看這些穿越前輩已經做到了什麼程度才行。這位穿越者的金手指很不符合這個時代,他拿到的居然是個召喚武將的金手指,問題是,如今已經是天下太平了,他拿什麼來召喚武將,召喚出來又乾什麼呢?

他之前考慮著如果大唐想要征討突厥的話,自個可以去從軍,然後殺上一批突厥人,用殺戮點召喚出幾個武將出來,然後自個完全可以借著這些武將橫掃突厥,然後往西去找波斯大食的麻煩嘛!結果一問時間,這會兒是貞觀二年,距離大唐收拾突厥還得好幾年的時間。

這位原身就是尋常小市民,父母都已經亡故,他繼承了長安縣裡頭的一所民宅,家裡還有幾貫錢,除了一個出嫁的姐姐之外,也沒別的親人,他這個身份,想要參軍顯然是不行的。大唐這會兒用的是府兵製,所謂的府兵,其實就是半耕半兵的那種,平時耕種,在農閒的時候訓練,等到打仗的時候自備兵器馬匹從軍。他這個身份可不夠格,尤其他是家裡獨子,還沒成婚,沒有孩子,雖說招了這樣的人,就算是戰死了,也能省掉一筆撫恤,但是相應的,這是違背了傳統的道德觀念的,這年頭就算是征兵,也不會選擇這樣的人家,太作孽了,一個不好,不是要叫人家斷子絕孫嗎?

這位為了開啟自己的金手指,真得找穿越前輩幫忙,畢竟,以他原身的人脈關係,肯定是沒法進軍營的。

當然,他也不是什麼傻瓜,肯定是不會跟對方說自己有金手指,必須要在戰場上殺人才能開啟。因此,他琢磨了一番,編造了一個借口,就說自個會的東西不多,這年頭想要出人頭地,最快的辦法還是撈取軍功。至於為什麼他相信自己能爭取軍功,嗯,可以編一個家裡長輩是民兵,自己也是軍事迷的借口,他可不會說什麼自個上輩子當過兵什麼的,到底有沒有當過兵,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他上輩子就是個遊戲宅,靠著直播遊戲混個低保,怎麼看也跟軍人搭不上邊好不好。

將一切盤算妥當了之後,這位就買了點東西,打聽了一下杜榮的縣子府,就找上門去了。

杜榮的縣子府一直是被李世民關注的重點,這位前腳找上門,後腳李世民的人將他原身的情況就查得一清二楚,李世民不由開始琢磨起來,這位能給大唐帶來什麼變化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