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我給小豬當公主17(1 / 2)

加入書籤

陽石公主滿肚子的心思沒人說,諸邑公主雖說嫁的不能算好,但是總算是有著落了,可是陽石公主盤算了一下自家那些親戚,愈發覺得絕望。

衛子夫也沒空理會陽石公主的心思,她不懂什麼學問學派,她就是平陽侯府的家妓出身,從小學的就是歌舞上的本事,她生得漂亮,平陽侯府對於府裡這些歌姬舞姬也有著固定的教養流程,反正就是教她們如何伺候人的那點事,等到平陽公主嫁過來,就琢磨著當年館陶公主那點子事,發現平陽侯府的家妓頗有幾分可觀之處,就從中挑選了一些出來,叫她們禮儀文字,如此,衛子夫才有機會認識了常用的字,了解了宮中的禮儀。

進宮多年,衛子夫為了不露怯,也是讀了一些書的,但是,也僅僅陷於讀書,對於其中的什麼微言大義,那是不怎麼了解的,但是,這麼多年耳濡目染,她起碼知道劉徹喜歡什麼樣的,結果看著兒子在那裡琢磨什麼「親親相隱」、「仁者愛人」之類的東西,衛子夫就是臉色一白。

「這些是什麼?」衛子夫沉住氣,看著那一卷竹簡上的注解,問道。

劉據眨了眨眼睛,老老實實地說道:「這是先生注解的《穀梁傳》!」

衛子夫咬了咬嘴唇,問道:「我是問,你知道自己在學什麼嗎?」

劉據點了點頭:「母後,兒臣都明白!」

衛子夫深吸了一口氣:「那你知道你父皇喜歡什麼嗎?」

劉據沉默了一下,說道:「父皇喜歡公羊學派!」其實還有法家,不過自從儒家被推上了前台之後,不管是法家還是縱橫家,都披上了儒家的外衣。也就是黃老,還一直很固執,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麼,黃老學者在漢室多半身處高位,一個個都習慣了無為而治,在很多時候反應都很滯後,如今大概也還在看儒家的笑話。畢竟,儒家被推上前台之後,內部各個學派已經快將狗腦子都打出來了。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門徒,還有子孫,光是這些學生子孫,各自都覺得自己才是傳承了儒家的精華,其他人都是異端,以前黃老當道的時候,大家還能勉強報團取暖,如今儒家翻身了,一個個為了爭奪正統,那叫一個花樣百出。反倒是那些披著儒家皮的法家和縱橫家的子弟如今在朝堂上如魚得水,甚至想要自個搞出一個學派來。

衛子夫見狀,凝聲說道:「既然你知道,為什麼你卻不願意跟隨你父皇呢?」

劉據忽然說道:「可是,父皇難道就跟祖父想法一樣嗎?」

大漢的皇帝對於太子的教育是半放養式的,他們並不介意太子有想法,甚至還允許太子在小範圍內嘗試,如此將來做了皇帝,才能很快就上手,太子的班底很快也能夠隨時補充到朝堂之中。所以,劉據並不覺得自己有錯。這年頭沒有什麼祖宗家法的說法,春秋戰國的時候,變法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沒辦法,你不變,別人變了,那麼你就落後了!到了漢朝也是一樣,劉邦這個人善於識人用人,但是對於內政其實還不如他老婆呂後,因此,等到呂後死了,老呂家被清算,孝文皇帝登基之後,就開始對呂後當年的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到了劉徹這裡,實際上劉徹已經算是第七個皇帝了,這期間,漢家的規矩製度那真的是變個不停。

劉徹這人其實很有想法,所以,他登基之後,就想要改變,搞了個建元新政出來,但是最終新政失敗了,這裡頭原因很多,東宮掣肘是一方麵,豬隊友又是另一方麵,新政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劉徹受挫之後也沒放下改革變法的念頭,總之,劉徹登基之後,就像是改年號一樣,各種大大小小的地方改了不知道多少,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劉徹的折騰。

劉據對此也是看在眼裡的,所以,憑什麼他父親能乾,自己不能乾呢?衛子夫被劉據說服了,太子不是皇帝的應聲蟲,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自己的主見的,錯誤的主見都比沒有主見好,自己雖說是皇後,難道真的就能對自家兒子指手畫腳嗎?想到這裡,衛子夫又有些喪氣起來。

劉徹一時半會兒並沒有意識到劉據的政治傾向,實際上,對於劉徹來說,隻要衛青和霍去病還在,劉據就算是個傻子,也能坐穩太子的位置,如今劉據年紀還小,劉徹也沒對他抱多少期待,所以,除了偶爾詢問一下劉據的學業,就沒有多過問什麼。

這也是劉據的悲哀,劉徹這個人,天生是個自私自利的性子,他關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所以,除非劉據鬧出什麼事情來,否則的話,劉徹壓根不可能對劉據有更多的關心,能隔一段時間問一下劉據的學業,已經算是劉徹對這個兒子比較關照了,其他幾個兒子,劉徹向來是問都不會多問的。

跟自家親爹接觸實在是太少,所以,劉據根本不理解劉徹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人一想驕傲自負,根本容不得什麼不同意見。所以在朝堂上,張湯才能一直占據高位,法家的官員就是這樣,一切惟上,隻要是皇帝說的,那一定是對的,如果不對,那一定是我做得不對!

劉徹自個對穀梁嗤之以鼻,怎麼可能會喜歡自家兒子偏向穀梁。甚至,穀梁派的一些學問,動搖的就是大漢統治的根基。歷朝歷代,唯有秦國和西漢是真的將統治的觸手伸到了鄉村基層,那就是因為官府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拆分宗族,遷徙大戶,讓地方上沒有產生豪強的土壤。而到了西漢中後期,陵邑製度就遭到了破壞,以至於到了王莽之亂時,地方上已經是豪強林立,因此,等到劉秀建立東漢之後,已經是跟豪強門閥共治天下了。這其實就是在石渠閣之辯之後,穀梁派占據朝堂而導致的結果。漢宣帝能夠將學派當工具,而到了下麵的皇帝,卻直接被學派變成工具了!

這個時候,大家其實沒想這麼多,但是,如今朝堂上公羊占據上風的時候,你這個太子卻傾向穀梁,這難道是什麼好事嗎?

當然,穀梁派也有相當多的擁躉,要不然,劉據被迫造反的時候,真能有那麼多人響應?實際上除了那些博望苑中受過劉據恩惠的佃戶,更多的其實還是穀梁派的擁躉,這些人在朝堂上或許並沒有太多影響力,但是他們在地方上起碼也是大地主一流,自然有著大量佃戶乃至部曲鄉黨,這些人組成了劉據對抗劉徹的班底,可惜的是,終究不是正兒八經見過血的軍隊,如何會是南軍北軍的對手,在丟下了幾萬人命之後,即便是穀梁派也受不了這樣的損失了,最終劉據自盡,這事也就了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沒意識到問題的根本在那裡,劉據在自己羽翼未曾豐滿,沒有展現出作為太子的能力和魄力之前,依靠的完全就是衛青和霍去病,隻要這兩位穩穩的,那麼,劉據就不會有事。等到這兩位沒了,若是劉據還不知道體察聖意的話,那麼,劉據被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實際上現在大家都沒意識到這一點,衛子夫也隻知道依靠弟弟,也沒想這麼深,畢竟,劉據是嫡長子,嫡長繼承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陳阿嬌看來,從來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她多年不見劉徹,反而活得更加自在。這些年手裡有錢了,劉徹可以大興土木,陳阿嬌也覺得自己找點樂子,因此,陳阿嬌前幾年的時候就叫人在驪山置辦了別院。驪山一直以來有溫泉,這年頭還沒有養成泡溫泉的習慣,不過,長安這邊卻是有權貴專門引了溫泉到農莊上,用來種菜的,甚至還能培育出一些反季節的水果出來,不過,這能供應的也就是最頂尖的一撮權貴了。別的不說,自從驪山發現了溫泉之後,一般的人是半點都沾不上手的。

但這對於陳阿嬌來說卻沒有問題,她覺得長門宮冬天實在是太冷了,這年頭的房子就是這樣,太高太空曠,椒房殿為什麼難得,就是用了大量花椒泥塗牆,一方麵帶著香味,一方麵也更加保暖。但是長門宮本來不過就是館陶長公主偶然來住一下的,這邊靠著上林苑,誰沒事冬天的時候跑到上林苑來。陳阿嬌過來之後,雖說找少府又將這邊改建了一番,終究不比椒房殿溫暖。之前的時候,陳阿嬌還算年輕,沒太多感覺,如今年紀開始大了,頓時有些畏寒,正好之前叫人在驪山上修建的莊園修好了,才進了正院,陳阿嬌就帶著長門宮的人施施然跑驪山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