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給小豬當公主32(1 / 2)

加入書籤

劉徹不死心,一直在東海之濱等了兩個月,期間運氣還不錯,遇上了三次海市蜃樓,但是,派出去的船隊走得最遠的那一支一直航行了兩天,回來的時候遭遇了海上的風暴,樓船本來就不適合在海上航行,因此,一支船隊直接折了大半,隻有兩艘船還算完好地回來了,即便他們努力營救,依舊有許多人葬身大海。

遇上這樣的情況,劉徹再如何,也提不起興致來了,而且還有人私底下說什麼劉徹根本沒有仙緣,屢次求仙,所以惡了那些海外仙人,所以才引來這場滔天大禍。這樣的說法還很流行。這年頭又不是後世,搞基建大家都很贊同,因為各行各業都能從中獲益,但是在這個時代,搞什麼基建,那就意味著大量的徭役乃至大量的死亡。

若是劉徹還一心想要去造船出海,那麼,就意味著要征召更多的船工,不僅如此,附近的百姓還得去砍樹、熬膠,再將這些運去造船,朝廷的事情不能怠慢,自家的土地,自家的生計呢?錯過了農時,一年的收成就完蛋了!甚至,當年的貴族官員為了兼並土地,甚至會故意在農時征召徭役,如此,交不起賦稅的他們也隻能老老實實將土地賣掉。

所以,有點見識的人都不想讓劉徹繼續造船出海,當然,那些貴族官員倒是不會掃劉徹的興,隻是,劉徹想到自己之前跟船出行,若不是及時返航,說不定也會遭遇風暴,到時候,難道一國之君就能免去葬身大海的噩運嗎?

越想劉徹越是覺得後怕,在當地的貴族官員詢問是否需要增加造船的數量,甚至是嘗試著製造更大,更能扛得住風浪的樓船時,劉徹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了:「罷了,為朕一己之私,再勞民傷財,朕不取也!既然仙蹤難覓,那此事就此作罷!」

劉徹重重撫恤了在這次出海中喪生的將士和船工,然後就在一群人感激涕零的山呼「萬歲」中返程了。底層的百姓就是這麼容易滿足,隻要你不折騰我們,那你就算是一個好皇帝了!

劉徹如今真的是對自己的成仙夢心灰意冷了,找那些自詡曾經與神仙談笑風生,隨口就能煉金成仙的方士吧,最後證明全是騙子,出海吧,問題是,幾次三番追逐海上仙島都是無果,就算海上真有仙人,隻怕也是故意想要避開自己。劉徹也是有自尊心的,說是求仙,但是他也是人間天子,就算是神仙,也得給他這個天子一定的尊重吧,結果一個個都不露麵,難不成還得自己這個皇帝屈尊逢迎嗎?真要是為了長生,自己得給那些所謂的仙人卑躬屈膝,那以後他們想要插手大漢朝政該怎麼辦?

對於劉徹來說,長生是為了更好地執掌皇權,而不是執掌皇權就是為了長生,要是為了追求長生給自己頭頂上增加幾個太上皇,那劉徹死都不乾!

帶著這樣的覺悟,劉徹返回長安之後,就將方士盡數驅逐,對外表示,自己不再想什麼長生了,這讓不少人鬆了口氣。之前弄了幾個方士,寸功未立,靠著一雙會吹噓的嘴皮子,就平步青雲,淩駕於他們這些社稷供股之臣之上,雖說大家礙於天子的威嚴,一個個捏著鼻子認了,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吧!再這麼折騰下去,豈不是叫人覺得朝堂上這些大臣一個個都是水貨,要不然,怎麼就叫那樣的草包廢物登臨高位了呢?再者就是,這些方士折騰一次,他們倒是隻需要動動嘴皮子,但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是需要去做事的!出了岔子,他們也是要跟著負責任的!現在好了,這些方士都被攆走了,起碼不會再有什麼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發生,大家也能鬆口氣。

實際上,便是那些同樣相信長生之術的人,更是不願意讓劉徹長生,你如今就這麼能折騰了,往上數,就算是性子最惡劣的劉邦,也沒像你這麼刻薄啊,算一算,從你登基開始,多少列侯失侯除國了?便是諸侯王,你都搞出推恩令這樣的軟刀子割肉了,結果對付起諸侯王來,還是從不手軟,弄得一幫諸侯王,一個個膽戰心驚,生怕一個不注意,就被劉徹抓了把柄。

至於宮裡的人,自然更不希望劉邦長生了,對於後妃來說,人家做個王太後、皇太後不好嗎?要是天子一直活著,豈不是意味著她們這些人老珠黃的要不得不看著更多的新人淩駕於自己之上?對於皇子來說,那就更可悲了!自己都要老死了,還得看著親爹活蹦亂跳的,一點傳位的意思都沒有,這不是坑嘛!諸侯王還好,像是太子,真要是攤上一個長生的父皇,估計真的隻能吐血了。

「總算是回過神來了,還算是不蠢!」這是陳阿嬌對劉徹的評價,陳阿嬌不知道世上是不是真的會有神仙,但是,從三皇五帝的時候開始,像是夏朝那些國君一個個都自稱是太陽,都沒哪個能長生的,總不見得輪到劉徹,突然就能長生了。而且,在陳阿嬌看來,劉徹在這麼多皇帝裡頭,也沒什麼出奇的。這位在史書上其實一直以來評價都不是很高,起碼比他祖父差遠了,連也就是後來一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將他與始皇帝相提並論,這才將他在歷史上的地位拔高了不少。就像是說唐宗宋祖,實際上,宋□□真要說起來,比唐太宗還差得遠。都是搞政變,一個直接弒兄殺弟,一個欺負孤兒寡母,這個格局就不一樣。

陳阿嬌可不知道劉徹在後世的評價如何,反正在她看來,劉徹這個人一提到神仙,整個人就像是被人詛咒了一樣,就算是有理智,估計這個理智也就在懸崖邊上,隨時都要掉下去的那種。如今聽說劉徹總算不在這上頭費心了,陳阿嬌都替他鬆了口氣,起碼以後被人說起來,不會顯得太蠢。畢竟,前頭還有個始皇帝撐著呢,始皇帝那樣英明神武,一統六國的人物都被長生蒙蔽了,何況是其他人呢!

風瑜要是知道陳阿嬌的說法,肯定要替始皇帝喊冤,起碼始皇帝就算是求長生,也沒有給那些方士封什麼將軍,下嫁公主啊!最後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之後,也沒想是劉徹那樣遮遮掩掩,乾脆利索將人給坑殺了。所以啊,歷朝歷代求仙長生的人多了,誰也沒真的將那些方士道士抬得太高,也就是劉徹,搞出了這等笑話。

劉徹的返回卻給劉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之前劉徹在外,劉據監國,然後問題就出來了,這位做事一味講究寬仁,所以,這段時間,原本應該被勾決的犯人一個都沒勾決。若是換個朝代,這或許還是個美談,但是放在大漢,這是說不過去的,之前就有個丞相,因為這個緣故直接被罷相,差點連最後的臉麵都丟了。

法家因為這個緣故,對劉據頗有些想法,法家從來都是善於出酷吏的,他們崇尚的就是嚴苛峻法,唯有嚴法重典,才能讓人不敢再觸犯刑律。像是之前就有幾個酷吏,比如說義縱,他當初因為在長陵、長安任上直法行治,不避貴戚,被劉徹欣賞,便讓他去了河內郡擔任都尉,內郡豪強地主較多,氣焰凶熾,義縱到了之後,立即把郡內穰氏等豪強舉族誅殺,河內郡迅速穩定,古人所說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盛世景況都出現了。之後他升為南陽郡的郡守,照樣一番操作,連當時同樣出名的酷吏寧成也被他搞得家破人亡,逼得原本南陽的豪強不得不舉族遷徙,南陽因此大治。

這也是這年頭許多法家官員的基本操作,到了地方之後,先將當地不法豪強殺上一批,然後就太平了。要是他們也講究什麼德治,一味寬仁,那地方上那些本來就仗著自身的人脈體量橫行不法的豪強,還不定要如何氣焰囂張呢!劉據身邊不少人都是各地的豪強,他們在劉據身邊對這些地方豪強的行為各種美化,結果劉據還真當這些人是地方上的良善鄉紳,反而覺得下麵百姓都是一幫刁民,自然屁股也就坐歪了。

老劉家之所以一直很得人心,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一直以來,是站在平民的立場,打壓豪強,扶持中小地主,庇護普通百姓。反正到了地方上,遇到豪強與尋常百姓相爭,先找豪強的問題,那就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強行遷移豪強,贖買豪強的土地,然後分配給平民,這是地方上那些官員的政績。結果到了劉據這裡,居然搞錯了自己的立場,這就讓劉徹不能忍了!

劉徹這個人,雖說也是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其實沒什麼閱歷,劉徹是個坐不住的,從小就喜歡到處跑,他做太子的時候,其實就經常跑出長安了,做了皇帝之後也沒安分過,冒充平陽侯踩踏農田,還被人家老農指著鼻子罵過,最後隻好老老實實賠錢。所以,其實他勉強還算是知道一點民間疾苦,加上孝景皇帝對他的教育其實還算是比較完善,所以,劉徹就算是各種折騰,但是各地打壓豪強的步調從來沒有緩下來過。總之,他就算沒真的為那些底層小民做什麼,某種意義上還加重了那些小民的負擔,但是他也沒幫著那些豪強啊。而不管怎麼說,打壓豪強,底層的小民或多或少總能得利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