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在紅樓當公主(1 / 2)

加入書籤

乾元帝的後宮,妃嬪多半出自勛貴之家,就算是幾個文官家的,她們祖上多半也是開國有功。這也是難免的事情,taizu當年不過就是打下了大半,晚年就被傷病困擾,taizong承先帝遺誌,耗費了近二十年時間,才真正統一了中原,恢復了前朝最鼎盛時候的版圖。如果算taizu在金陵稱帝開始,如今開國尚且不足百年時間,如果算天下一統,如今也就是幾十年而已。而且大齊這麼多年下來,實際上依舊還存在一些外患,因此,軍方一直保持著相當的勢力,所以,這會兒朝中勛貴,影響力很大,不過,這大概也就是最後的風光了,隨著天下承平,科舉出仕的人越來越多,武將也沒什麼正兒八經地仗能打,自然不可能再有多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勛貴的下一代也在迅速腐化墮落。當年這些人跟著taizu他們造反的時候,很多都是泥腿子,等到大齊成立,他們一個個都已經是鍾鳴鼎食之家了,卻麵臨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麵,那就是子孫的教育問題。大齊的爵位並非與國同休,世襲罔替,一般就是有大功的,可以襲三代左右不降,像是四個異姓王就是如此。如果說八個國公當年是因為從龍很早,那個四個異姓王,那都是屬於帶資入股的,哪怕到了如今,他們手裡依舊掌握著相當的力量,所以,開國taizu就許了他們世襲罔替。

當然,話是這麼說,實際上朝廷這些年已經在想辦法將幾個異姓王架空,不過,如今唯一成功的也就是東平郡王和北靜郡王。東平郡王是因為第二代東平郡王娶了公主,公主所出的世子從小就是跟著一乾皇子一起長大的,叫先帝都是直接叫舅舅,先帝對這個外甥比對親兒子都好,這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位繼承了王位,自然也就老老實實放棄了兵權,在京中任職。當然,朝廷也沒有過河拆橋的意思,別的不說,哪怕是為了做給其他幾個異姓王看,也不能對東平郡王這一係有任何慢待之處,反而愈發親厚起來。如今這一代東平郡王自個的爵位不可能變,結果,幾個孩子一出生,嫡長子就封了世子,其他幾個嫡子都有了爵位,嫡長女直接就是郡主,與親王之女相當,另外幾個女兒也都封了縣君鄉君。總之,東平郡王這個郡王,比宗室親王還得榮寵。

北靜郡王這一係就完全是沒辦法了,他們這一係先是自家內訌,第一代北靜郡王前後有三個妻子,第一個是原配,也是對原本的北靜郡王幫助最大的那個,甚至,第一代北靜郡王真正起家,靠的就是嶽丈。但是嘛,就像是絕大多數靠著嶽父起家的人一樣,功成名就之後,就不願意再承認自己是吃軟飯的。所以,原配死後,他就疏遠了原配留下的一雙兒女,到頭來北靜郡王得了冊封之後,原配連個追封都沒撈到。轉過來娶了一個心腹部將的妹妹,順利將嶽父留下來的勢力消化掉了相當一部分。結果第二任妻子呢,倒是順利等到大齊開國,得以被封為郡王妃。結果她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北靜郡王的爵位,對前頭原配留下的兒女就百般苛刻,甚至故意送原配所出的嫡長子去送死。那位後來雖說沒死,但是也受了重傷,留下了無法治愈的殘疾,自然不可能再繼承王位。但是人家原配畢竟當年也是留了一些人手的,之所以多年來一直隱ren,為的就是等到自家少主繼承基業,結果如今一朝夢碎,這些人自然也不能讓這一任北靜郡王妃占了便宜,因此,他們直接就在一次家宴上動了手,在酒菜裡下了毒,毒死了北靜郡王妃和她所出的兩個孩子,連同幾個庶子也沒逃過。

北靜郡王那時候簡直成了一場笑話,偏偏還不敢張揚,對外隻說府中鬧了時疫,但是,幾個兒子全廢了,北靜郡王不得不又娶了一個,他們家的事情許多人都清楚,私底下都要說一聲北靜郡王治家無方,因此,講點規矩的人家都是不樂意將女兒嫁過去的,誰知道他們家是不是還藏著什麼不安好心的人呢?所以,最終北靜郡王的第三任郡王妃是出自一個前朝降臣之家。

但是,北靜郡王那邊鬧出了這樣的事情,原本手底下那些人自然也有些不滿,朝廷又暗中分化,北靜郡王手裡的權力就縮水了許多。這也就算了,第一任北靜郡王撐到兒子長大這才撒手人寰,並為兒子娶了部將家的女兒做世子妃,為的就是維持王府在軍中的勢力,結果攤上個不靠譜的郡王妃,人家雖說是前朝降臣之女,但是打心眼裡看不上武將,覺得武將家的女兒粗鄙,將自家兒子也培養得附庸風雅,自然這位也跟著對這個兒媳婦不喜歡,等到自個當家做主了,就對郡王妃各種挑剔,還將太妃娘家的侄女娶進來做了側妃,這下子,府裡頭頓時就亂了套。郡王妃不得寵,最後自然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反倒是側妃肚子裡一個又一個往外蹦,最後世子的位置自然也落到了側妃之子的頭上。

總之,這番一折騰之後,北靜郡王一脈原本那些手下也就人心浮動了,等到如今這位做北靜郡王的時候,真正能指使得動的人已經不多了,不過人家如今反倒是跟那些文臣走得近,畢竟,這一位祖母和生母都是出自書香門第,如今天下承平,母族也算是起來了,北靜郡王這一脈自然開始向著文臣方麵靠攏,反而跟那些武將疏遠了許多。

風瑜能知道這些,就是靠的是自己身邊新上來的教養嬤嬤,這位是元後以前身邊的姑姑,大家都叫她蘇姑姑。之前其實是伺候徒景辰的,如今就被安排到了風瑜身邊,這位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兒,但是運氣不好,生母沒了,雖說是個女兒,按理說礙不了繼母什麼事,但是誰讓她生母給她留下了不菲的嫁妝呢,因此,繼母就想要將她嫁到自己娘家,順便將她的嫁妝跟娘家一起分了。要是繼母娘家的侄子是個良人也就算了,偏偏是個貪花好色不靠譜的。她想辦法聯係上了自己的舅家,表示自己可以將嫁妝留給舅家,請舅家為自己做主。最後,她舅家出麵,費了一些周折,給她求得了一個選宮中女官的機會,她就這樣進了宮。

蘇姑姑一開始在宮裡頭隻是尚衣局的尋常女官,然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元後看中,要到了自己身邊做了女史,後來元後去世,她就先去了太子那裡,太子之所以會經常來看風瑜,也有她的提醒。不過如今太子那邊,真正管事的是乾元帝給的幾個太監,所以,蘇姑姑在那邊其實也沒多少用武之地,乾脆就到風瑜這裡來了。

蘇姑姑在宮裡這麼多年,知道的事情不少,在風瑜明確表示了對外朝的興趣之後,就將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跟風瑜說了起來。四王八公算是如今朝堂上的中堅勢力,他們要是一起出麵,差不多就能代表一半的意見,所以,蘇姑姑自然是先說到了他們。

比起兩個如今已經幾乎不沾手兵權的異姓王,南安郡王和西寧郡王就不一樣了,這兩位雖說在京中有王府,家眷也住在王府裡頭,但是,他們常年還是駐紮在外,一個駐紮在東南,一個駐紮在西北,都手握重兵,所以朝廷即便對他們有什麼意見,也隻能是懷柔為主,甚至連兵餉之類的也不能克扣。

至於八個國公,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八個國公其實不是同一批冊封的,有的是taizu時期冊封的,有的是taizong時期晉封的,如今已經不是所有人都保留了國公爵位了。老一輩在的還好,老一輩不在了,如今又沒有多少立功的機會,下一輩繼承爵位的時候,就要降等,好在朝廷還算是記得他們的功勞,所以降等並不多,起碼還都是侯府。不過即便如此,朝堂上乃至民間依舊習慣性地以國公府稱呼。

武將之中就是以他們為主,而文官這些年變化卻挺大,畢竟,武將多半手裡都有兵權,又都是開國功臣,所以即便是有錯,一般也是高高抬起,輕輕放下。但是文臣就不一樣了。taizu是泥腿子出身,一開始的時候,哪有什麼讀書人投靠,那會兒天下大亂,軍閥並起,甚至北地還有胡人時常叩邊,想要重演當年舊事,入主中原,一開始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最後能夠成事的就是一幫泥腿子。當然了,也是他們一開始也不起眼,畢竟,taizu當初就是帶著一幫同鄉兄弟在山上做土匪,歷朝歷代,也沒土匪成事的先例,這等土匪,能靠打劫劫到個願意投靠他們的酸秀才都算是不錯的了,所以,等到後來他們滾雪球一樣壯大之後,先是靠著俘虜前朝的官員,威逼當地的鄉紳,之後才陸續有人投靠。

所以,大齊剛開國那會兒,文臣大多都是降臣,等到開了科舉之後,上來了一些,也都是這些降臣的門生,畢竟,一幫大老粗,總不能去做主考學正吧,那會兒文臣想要跟武將爭奪話語權,很是鬧了不少事情,如今到了乾元帝已經是第四任皇帝,像是先帝康平帝在世的時候,就因為文臣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搞奪嫡站隊,康平帝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作為taizong之子,一向武德充沛,要不是後來沒仗打了,恨不得想要找個敵人出來禦駕親征的主,見那些臣子各種攪和,以至於原本選好的太子被忽悠傻了,一次代表先帝離京巡幸賑災的時候,竟是犯了白龍魚服的錯誤,以至於染上了瘟疫,不治身亡。先帝因此勃然大怒,大開殺戒,當時太子身邊侍奉的一乾文臣還有護衛統領都因此獲罪,連同保護太子的那三千羽林衛都被打發到了邊境戍守,說白了就是流放。之後,先帝其他幾個兒子相爭,弄得烏煙瘴氣,最後反倒是年紀小一些,原本沒什麼希望的乾元帝脫穎而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刀起:仙歲浮與塵 快穿:開局演技爆表,瘋批反派為我傾倒 苗疆少年又搶走和親的九郡主啦 九州夢回錄 地球過河卒 逆天小農女 九天紀行錄 後現代都市人生 美女饒命 仙,我成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