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拖字訣(2 / 2)

加入書籤

在衛刃離開後,林薑才更真切的知道,他原來替自己擔下了多少擔子:之前他在京城的時候,哪怕是京營貪汙案最緊繃的那段時日,林薑名下所有的莊院鋪子,府裡這家裡人的安排,也從未讓林薑操過心。

可現在,她都要一手抓起來了。

原本讓衛刃去,也不是讓他一朝戰事通神,排兵布陣,打垮北戎的。

林薑在皇上跟前,這樣情緒外露還真是第一次,之後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所來也巧,正是在這兩日間,衛刃的折子也到了京城。

林薑既然開口了,就起身行了官禮,與皇上說明:「臣的一些小動作,在陛下眼裡想必是一清二楚吧。臣怕這烈火烹油似的名聲把他燒死,就求了叔父也求了紹王府,請他們幫著在朝上想想辦法,別讓他被人架到牆上去下不來。」

皇上也收了方才的笑:「朕真是少見你這樣失態。」

「謠言猛於虎啊。」皇上敲了敲桌子;「這件事朕會留意的,原本朕派他去,就是讓他做先鋒獎挫掉北戎王的銳氣。這件事他已經做的很好,朕都記著。」

而他也不辜負自己的國公封號,再有那位姓黃的禦史陰陽怪氣道:「衛大人真是太謙了,他可是一個照麵,就把北戎王嚇的望風而逃的人,怎麼倒把功勞往旁人身上推。有衛將軍在,想必西北平定指日可待,通城唾手可得。」

柳老將軍就發飆了:「你說的這樣簡單,那你就去西北唾手如何?人家小衛也是拚了性命,在戰場最前頭直麵北戎刀鋒,讓人把刀尖抵在鼻子上拚出來的功績。」

「多少將士陣亡西北,叫你這麼一說,既然是唾手可得,那將士們全都是白死?現在的將領都是蠢材才沒奪回城池?」

他折子上的很懇切,說一應布兵圍城,皆是理國公安排,領兵追敵收回兩座城鎮,則是兩位將軍分別帶東西兩路大軍合圍的結果。

並不貪圖一點別人的功勞,表示自己隻是做了一個先鋒將的本職,真正在把持這西北大局的還是柳提督等人。

就這折子一上,留守在京城的老理國公都覺得這孩子不錯,可以處。

黃禦史唾手可得地暈了過去。

-

說來,林薑還是很感謝黃禦史跳出來這一回,舍己為人,替西北軍分擔了壓力。

「如此看來,你倒是沙場遺珠。」

然後向皇上請命,這這位黃禦史上前線去。

皇上點頭允準。

理國公的作戰作風可收可放,北戎不急,他更不急:比起誰的國力耗得起,北戎就算所有部落把帳篷都當了,也耗不起一年。

需知戰爭起時,乃是春末,當時西北這邊的糧食還沒收呢,正是所謂的青黃不接之時。

並不是以往秋收時分,北戎過來搶劫能盆滿缽滿:這回北戎故意春日出其不意攻城,固然打了西寧郡王一個措手不及丟盔棄甲,但也讓北戎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因在這場大勝之後,西北的戰局就陷入了膠著狀態。

不是輸贏的問題,而是根本扌莫不著人。

北戎王在通城中固守,大周的軍隊在嘗試兩次攻城無果後,也就放棄了無畏的傷亡,而是跟西北軍比起了耐力。

而少部分有特殊技能的將士,則被安排了在通城城外挖地道,建高台,準備各種擊木礌石,戰車牛馬,給城內的北戎將士製造緊張恐怖氛圍。

上兵伐謀,衛刃給皇上進上的私折裡,也深以理國公舉動為然。若是被北戎激的心浮氣躁,非要強行攻城,說不得才損失慘痛。

故而林薑才越發感謝黃禦史,以身試法剎住了流言。

他們搶來的通城中,餘糧也不豐厚啊。雖說可以從北戎運送糧草到通城,但問題是,要是北戎糧草豐厚,他們也就不老惦記著搶劫了。

這樣兩軍對峙下去,油盡燈枯的肯定是北戎。

大周軍隊這邊,可是在自家的土地上,群眾基礎堅實。理國公為了減少耗損國家的錢糧,甚至已經開始安排士兵去幫當地的群眾搞搞基礎建設,順便開始墾荒——反正大軍數目多,大部分閒著也是閒著。

這會子就體現出挑事精的好處來了,有幾個他這樣的人,在朝上被皇上摁下去,就少了許多流言蜚語。

--

大軍按兵不動,衛刃這個先鋒將就閒了許多。

不然按照前段時間朝野上下沸沸騰騰,說的好像大軍明日就能打到北戎王庭裡,徹底剿滅北戎似的,如今這大軍一旦陷入停滯,少不得就有閒言碎語出來了:什麼戰事不利啊,什麼領導無能啊,什麼畏戰怕死啊。

無數歷史證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有緣故的。

很多時候名將的戰敗,都不是輸在對手身上,而是輸在了朝廷的不信任,輸在了自己人手上。

這日她回林家的時候,正巧遇上周黎蘅與黛玉也回來探望林如海。林薑一見二人就道:「可不是巧了嗎?」

林如海坐在書案後笑道:「聽說你到了,我就讓人把蘅兒和玉兒都叫了過來,在書房裡方便說話——可是衛刃又從西北傳了新的家書回來?」

林薑對軍情和朝政之事其實實屬外行,她也深知術業有專攻的道理,也不自己在家琢磨,反正家裡也沒人管她,她經常坐上車就回林家來了。

他在軍中除了跟著理國公等人學習排兵布陣,就是常給林薑寫信。橫豎他作為皇上心腹,常要有快馬專門送他的奏報回去。

那一封折子也是送,加上家書也是送。

林薑就陸陸續續收到衛刃的不少信函。

她一一說來:「衛刃道,這幾日總有北戎將士站在城頭喝罵宣戰,說什麼,我們占了你大周的城,搶了你們的糧和人,若是有膽子是條漢子就過來攻城,給你們大周死了的百姓報仇雪恨啊。」

聽了這些話,黛玉就先蹙眉,林如海教導過她,戰事從來苦的是百姓。

如今聽北戎人侵略了大周,屠殺了大周的子民,還叫囂狂妄如此叫陣,心裡就不痛快。

「叔父這是方便了我,省得我說兩回話。」不然回了後院,她還會再跟黛玉說一遍的。

丫鬟們上了茶,就都退了出去。

林薑就道:「理國公穩紮穩打,就在通城外駐了營地,隻每日在外行敲打建築之事,並沒有再攻城。果然,兩個月下去,北戎先急了。」

林薑也是如此想:「可見理國公是抓住了北戎的痛腳和軟肋。隻是叔父,兩個月大周軍隊毫無戰績,隻怕朝中有些人又要嘰嘰咕咕,隻怕還要勞煩叔父……」又轉向周黎蘅:「和世子爺,於朝上能幫著說話的時候,說上兩句。」

這不單是為了衛刃,其實更多是為了理國公。

畢竟衛刃隻是前鋒將,理國公才是統領全局的大將。

但一抬眼,卻見父親和夫君竟似乎同時鬆了口氣。

黛玉何其聰敏,思緒一轉也就明白了:是了,北戎急了,說明大周軍做的是對的。

唯有自己的做法對了,傷到了敵人,他們才會跳腳。

林如海和周黎蘅都應下來。

周黎蘅更道:「陛下倒是贊過理國公此舉的,說他不貪功冒進。」作為一個沉得住氣的皇帝,他覺得大將穩重,不是件壞事。

林薑笑了笑:「是啊,好在陛下英明。」

他看似悠閒的搞基建,還給當地百姓開荒犁地,但心裡承受的壓力想必不為人知。若是在外真拖個一年半載,大軍空耗糧餉,卻毫無戰事,朝中有些文臣必然要叭叭叭。

讓理國公敢這麼做的原因,其實衛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來衛刃作為前鋒將,剛來的時候就已經貢獻了極為出彩耀目的一戰,可以堵一堵旁人的嘴;二來就是衛刃是帝王心腹,可以跟皇上直接密折交流,能夠把理國公的苦心轉呈陛下。

有這兩個條件,才讓理國公安定下心思,就是按兵不動,一個『穩』字耗的北戎哭爹喊娘。

那黛玉可都要急了,要是他們不會回嘴,黛玉都想幫著寫檄文,讓他們對著把北戎懟回去。

林薑想起這事兒來也笑眯眯。

「理國公原是不想理會北戎軍的,他們越惱火,說明越是無能狂怒。咱們大周的將士就在外頭歡快打鐵繼續築瞭台就是了。」

平時她也覺得皇上是好皇帝,但到了戰時,就發現一個沉得住氣又信人用人的皇帝,多麼重要。

這時候哪怕皇上催促一句話,理國公都不能這麼穩當。

眼見說完了正事,黛玉倒是對北戎叫戰的事很感興趣,不由問道:「姐夫可寫了之後如何?難道我大周軍隊就在城外任北戎辱罵不成?」

兩方交戰纏綿多年,那是好幾個朝代以來的宿敵,兩邊將士裡都有不少會對方官話的人,於是就出現了,北戎軍在城頭用大周的官話罵人,大周軍在城下用北戎王朝的話人身攻擊。

以上這些『但凡你是個男人就開門』,是已經被衛刃美化了許多的言辭了。那當兵的罵起人來,可謂是口吐芬芳,罵的又刺激又難聽,多方麵進行人身攻擊。

後來兩邊都罵累了,逐漸簡化了起來。

「倒是東路軍大將左將軍,是個不肯白被罵一句的人。他從軍中挑了個嗓門極其洪亮的士兵,就讓他也去城下對罵去了。」

上麵北戎軍呼喝:「你們若是有膽子是條漢子,就過來攻城。」

下頭大周的這位將士就喊回去:「你們若是個男人,有本事別做烏龜縮著就開門啊。」

北戎軍:「你過來!」

大周軍:「你開門!」

就這樣車軲轆的話對罵了一個白天。落在周圍不停搞基建的大周將士們耳朵裡,就是噪音不絕於耳,提神醒腦,省的犯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醒日是歸時 我在西幻當文豪 惡毒女配人設崩了 在柯學世界直播克學 毒婦不從良 我靠文豪係統成為警界之星 劍修行為圖鑒[綜武俠] 渣了遊戲NPC後我穿進去了 遺物整理師 豪門小可憐是滿級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