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鬥米折腰(2 / 2)

加入書籤

蕭狼不由叫道:「楊兄弟,怎麼了?」

楊霆風微微回過神,不禁正色道:「蕭兄,這密室所藏軍糧,不知為何,少了許多。我方才,正在計算糧食的進入敷出,順便推算若是咱從軍械庫密道,返回紫塞,這一路上,每一軍士當背負多少軍糧,每日消耗多少口糧。」

眾人聞言,先是憤怒,而後,又突然轉怒為喜。

怒的,自然是楊霆風吹牛,這軍械庫壓根沒有那麼多的糧食和清水。

喜的,卻是楊霆風說出了軍械庫有出去的密道。

那賀若屹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大笑,邊笑邊站起來,拍拍楊霆風肩膀:「你小子,為何不早說?」

他今天不知失態了多少回,威嚴早就化作雲煙,眾人瞧著有趣,也紛紛大笑起來。

蕭狼也奇道:「楊兄弟,真有密道?」

「自然是有的!」楊霆風點頭,緩了緩,又皺眉道:「但是蕭大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並非是突圍,而是咱們返回紫塞的糧食不夠,這清水也不足。」

蕭狼吃驚道:「怎麼會?明明不是有二十袋糧食?」

賀若屹也道:「不錯,楊兄弟,莫說二十袋,依我看,這十袋粟米也夠了。」

楊霆風嘆道:「賀伯長,您老這是騎軍當慣了,自然不知這其中症結。失去了馬匹,我等隻能徒步撤回,此地距離紫塞一百二十裡,按咱一天走三十裡路來算,一個軍士需帶五天的粟米,每天按一人吃三升,這二十袋糧食還不夠吃四天的。」

老木這時也插話道:「楊兄弟,一天不吃,咱弟兄

們挺挺,也就過來了。」

楊霆風再次搖頭:「不,木什長,我剛才說的隻是正常行軍,在不出任何幺蛾子的理想狀態下。」

頓了頓,他繼續道:「若算上中途作戰、背負傷員以及大漠的惡劣天氣,這一來二去的,五天內根本回不了紫塞,就比如傷員,若是兩個士兵背負一個傷員,行進更慢,途中消耗更大。無形之中,這行進路程用時長了許多,須得翻倍,也就是十天。而且,徒步行軍,這吃飯的胃自然也大了許多,一天怎麼也得吃他六升粟米,咱的存糧,隻夠吃兩天,若是三個軍士一個傷員,便隻能吃一天半了。」

話音剛落,眾人皆大吃了一驚,顯然未想到這一層。

他說的,倒不是危言聳聽。

對於常年征戰在外的軍人來說——賴以生存的兩大要素,一為手中武器,二為口中軍糧。

我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比起糧食,自然是武器更為重要。

這並不怪大家,以現代戰爭的後勤保障能力,糧食問題,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各國,都有專門的保障後勤兵種,不但吃得飽,更吃得好,且營養全麵,能迅速補充體能。

說白了,現代數字化尖兵們,隻要全心全意打仗即可。

但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軍糧的重要性甚至超過戰爭本身。

畢竟在古代,是沒有現代化聯勤保障部隊的。

說個笑話,

給你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一百萬擔軍糧,以出發半年為目的地計算。

戰爭開始前,運糧大軍浩浩盪盪出發,從出發到目的地,急行軍三月,正常行軍半年。

按照兩萬作戰部隊,八萬運糧部隊來說,一百萬擔軍糧看起來也是夠得。

然而,別忘了,古代士兵很少能吃上副食,沒了副食,那飯量隻會更大。

三大碗飯隻能抵你現在一碗,還是十分耐餓的粟米(小米),並非我們現在吃的精米。

另外就是運糧部隊,消耗更甚。

因為運送糧草,所以比作戰部隊更加辛苦。

許多人食量之大,絕對讓你瞠目結舌,一天吃七八升的大有人在。

有的,一天吃他娘的一鬥都還嫌不夠。

讓這些個乾飯大王在你部隊裡,吃上三五個月。

恐怕,你這運糧大軍還未到達目的地,就先得跑掉一大半人。

即便你到達了目的地,萬一短時間內無法擊破敵人,雙方便會僵持。

而對峙,又會耗上數月,半年甚至更長,後方糧草必須源源不斷提供,才能讓你和你的大軍不至於餓死。

而大部分運糧部隊的士兵,說白了,就是普通農夫。

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放下了農作,放棄了插秧,來押運糧草的。

常言道,春耕秋收,這種戰爭消耗,在以農耕為主的國家,哪個支持的起?

而一旦軍糧出了問題,那麼,無需敵軍攻打,自己也就先行消散了。

這也是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兵家名將所強調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興師莫難於轉餉,軍無輜重則亡。

為五鬥米而競折月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滿級大佬帶娃記(快穿) 我在異界開技校 二分之一劇透[穿書] 序列第一 被爆孕吐後,玄學大佬帶球嫁給山裡糙漢 帝國豪門 明日操控者 嬌妻難當,夫君全靠我續命 快穿:我隻想死 末世:囤滿物資帶全家打怪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