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絲綢之路(下)(1 / 2)

加入書籤

二人閒聊數句,裴矩又拆開第二封信,繼續念道:「漢昌苟氏,每年願送餉銀五十萬兩,糧草二百萬石,百副赤朱鐵甲和十萬支毒箭以及開放漢昌諸堡的征兵之權

楊霆風一邊給裴矩添茶,一邊笑道:「那這苟家,需要什麼回報呢?」

裴矩抬眼看了一下密信,便低聲答道:「大體和閬中周氏差不太多,隻是多了一條,要大人給苟式子弟,在紫塞邊軍中,弄個一官半職什麼的,也好報答楊大人的提攜之恩。」

「提……提攜?噗——」裴矩剛說完,楊霆風一口茶水就噴出來了。

但他隻笑了一小會,就臉色沉了下來,「繼續吧。」

裴矩微微頷首,又拆開了安漢龔氏的書信,念道:「安漢龔氏,願資助大人餉銀三十萬兩,糧食三十萬石,另有好酒千壇,生豬五千頭,活羊一千隻,滇池駒五百匹,以及戰馬——冉駹駒百匹」

念道『冉駹駒』三個字時,裴矩略頓了一頓,瞅了瞅楊霆風。

果然,在楊軍尉的眼神中,有著一股極度感興趣的神采來,但聽他喃喃自語道:「冉駹駒!竟然還存於世上,本軍尉一度以為,此馬早已絕跡於西南。」

裴矩實在按不住心頭的好奇,忙問道:「冉駹駒?不也是滇馬?有何不同?」

楊霆風吸了一口氣,解釋道:「自然不同,楊某曾聽探馬營的老郭說過,這冉駹駒乃是滇馬的變異種,一千匹小馬駒裡可能就出那麼幾匹,極是珍貴;與普遍矮腳的滇馬不同,冉駹駒不但體高體長,且頭小清秀,眼大光明,頸直、額寬、鬐甲高,四肢細、背月要有力,骨細質堅,腱部發達,壽命極長。最重要的,是它們天生具有高度敏感性與警覺性,非常適合用於突襲與偵察」

說到此處的時候,裴矩突然道:「對了大人,說起冉駹駒,裴某想起來了,那應該是西晉名士陸機的《從軍行》一詩中寫道:「胡馬如雲屯,越騎亦星羅!」

楊霆風不禁一怔,喃喃念道:「胡馬如雲屯,越騎亦星羅?」

「不錯!」裴矩又道:「自古以來,皆傳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賊寇消,鴟苕翩翩,怖殺人。這西北涼州產的戰馬出自大宛國,屬胡馬,東漢時,設立八校尉,其中有四支,是精銳的騎兵部隊,第一支因全員乘坐胡馬,號池陽胡騎。二乘北馬,曰長水羌騎」

楊霆風點頭道:「至於這第三支,便是「百夷越騎」,隻不過,許多人認為,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多山川溝壑險阻,並不適合騎兵馳騁。故而,許多將領認為,所謂「越騎」,隻是「材力超越眾人之騎」的精銳騎兵,而非越人鐵騎。但在楊某看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理解。」

一聽得楊霆風也這樣認為,裴矩笑道,「正如大人所說,武帝創立八校尉製度,他們麾下的部隊,除了字麵意思的軍事職能外,一定還擔負著某些特殊的作用。就如這長水鐵騎、池陽胡騎、蠻夷越騎、禦戎屯騎雖說都是騎兵部隊,但他們負責應付的目標卻各有不同,訓練的科目也一定有所不同。」

楊霆風聽到這裡,已經站起身來,搓著手道:「正是,他們除了同是大漢王朝的鐵騎,同時也是針對長水的羌人、北邊的匈奴、南方的山越以及西邊的異族——四種不同兵源的克星不會錯的,定是如此。」

矩品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笑眯眯道:「如果我等猜測不差,越騎能與羌騎、胡騎、屯騎能同為四大騎兵來看,戰力即使不如其他三家,也不會太差。長水羌騎守衛關隴,監視羌人。胡騎的戰力不用說了,真正能與匈奴騎兵硬碰硬的強悍部隊。」

楊霆風背著手,來回踱步道:「這屯騎雖說記載不多,聲名不顯,但其成員大多自幼長在幽、並、涼、青等地,這些地區就一個特色,民風彪悍,飽經戰火,與西邊的異族作戰,練得也是騎馬射箭,長槊彎刀,是以絕不遜色羌騎與胡騎。」

頓了頓,他繼續道:「隻不過,越騎針對的戰法不同,以至於歷朝歷代的大人們對其有很深的誤解。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冉駹駒實在稀有,導致了這支越騎部隊注定不能大規模的組建,如同老帥身邊的近衛驍騎營兩個字,缺馬!」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此閒聊了起來。

此時正在興頭上,早把正事拋在了一邊

在大家今天的印象裡,歷朝歷代多是南軍缺馬,而北軍缺船。

其實,這是個誤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南方由於人少地稀,植被豐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環境下,極為適合畜牧業的發展。

相反,河西走廊一些養馬聖地,反而多是一些不宜農耕的乾旱大漠地帶,始終無法以水利、開墾荒田來繼續增加可耕麵積,才最終導致了河西五郡耕牧兩種文明的分界線。

而在南方的古滇、夜郎等地,在未被開發之前,就是得天獨厚的畜牧寶地。

據《華陽國誌》的記載,武帝時期初開益州郡,就獲得「牛馬羊屬三十萬」,而西漢、東晉時期,各勢力通過攤派等征收方式征繳當地牛羊馬匹更是「動輒以萬計」,這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可是絕無僅有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滿級大佬帶娃記(快穿) 我在異界開技校 二分之一劇透[穿書] 序列第一 被爆孕吐後,玄學大佬帶球嫁給山裡糙漢 帝國豪門 明日操控者 嬌妻難當,夫君全靠我續命 快穿:我隻想死 末世:囤滿物資帶全家打怪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