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被折磨(1 / 2)

加入書籤

跟周淩清這個老賊比,楚淮還是太年輕,他忍不住揭露了真相,楚淮說那行,既然長安城不能有絲毫閃失,我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把圍在外頭的十三萬兵力都分到各處暴亂的地方好了,這樣鎮壓暴亂更快不說,也讓其他地方看看朝廷的實力,不敢再犯。

周淩清搖了搖頭,說不行誒,我怕有人趁長安城沒有兵力,要改朝篡位怎麼辦?

楚淮沒摟住,說了句,王爺多慮了,誰調來兵力守著,誰才居心叵測吧。

這不是指桑罵槐嗎?

話是這麼個話,但不能這麼說啊,周淩清一聽不得了,你敢含沙射影,目無尊卑,瞎說八道冤枉本王!看來是從前下獄沒下夠!來人,壓入大牢!

誰也沒想到,我那不知怎麼被忽悠到楚淮一黨裡的哥哥,從末尾跳了出來,他說楚大人不是那個意思……

話還沒說完,周淩清就怒了,行,既然你們郎舅情深,你倆一起下大獄去吧!

可惜,這次他的確管不住人楚淮了,人楚淮有皇上的令牌,就是見此令牌,如朕親臨那種。

楚淮把令牌舉了出來,殿裡跪了一地,周淩清不情不願的也屈了膝,楚淮這時才道,沒想到皇上端坐在龍椅上的時候,還時常管不住你的言行,如今一個小小令牌,竟製住了你……

廢話,皇上健全時,他胡言亂語,那是人家皇上對弟弟寬宏,他此刻如果敢違命,那就是明擺著視皇權於無物,咋安民心,咋收買群臣?真的背個要造反的名聲當這個皇帝?到時候說出去,這人的皇位是篡奪的,誰還心服口服?

楚淮自此找到了製服周淩清的法寶,周淩清不如他的意,他就要說我看你是要造反吧。

周淩清見他恃牌而驕,氣得牙癢,但又無可奈何——直到,關外來了一隊車馬。

車馬的首領是周淩清的親信,後頭的幾十輛車馬上是各藩王與附屬國的首領。

他們來乾嘛?嗯,他們是來支持周淩清登皇位的。

小九說到這兒的時候,我很吃驚——我並不認為周淩清有這樣大的實力能調動這麼些人。

小九說怎麼沒有,是六叔帶著先皇的遺詔各處遊說的!她壓低聲音說你可能不知道,據說先皇屬意的大統繼承著是王爺,結果被現在的皇上篡改了旨意!

我不知道?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六叔手裡的遺詔很可能就是我與周淩清在永寧殿翻出來的那一份……

啊不對?六叔?六叔又是誰?

小九一臉神秘的告訴我,說六叔就是先皇的六弟啊,他孑然一身,灑脫自由,以遊歷天下為己任,但其實,是王爺的入幕之賓,從前在關外時還常常走動,但自搬回長安,就極少見他往府裡來了……

小九不愧是府裡的「老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至此,我終於想明白了——這位親信六叔拿著遺詔滿世界跑,讓各首領,親眼看看如今的九五之尊來路不正——當然,很有可能又許了些別的什麼好處,比如你要擁立本該為皇帝的淩親王為帝,那麼新帝登基,必然大赦天下,降低朝貢,再免費給你們輸入大周人才等等。

各首領一聽,你個假皇帝,我何必再伺候你?擁立新皇好處多多,又是正兒八經的正統皇帝,那我自然選擇扶新皇上位!

然後說服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緊接著,大家就都持匡扶正義的理由,來長安舉事了啊。

此時這位六叔再拿遺詔出來,在朝堂,在內閣展示一番,就是再頑固的臣子,再擁護現在的皇權,你看到這貨真價實的玩意兒,也得妥協了吧——這完全是由外到內的坍塌啊。

一詔兩用——我不由感嘆,這麼個用法,真是物盡其用。

倘若隻周淩清拿著遺詔在在朝堂上乾巴巴的念,定然沒有這樣立竿見影的效果,有相信的,也會有質疑的,朝堂瞬息萬變,很有可能那一刻沒讓人相信,就錯事了先機,如今這樣,反正外圍的首領都信了,人家還都有兵,皇權中心的,至少一小半是自己的人,再有些膽小如鼠,左右搖擺的,順理成章的就站到了周淩清這邊。隻剩小部分的頑固分子,但看到遺詔,也得軟下幾分。

隻楚淮一黨,最頑固的幾位,較難對付,但,此時已無關緊要了,舊皇權大勢已去,周淩清勢在必得了。

我想,很快了。

果然很快了,三日之後,全城戒了嚴,又三日後,街頭的告示上,說楚淮連降三級。

再三日後,昭告天下,大意為現任皇上薨了,但因其皇位不正,不葬入帝陵,隻在皇家陵園另選墳址。

我想接下來,再傳來的消息該是,周淩清登基了,可這個消息還沒傳來,我又被沈青思捉了去——這次,是套了個黑頭套捉去的。

我都老實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怎麼還能讓沈青思惦記如斯?

十分不解。

等為我揭下頭套,我以為要重見光明時,入眼的卻是一片漆黑,我被銬著手,綁在了十字架上,腳下柔軟的觸感像是草芥,空氣十分潮濕,看著這沒有盡頭的黑暗,我隻覺呼吸困難,頭腦發暈,片刻後,開始喘起了粗氣,此時突然有一道不知來源的光線打了過來,憑此我的視野終於開闊了些——入眼所見,我正身處一方牢獄,三周為牆,正前方每隔十五公分左右豎著一個木樁,組成了一道門。

忽的又一道強烈的光線打來,亮光刺痛,我不由的緊閉了眼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妖人:我顛覆了十二州 牽魂司 唐梟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