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統治(2 / 2)

加入書籤

王建擅自攻入西川之時,隻有三千軍力。

韋昭度抵達西川,使得王建的亂軍叛逆,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朝廷大義的節度使和副招討使,獲得了西川大量勢力和軍力的歸附。

韋扶風聽了回稟,暗自的大皺眉頭,他不宜腹誹伯祖韋昭度無能,隻能高估王建的雄才大略,不然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豈能忌憚王建。

韋扶風原本對於伯祖那裡抱有希望,希望伯祖擁有一萬軍力,他錦上添花的帶去一萬兵助威。

現實情況不能出兵,縱然帶去兩萬兵,伯祖也是鬥不過王建,後果是送菜。

歸根結底,韋扶風是新得川南節度,在川南折騰可以,帶走兩萬軍力出征成都拚殺,他的軍力承受不起巨大死亡。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敵人會因為形勢的轉變而變化。

王建已然是永平軍節度使,王建願意攻打成都城是想圖謀西川。

一旦韋昭度勢大,王建可以與成都城內的敵人重修舊好,反過來乾掉韋扶風軍力。

王建無賴和悍匪名聲,韋扶風聽的太多。為了利益能夠翻臉攻擊義父,坐實一個唯利是圖的無賴之輩。

麵對無賴,要麼比無賴狠毒,要麼別去招惹。

韋扶風抉擇了保守,他對伯祖韋昭度沒有信心,他是韋氏小輩,見了韋昭度隻能唯命是從,去往助戰的後果,八成是吃力不討好。

有了決定,韋扶風下達軍令,抽調一百虎賁衛,一百鳳離營,二百飛羽營,六百豹韜營,合計一千將士組成護軍留在戎州。

韋扶風率領一千護軍,帶上小雪一起南下去往鹽津縣的豆沙關。

此去一是看看豆沙關,二是迷惑川南軍力,不能讓軍力知道節度使離開了川南。

韋扶風南下之後,未獲分田的大軍歸返瀘州,士兵散入八個總兵府,將官歸屬白虎堂聽用。

豆沙關,又名石門關,南詔國與巴蜀的一處邊界關隘。

秦朝時期開鑿了五尺道,豆沙關城位於五尺道的咽喉之處,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韋扶風率軍抵達豆沙關,守關的五百鎮軍,在鎮將的帶領下列隊迎候。

韋扶風知道豆沙關的守軍,事實上屬於戎州刺史的團練軍。

在鎮將的陪伴下,韋扶風進入豆沙關城,在城牆上俯視關城另一麵的險峻,耳中聽著鎮將的抱怨和介紹豆沙關的由來。

據說豆沙關原名石門關,關城上的石刻也確實是石門關三字。

蜀漢時期的諸葛亮率軍出關征伐僚人,易名為豆沙關,石刻的關名沒有改變。

鎮將抱怨商旅斷絕,僚人也時常侵擾,兄弟們日子過的很苦。

韋扶風知道鎮將在說謊,五尺道的商路雖然不如以前繁榮,但也不至於斷絕。

不過身為節度使,既然來到邊關巡查,多少也得顯示大度,他答應了由蜀南兵府供給定額軍糧。

鎮將恭敬道謝,一幅歸順的卑下模樣。

離開豆沙關回返,途中遇上了信使,朝廷準許了僰道縣和鹽津縣,更名為蜀南縣和豆沙縣。

對於韋扶風婉轉上書,年供兩萬石糧食之事,皇帝陛下給予嘉許,發下了諭旨,允許川南節度使出兵押運至長安。

聽了回信,韋扶風無語,皇帝對於上供兩萬石糧食滿意,這讓他很意外,是皇帝的胃口不大,還是長安缺糧?

韋扶風決定上供兩萬石糧食,是因為瀘州的存糧足夠支撐軍民食用,他曾在富順縣劫獲十萬石糧食,當時用了近百船隻運去了瀘縣。

不過向長安上供兩萬石糧食,卻是需要很多的途中消耗。

一石糧食一百二十斤,兩萬石糧食二百四十萬斤,聽著很多,但隻夠五萬軍力兩個月的食用軍糧。

也就是說,韋扶風養軍(當值)五萬,一年就得耗用十二萬石糧食。

韋扶風對於軍戶的田地收獲是四六,有四成歸屬軍戶私有。

另外還要給將士發軍餉,軍餉可以用食鹽替代一部分。

韋扶風是覺得兩萬石糧食的上供,川南能夠承受,試探性的上書,如今皇帝滿意,他隻能付諸行動。

兩萬石糧食不可能一次性運輸,小規模的分成十次,每次三千石,有一千石做為消耗。

韋扶風下達命令,轉運司準備兩千石糧食裝船,又傳令渝州刺史出糧一千石做為渝州軍的軍糧。

糧船沿著嘉陵江逆流而上,抵達興州順政縣換成車馬運去長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