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黔中節度(2 / 2)

加入書籤

有了皇帝的討逆旨意,師出有名的前提下,能夠減少川南軍力的抵觸,還能名正言順的招降地方勢力。

送走顏大人,韋扶風立刻命人去往子午鎮,讓兵馬使周洪趕來長安,然後書寫軍令,安排一係列的軍事和任職。

周洪抵達,韋扶風提拔周洪升官指揮使,當日返回瀘州,接替魯青任職狼風營指揮使。

魯青轉任黔州行營指揮使,率軍兩萬進取黔州。

周洪帶著韋扶風的軍令,黔中節度使的討逆聖旨,帶上五名士兵歸返瀘州。

韋扶風囑咐他們偽裝流民,謊稱去往投靠龍劍節度使麾下親人。

另外,韋扶風給予魯青的軍令,指示不可急功行事。

根據獲得的軍情信息,自荊南逃竄黔州的秦賊殘軍,大約三千兵,首領名王建肇。

黔州人口僚人族(苗族為主)眾多,戰亂形成的大移民很少去往黔州地域討生。

黔州的人口據說有三萬,而在黃巢之禍前,頂多隻有兩萬人口,還是僚人占半。

韋扶風指示魯青,盡量用優勢兵力驅逐或圍困敵軍,敵軍若是據守城池,那就采用圍困戰術。

圍困中在黔州建立營田使兵府,吸納黔州本地人加入兵府。

另外,指示魯青要擁有隨時退軍救援瀘州的準備。

能進據黔州,對待僚人須盡量懷柔,震懾為主,可以用鹽的平價交易,交好僚人族,緩和對立敵視。

韋扶風軍令,還有置立涪陵兵府的任職,發兵兩萬,置立四個營田使官署,加上都督府和轉運司的官吏,分權而治。

周洪走後,韋扶風又傳告了將士們,下一批押糧的將士抵達之後,他們無論在何處,都能夠回去川南。

下一批押糧將士的領軍是兵馬使甘鳳池,周洪隻要回到瀘州轉交軍令,白虎堂會命令甘鳳池領軍押糧,糧食和押糧將士已然準備。

韋扶風急於進取黔州,主要的戰略想法,搶時間的謀求擴張,次之是半包圍渝州,取得戰略主動權。

屆時,魯青率軍自瀘州大江之南的合江縣出離,進入渝州南麵的南州,南州隸屬黔中道治下,北麵與渝州毗鄰,東北方向與涪州毗鄰。

韋扶風的軍事主張,行軍穿過南州直襲黔州,進取黔州之後再分兵收取涪州和南州,伺機針對渝州發動收管戰事。

主要是渝州之地自古宜居,人口太多,是塊很難吞並的硬骨頭。

韋扶風任命了五名行營參軍,都是對河東軍事有所見解的將士。

行營參軍隻是臨時軍職,本職為韋扶風的近衛,但任職了行營參軍,能為日後的提撥積累資歷。

韋扶風又上書兵部,言長安物貴,各方官吏多,扶風軍將士不宜久駐。

為了免生事端,請求暫駐長安城東南的藍田縣,隨時聽候出征號令。

兵部上報皇帝,昭宗想不出有何不妥,準奏。

藍田縣隸屬京兆府治下,以出產美玉聞名。

獲得了兵部公文,韋扶風率軍離開長安城,途中與子午鎮過來的將士會合,一起抵達藍田縣。

憑著兵部公文,合法的駐紮在了藍田縣城。

適逢亂世,原本富裕的藍田縣幾經兵禍,城中人口頂多三千,空置的房屋很多。

藍田縣令不敢得罪軍隊,主動討好的安排了居地。

韋扶風請駐藍田縣的用意,為了接近上洛縣,藍田縣與上洛縣相鄰,去往西南方向通過藍田關,就是商州上洛縣。

大唐朝廷勢弱,能夠真正管轄的地域也就是京兆府,其它藩鎮疆域,隻能任職一些無權官員,維持表麵上的朝廷統治。

例如韋扶風久居的商州上洛縣,原本隸屬金商都防禦使,後來被潼關防禦使韓建奪占。

朝廷被迫任職韓建為華商節度使,金州歸屬洋州的武定節度使。

韋扶風的祖父,朝廷任職的商州長史,屬於能夠獲得官俸的擺設,實權掌握在韓建請任的刺史手中。

韓建,出身蔡州牙將,黃巢之禍中投靠權監觀容軍使田令孜,成為神策軍都指揮使之一,

韓建與西川的王建曾經是同一陣營,黃巢軍覆滅之後,韓建成為潼關防禦使。

韋扶風對於韓建的耳聞是個好官,掌管華州(潼關)一帶之後,致力於安民,鼓勵農事,清剿盜匪,使得兵禍之後的華州軍民飽暖。

商州歸屬韓建未久,韋扶風沒感覺到韓建的益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