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內外風雲(2 / 2)

加入書籤

楊復恭氣惱的隻能留在昭化坊官宅,似乎接受了皇帝的削奪兵權。

就在楊復恭被罷職之時,新任昭義軍節度使徐彥若和監軍韓規範(太監)抵達了晉州。

次日,率領一萬朝廷軍力去往潞州上任,途徑刀黃嶺一帶,遭到了守候多日的李存孝騎兵伏擊。

麵對突襲的數不清河東騎兵,一萬朝廷軍力不戰驚潰。

昭義軍節度使徐彥若見勢不好,脫了紫袍,隻穿了細鱗甲,在近衛的保護下,夾雜在潰軍中逃離,監軍韓規範被俘。

徐彥若隻帶著數百將士逃回了晉州,上書朝廷請罪。

不久,被俘虜的監軍韓規範被放回,帶回了李克用的伸冤上書,自晉州返回長安。

昭宗接到李克用的伸冤上書之時,河東軍主力在北方大敗幽州節度使,幽州節度使折損一萬多精銳,敗陣逃回了幽州。

河東軍主力回師南下之時,李存孝在覆滅一萬昭義軍之後,押解俘虜返回太原府,繼而又出兵去戰南線的宣武軍,與大將康君立一起,大敗宣武軍,斬獲宣武軍萬眾,並且奪回了潞州。

八月九月,河東的戰事風雲變幻,急轉直下,北線幽州軍和南線宣武軍相繼戰敗之後,李克用的河東軍主力也回師太原府,修整三

日兵發石州。

在石州鎮守的李磎獲得斥候回報,驚惶失措的不知該如何抉擇,參軍事的意見是撤去河西。

李磎顧慮撤去河西,日後背負臨陣脫逃的罪名,想要南下去往晉州。

兒子李賢堅決反對,舉出徐彥若的例子警告父親,南下途中必遭河東軍騎兵襲擊,不如撤去河西觀望為妥,再說五千軍去了晉州,對於朝廷軍力的強弱影響很小。

李磎拗不過兒子,也是被徐彥若的遭遇所震懾,於是五千軍力撤離去往河西。

李賢為杜絕發生亂軍失控,建議父親退離途中,再告訴將士們撤軍,李磎采納。

等到河東軍先鋒抵達離石縣,五千朝廷軍力已然渡過黃河,去了西岸綏州駐紮。

李克用得報,驚訝的詢問五千軍裡有那些武官,他不信李磎懂得軍事,結果沒有找到值得懷疑的武官。

十月初,李克用揮軍奪回了失去的東部三州,邢州,滋州和洺州,徹底戰敗了宣武軍朱溫的進犯,主力最後開赴汾州,開始針對駐紮在晉州的朝廷聯軍。

十一月,河東的天氣寒冷,朝廷聯軍在軍糧上獲得了正常補給,但軍心依舊低迷。

招討使張浚在宣武軍落敗之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結果,進軍的日子一再拖後。

終於,休整後的河東軍開始動了,主動出汾州進襲晉州,張浚不得不出兵迎戰,在陰地關兩軍展開了大戰。

結果,近十萬的朝廷聯軍,麵對河東的大軍沖鋒,很快出現了驚惶潰亂。

等到兩軍接觸交戰之時,側翼的五千鳳翔節度使軍突然潰退,接著韓建的華商節度使軍和汾寧節度使軍也潰退。

朝廷聯軍陷入了大潰敗,招討使張浚,麵如死灰的盯著撲來的河東大軍。

這種大潰軍的後果,完全出乎了他的認知,身邊的護衛忙架起了張浚逃跑。

一場進行了數月的河東討伐,最後以朝廷慘敗結束,張浚僅帶著數百護軍逃離了河東,而其它的節度使聯軍,損失很少的安渡黃河,回去了各自藩鎮。

得到朝廷大軍慘敗的消息,李磎為之後怕,在河西率軍啟程返回了長安,途中上書請罪,自言不該畏懼於徐彥若的遭遇,應該南下與招討使張浚會合。

大明宮,延英殿內,殿內雖然溫暖,但氣氛不亞於殿外的寒冷。

昭宗皇帝坐在寶座上,一張臉陰沉如冰,殿內排立著很多重臣,宰相杜讓能居首,一個個麵容凝重,思索著棘手的善後對策。

「討逆河東敗績,眾卿有何對策,言者無罪。」昭宗寬慰道,讓朝臣們敢於說話,意思是我雖然心情不好,但不會遷怒你們。

宰相孔緯出列,恭敬道:「陛下,臣之前力主討伐河東,請陛下治罪微臣,緩解河東之難。」

昭宗點頭,道:「朕知卿家忠心為國,暫歸家修養。」

「謝陛下隆恩。」孔緯彎月要深拜,轉身向外走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