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得渝州(2 / 2)

加入書籤

昭宗手中拿著韋扶風的上書,看向宰相們問道:「川南節度使聯軍,大敗五萬山南西道軍力,卿們怎麼看?」

「臣認為,川南節度使誇大了戰果,就算戰敗了五萬軍,川南軍也會折損很大。」不等首相杜讓能說話,崔昭緯先開口道。

杜讓能開口道:「臣自漢中獲得的信息,確實有五萬軍力進襲川南大敗,不過其中有三萬是龍劍節度使軍力,雖然進襲軍力大敗,但楊守亮的軍力損失有限,其在興元府依然有八萬軍力,洋州也有兩萬軍力。」

昭宗點頭,杜讓能又道:「臣以為,既然川南聯軍能夠抵禦入侵,朝廷應等待時機,觀望為妥。」

昭宗點頭,下旨嗬斥楊守亮擅動刀兵,也準奏了韋扶風的舉薦,朝廷對於無法控製的藩鎮舉薦,基本是準奏,否決沒有意義,反而損害朝廷威信。

宰相們退去,昭宗宣見扶風軍使。

傳諭之人回報說扶風軍使外出,不知道去了何處,但一千扶風軍還駐紮在青龍坊,見不到人,昭宗也不能怪罪扶風軍使擅離。

韋扶風在接到捷報的次日,使人去上洛縣接來了琥珀和小雪。

也使人去了長安城李磎府上,通過李賢為中介,讓十四娘和明玉去往涪州,十四娘的生母也隨同去往涪州。

通過李賢說話,準嶽母果然放了十四娘和明玉離開李府,帶

著李賢弄來的很多吏部加印公文,在護軍的保護下,抵達扶風軍駐紮之地。

人到齊了,韋扶風留下八百扶風軍,僅帶了二百護軍啟程去往川南。

川南的統治不容久離,渡過了一次覆滅之危,韋扶風就得回去親自整頓軍政,彰顯節度使權威。

留下的八百扶風軍,歸屬金城軍使五伯父節製,一是加強金州的守禦,二是形成一種駐軍慣例。

以後川南軍輪番外駐成為扶風軍,川南軍的指揮使,兵馬使和牙將,輪番成為扶風軍將官外駐,使得指揮使無法長年掌控地方軍事。

二百軍力走過金州,進入夔州巫溪縣,登上川南軍常駐的船隻,逆大江而上。

川南軍與荊南節度使達成默契相安,川南也打通了大江商道,隻要繳稅就可以泊舟通行。

荊南節度使重兵占據夔州,一是夔州屬於戰略要地,二是擁有雲安鹽井。

隻要外來者不打鹽井的主意,成汭是任由通行,因為雲安鹽也需要外賣,自然是和氣生財。

韋扶風拿著弓箭盤坐在船頭,一身鎖子甲的他,完全偽裝成了護衛中的弓箭手,觀賞著壯麗的三峽景觀。

冬末的三峽峰巒披雪,青翠與蒼黃相間,勃勃生機中透著些許蕭瑟。

天高雲淡,寒風拂麵,讓韋扶風有種作詩的情懷,隻是才華一般,萌動了片刻苦笑作罷,卻是不想惹笑。

身為節度使的他,念頭很快轉向了基業展望,他知道成汭在荊南的休養生息頗見成效,假以時日必然強勢。

也可以說,川南軍若想進奪三峽地域,應該是最容易的時期。

隻是,川南軍同樣麵臨著立足危機,向外擴張一是不得人心,多數流民一旦有了安定生活,就不願再去玩命。

故此,麵對外敵的侵略,川南軍的戰鬥意誌非常頑強,若是出征,就會軍心低迷。

二是擴張之後的守成很難,戰線拉得太長,不但造成兵力調動吃緊,還會造成很多留守將官坐大的內患。

所以,川南最緊迫的還是守禦立足,可發展的空間是黔中道。

韋扶風又轉思了金州的形勢,金州基本被祖父掌控,軍力也發展有了一萬。

三千金城軍屬於精銳之師,軍器和給養足夠,七千團練主要是守禦城池,彈壓地方。

金州的敵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漢中楊守亮,一個是華州韓建。

韓建的威脅絲毫不遜漢中,韓建能夠進奪了商州,自然也能夠繼續進取金州。

金州的次要敵人,荊南節度使和忠義軍節度使,忠義軍就是山南東道(襄樊和南陽)地域,被趙匡凝占據。

趙匡凝原是秦賊所部,吃人大魔王秦宗權完蛋後,他向朝廷上書投降,被昭宗賜名忠義軍節度使。

趙匡凝獲得朝廷認可,一直安守地盤的經營勢力,也定期向朝廷不間斷的上供。

雖然金州和商州曾經屬於過山南東道,但趙匡凝進取金州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與金州聯手,對抗韓建和宣武軍的威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