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雨中的血戰(2 / 2)

加入書籤

大雨磅礴,僅僅數日造成了漢江爆發洪峰。

本來對於守城不利的暴雨,對於回歸的均州兵卻是成了噩夢,道路泥濘難行,而乘船而下的均州兵,也發生很多覆舟災難,憑空折損五百軍力。

奪取了延岑城的金城軍,等不及韋扶風所說的兩千川南團練接管,事情發生的太緊迫,那兩千團練出發一半,還在大江之上驚心而行。

主要是夏日江水暴漲急流,造成下遊的船隻回返困難,而川南不可能有太多的船隻,主事者不敢用竹排大量運兵,怕死多了獲罪不起。

戰機不容錯失,五伯父常年在外打拚,本就是一位能夠變通的人物,他留下林虎所屬和兵馬使田文的營軍,計一千軍留守延岑城,親自率領兩千多金城軍精銳,出城尋找戰機。

金城軍冒雨離開延岑城,沿著漢江北岸上行,走到鄖縣與武當縣的交界,尋了一處村落駐紮,使出五組斥候繼續上行探查。

一日後,一組斥候乘坐漁船順江飄回,急報發現了回師的均州兵,不知道多少軍力,隻見到回師的均州兵在冒雨急行軍。

五伯父當機立斷,主動出兵迎擊,他依據常理推測,急於回歸的均州兵,會在接近延岑城時修整,途中會不顧疲憊的趕路。

如此大雨天氣,路途泥濘,行軍中的均州兵,難免疲憊的缺乏戰鬥力和鬥誌。

金城軍沿著漢江北岸上行,五伯父不知道在村落駐紮休息的時候,有一

千多的均州精銳,乘船走過的抵達延岑城,發起了攻城,林虎和另一兵馬使田文頑強抵禦。

延岑城再次發生攻城戰的時刻,金城軍也迎上回師的均州兵。

狹路相逢勇者勝,論人數,均州兵多了金城軍三倍,但有半數是房州兵。

正如五伯父所料,途中冒雨趕路的均州兵疲憊不堪,身穿重甲的童山,一人當先的沖鋒在前,揮舞大槊的橫掃千軍。

均州兵遭遇迎頭襲擊,猝不及防的極度意外,一下子被打蒙了。

金城軍有備而戰,又獲得過新勝,士氣如虹,在勇將的開路下,個個爭先恐後的呼喊沖殺。

均州兵不知道敵軍有多少,疲憊之下恐慌蔓延,先頭一被阻擊後退,造成一種潰退現象,結果演變成了大潰退。

瓢潑大雨之中,將官的喝令組織能力大弱。

均州兵一退,後軍的房州兵聽得喊殺聲,立刻止步不前,繼而出現了向後逃跑。

房州兵在金州折損兩千軍,毫無所獲的前提下,不情願繼續轉戰均州,士氣低迷。

七千聯軍就這麼被兩千多的金城軍追殺,疲憊的身體根本跑不多遠,大批的聯軍拋下兵器,四肢大張的趴在泥地裡投降。

一時間,漢江北岸趴了密密麻麻的的士兵,綿延千米之遠。

金城軍的後軍,飛快的收走地上的兵器,前軍一直追殺千米之外,隻有數百敵軍逃脫。

投降之後的聯軍才發現,原來敵軍的數量並不占優。

金城軍及時公告均州刺史換人,原刺史馮行襲勾結楊守亮反叛朝廷,被皇帝陛下罷官,新任均州刺史韋巽是宰相之子,禮部員外郎。

俘虜們對於朝廷沒有多少感覺,但他們多數是均州和房州良民出身,對於官府非常敬畏。

另外,底層士兵的心理流於現實,當兵吃糧,既然投降了,隻要新主公能夠給飯吃,給錢用,那就值得效力聽令。

俘虜之中的隊正及以上將官,被五伯父下令押去別處全部殺了,屍體拋入漢江,之後開始收編俘虜。

五伯父沒有用金城軍混編,而是繼續留用俘虜中的火長,用房州兵的火長和均州兵的火長混編,五百俘虜一營,使人為校尉統領。

最後,獲得十二營俘虜軍,五千七百之眾,暫時不給發回兵器。

隨後開拔鄖縣城,讓俘虜去往鄖縣城駐紮休整,借口是等待新刺史交接,以安俘虜之心。

大軍抵達鄖縣城,通過一番交涉,鄖縣令知趣的開城投降,讓軍力進入城中駐紮。

在鄖縣城駐紮不久,延岑城的求援使者與金城軍的一組斥候,來到了鄖縣城。

聽得有一千多的均州兵精銳在攻城,五伯父命令童山,帶著二百金城軍去支援守城,金城軍的大部,繼續留在鄖縣城休息和震懾俘虜軍。

次日一早,五伯父動用鄖縣庫藏,給俘虜軍發下軍餉,告訴房州兵,日後讓他們回去房州,待得朝廷任職了房州新刺史,讓房州兵歸屬新刺史回去房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