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子奇(2 / 2)

加入書籤

牢卒恭敬回應,韋扶風轉身走了,他去見祖父說話。

在州衙進見了祖父,向祖父稟告了均州和房州的情況,以及治理的策略和稅賦,與祖父達成了共識。

之後又探討川南危機和金州的外患,一起酌詞給楊守亮書信,謀求楊守亮相安,促使其不與王建聯盟。

信曰:「朝廷寡恩,見危不援,貪利喪義,賊求尚可節度,奈何良臣尊崇遭忌,吾幸得金州之地為業,然守成艱難,北有朝廷猜忌,東北有強藩韓建虎視,東有忠義軍仇視,南有荊南成汭崛起,擁兵五萬之眾窺視房州。」

「吾與楊使君西界相鄰,不求聯盟圖強,隻求唇齒相依各安其業,共拒朝廷算計,使強藩無機可乘。」

次日發出信使,同時釋放了大牢俘虜出城。

興元府,楊守亮接到了金州刺史的來信,看了後招來心腹商議。

心腹的意見不一,有的說不可輕信,有的說金州既然主動求安,也確實存在四周皆敵,立足艱難,可以相信。

原來王建攻陷成都城的信息,不隻是讓韋扶風憂心忡忡,就是楊守亮也是憂心忡忡。

主要是王建太過驍勇善戰,但川南節度使也是讓楊守亮顧忌,羞惱。

另外龍劍節度使,接到了西川彭州節度使的求援,表示願意附屬。

回師興元府之後,楊守亮麵臨很多難題,主要是過冬的軍糧不足。

屬下建

議在王建還沒有徹底奪占西川前,發兵攻占東川,隻是金州和朝廷威脅著興元府。

正躊躇中,李子奇與數十將官歸來了。

楊守亮愕然,隻能裝出驚喜的出迎,得知李子奇和數十將官不肯歸降金州,才被放了回來。

雖然疑慮,楊守亮也認為是金州求安的一種表態,他問計李子奇。

李子奇道:「金州自顧不暇,戰後急需休養立足,屬下曾經建議過先奪東川,再取川南,龍劍節度使占據劍州,有利於用兵,如今的形勢,大帥不如與川南聯合瓜分東川,然後進圖西川,屬下認為王建最可怕。」

楊守亮深以為然,使人去往金州商談。

金州刺史答應了合作,保證絕不會乘虛進犯興元府,條件是隻出兵進取昌州西北的榮州和陵州,允許金州與渝州通行嘉陵江水路。

楊守亮欣悅,金州之戰的無功而返,讓他需要另一場戰事獲得過冬給養,於是再次備戰,兵鋒指向西南的東川。

楊守亮的主動聯合,讓韋扶風為之欣喜,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

所謂兵不厭詐,金州的防禦不能出現懈怠。

韋扶風向祖父建議城門的鎮守,依然由扶風軍獨立承擔,除非是祖父親臨城門,否則任何人都不能號令。

祖父采納,韋扶風安排兩千扶風軍鎮守城門,提拔了四個兵馬使。

其它的扶風軍力,一部分隱藏原本的扶風軍駐地,一部分繼續駐紮均州鄖縣。

五十護軍,護衛著一輛能夠四人扛抬的轎車,由金州向西去往洋州,車內坐著林清雪和小雪。

韋扶風則低調的成為一名護衛,遠離轎車二十多米的隱藏在隊伍裡。

韋扶風沒有南下夔州,走大江水路回歸川南,一是大江那裡存在危機,指不定會被成汭的軍力突襲,二是逆江的行程緩慢。

五十護衛用護送官眷的名義,自石泉縣走出金州,進入漢中地界的洋州。

一路順利的走過黃金峽,走過興元府,走過陽平關,橫跨漢中地域抵達興州順政縣,乘船順流而下。

船行至利州廣元縣泊停,韋扶風使人登岸打聽信息,沒有獲得新的信息,船離廣元一路順流而下。

六日後,平安抵達渝州,繞過渝中半島,直接泊去了南岸巴城。

自水城門低調入城,直接去往了州衙,州衙就是扶風侯府,節度使行轅,都督府所在,渝州刺史的州衙遷回了渝中半島。

回到州衙,韋扶風換上紫袍玉帶,梁冠官靴,聚見都督府的大小文武官員。

包括虎賁衛四個都尉,各營指揮使,兵馬使,牙將,隻有執掌白虎堂,兼任千鶴營指揮使的老馮在外城未歸。

聚在一起,韋扶風簡單說了金州那裡的建樹,之後詢問川南軍政。

其實就是與屬下見一下,彰顯一下權威存在,很多的軍政不能公開聽議。

半時後,大半屬下散離,隻留了指揮使和都督府的長史,判官和推官議事,指揮使老馮也回來了拜見參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