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巴東郡王(2 / 2)

加入書籤

孫揆的上書,昭宗欣慰,雖然楊守亮和楊復恭沒能伏誅,但畢竟獲得了興元府,這是一個收管地方的良好開端。

更可喜的是孫揆的三萬軍,變成了五萬軍力。

孫揆稟告李順節的事情,昭宗的看法中庸,李順節能否奪取夔州,對於朝廷沒有影響。

不日,孫揆讓兩萬朝廷軍力返回長安,留一萬軍力鎮守興元府。

兩萬軍抵達長安,李順節和王建肇的上書,同日到了昭宗手中。

看了上書,昭宗仿佛吞下一隻蒼蠅,多日的好心情被破壞。

李順節不僅收管夔州歸州,還吞並了武泰節度使治下,指使王建肇索求巴東節度使,分明目無君上的逆賊,活脫脫的第二個李茂貞。

壓抑了煩惱情緒,昭宗隻宣來了杜讓能商議。

杜讓能道:「李順節有大功,朝廷應該重賞,臣以為武泰節度使乃逆賊出身,就算不被李順節兼並,早晚還會反叛。」

昭宗點頭,道:「朕明白,隻是如何回復舉薦?」

「李順節鎮江節度使,應當拒絕改成巴東節度使,李順節討逆有功,陛下賜封郡王加恩不為過,不如封為巴東郡王。」杜讓能道。

昭宗點頭,又道:「朕擔心,李順節歸來,成為第二個李茂貞。」

杜讓能說道:「陛下可諭旨詢問李順節心意,是留鎮夔州,還是回來朝廷,告知若不願歸,朝廷另任天威軍使。」

昭宗想一下,顧慮李順節逆反仇視,說道:「若不願歸來,毋須罷職天威軍使,金城軍使也未在長安城。」

「大不同,金城軍使屬於陛下賜予軍號,事實上算不得神策軍,天威軍屬於朝廷編製的神策軍之一,官爵給養皆由朝廷做主,臣認

為李順節心態,天威軍才是朝廷天軍。」杜讓能說道。

昭宗默然,杜讓能又道:「陛下,李順節歸來,他若是繼續效忠陛下,自然是好,假如類同楊復恭那般欺君擅權,陛下可以拿下。」

昭宗遲疑道:「在朝廷拿下功臣,是否不妥?」

「如果李順節欺君坐實,不會讓天下人詬病,至於很多藩鎮節度使,他們本就不會入朝覲見陛下,也與陛下勢同水火。」杜讓能解釋道,昭宗點頭。

冊封的聖旨和郡王印信,由朝廷使出的宦官,攜帶送到李順節手中。

李順節對於皇帝的回復很滿意,對於宦官帶來的口諭,李順節毫不猶豫的回答歸去長安,他認為長安才是富貴之極的所在,對於占據的巴東沒有興趣統治。

事實上,李順節做好了回歸準備,他讓親信輪流任職節度副使和行軍司馬,說好一年一換,不任職的隨他回去長安統領天威軍。

李子奇主動請求隨去長安在天威軍任職,李順節答應了。

讓李子奇留在巴東,他還真是不能放心,李子奇的主動請求,自然是韋扶風暗中使人知會。

李子奇留在巴東,一是自身危機,二是時刻被監視,不如離開巴東,讓屬下代替行事。

李順節接旨之後,五日後率領五千軍力啟程北上。

夔州出發,去往長安有兩條路,一條經過金州,通過庫古道回去長安城,一條去往東北,繞遠走過武關道。

李順節抉擇庫古道近途,一是想要快些回到長安,二是歸去不帶大量輜重,能夠在山地行走。

勛封巴東郡王,又是節度使,李順節威風八麵的擺開了排場,六麵大旗,五十將士斧鉞林立,他一身明光甲,頭戴珠冠,肩披大氅。

李子奇在儀仗軍的後麵,眼神有些嘲諷的看著前麵,他認為李順節很難再回來夔州,隻怕會死在了長安城。

假如李子奇是真心的投附李順節,他會用楊復恭的例子,勸阻李順節不宜回去長安城。

長安的人文宜居是強過巴東,但李順節妄想魚與熊掌兼得,後果一無所有,因為皇帝寡恩,沒有容人之心。

李順節回歸的五千軍力,大半是歸降軍力,隻有五百將士是原本的天威軍。

李順節如此的喜歡炫耀,頗有衣錦還鄉的驕傲,但在李子奇看來,純屬缺乏深沉心機的愚蠢行為。

數日後,抵達漢江南岸,遠遠看見一座雄偉城池,長達十裡的高聳夯土城牆,城牆有青磚壘成的巨大城門。

一位金州長史在城外迎接,恭敬的拜見李順節,說奉刺史大人之命,迎接巴東郡王去往城中休息。

李順節心頭大悅,跟隨金州長史進入城池,入城門後,問道:「金州。竟然建築了如此巨城?」

「不瞞郡王大人,這裡曾經被楊守亮軍圍困,那時候下著大雨,城中積水排不出去,又缺乏吃食,深受淒苦。

楊守亮軍退走後,家父借鑒古人長城防禦,建築了很大的外城,外城主要用於種菜種糧。」金州長史韋康解釋道,他做過多年胥吏,接待上官倒是應付自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