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一誤再誤(1 / 2)

加入書籤

天威軍跑去鳳翔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愉悅,雖然投奔的軍力烏合之眾居多,但這顯示了他的軍雄威望。

於是善待的收留,信任的調去西川鎮守成都城,西川的五千軍力調來鳳翔府加強實力。

延英殿內,昭宗與首相杜讓能說話。

杜讓能道:「陛下的策略很好,李順節是不能久留,假手金州刺史誅殺,比在長安要好。」

「朕是擔心金州刺史坐大,其做事好生精明,輕而易舉的算計了李順節。」昭宗擔憂道。

「臣認為金州刺史是精明,但李順節隻是一個頭腦簡單的武夫,所以才會被算計,至於金州刺史,隻要不能收管巴東,其勢力終究有限。」杜讓能說道。

「卿家莫忘了川南節度使,那是金州韋氏的族親,他們若是聯合進圖夔州,夔州很難抵禦,若是夔州易主,則川南與金州的勢力互相呼應,朕後悔,不該給予巴東觀察使。」昭宗悔意道。

杜讓能想一下,道:「巴東原屬於荊南節度使,若是陛下擔心,可以詔令巴東重歸荊南治下。」

昭宗搖頭,道:「朕誅殺李順節,情有可原,出爾反爾的失信金州刺史,對於朝廷的威信大不利。」

杜讓能說道:「陛下,朝廷的大局重要,巴東還未被金州刺史收管,陛下不想收回成命,臣建議置立夔門都防禦使。」

昭宗道:「夔門都防禦使,巴東觀察使,事實上的重復置立,掩耳盜鈴之嫌。」

杜讓能恭敬道:「臣之建議未盡,請陛下恕罪。」

「卿家直言,朕不罪。」昭宗回答。

「陛下,夔門都防禦使官職,賦予李順節的巴東殘部,臣建議賜予西城郡王封王,就藩江陵府,脫離金州刺史的擺布,讓荊南,巴東和金州歸為藩王之地。」杜讓能說道。

昭宗臉色微變,西城郡王是他兄長之子,兄長李保曾經是他繼承皇位的競爭者,杜讓能建議置立藩王,那可是犯了皇帝的大忌。

昭宗臉色陰沉,說道:「卿家建議藩王之治,能夠遏製金州韋氏的坐大?」

「臣不能明確,臣的建議形成製衡的策略,遷郡王去往江陵府,讓成汭獲得大義正統,金州刺史的巴東觀察使隸屬於藩王,名義上輔佐藩王,統治所有治下。」杜讓能解釋道。

昭宗想一下。點點頭,杜讓能的建議,虛職巴東觀察使,實職夔門都防禦使,讓金州刺史名義上,輔佐藩王的所有治下。

同為藩王治下,金州刺史可以管巴東,荊南節度使成汭也可以管巴東,夔門都防禦使隻需要向藩王負責,隻是官階不如金州刺史和荊南節度使。

昭宗說道:「卿家之建議,朕懂了,隻是擔心藩王會被逆賊裹挾造反。」

「陛下,縱觀古朝,逆賊想要造反,不是冊封為藩王的皇族子孫,一樣會被裹挾,安史之亂,天下藩鎮林立,不奉朝廷號令,形同藩王。」杜讓能凝重道。

昭宗神情沉重點頭,挑眉說道:「

就依卿家建議,封西城郡王為宣王,依祖製開府,移鎮江陵府,先使人速去夔州宣布任職,避免夔州軍力被金州刺史說降。」

杜讓能點頭道:「臣也擔心夔州軍力歸降金州刺史,夔州軍將出身天威軍,荊南節度使出身卑微,很難讓天威軍將屈服。」

君臣剛有了決策,天威軍造反的消息傳來延英殿。

昭宗大驚,命令關閉宮門,皇帝的第一個想法是先求自保。

一道聖旨,被朝廷快馬信使送到了夔州,韋扶風還在夔州坐鎮未離,高岩做為刺史,在明麵上管理著夔州。

信使在城門請見鎮江節度副使,結果被帶到了州衙,麵見一身大紅官袍的高岩。

見得一身風塵的信使進來,高岩端坐在大堂公案後,問道:「你找節度副使?」

「刺史大人,卑職帶來了朝廷的冊封聖旨。」信使恭敬回答,他認識問話的官袍不是節度副使,而是刺史。

「你來的晚了,節度副使大人得急病死了,本官是夔州刺史,如今最大。」高岩淡然說道。

「卑下拜見刺史大人,既然夔州是刺史大人最大,那聖旨可以交給大人,請問大人尊名?」信使恭敬道。

高岩淡然道:「本官高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