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思州城(1 / 2)

加入書籤

深山裡的僚人族,生存生產很落後,基本是靠著山水特產生存,錦州地域能夠存在稻田,那表明一種農業自產生存進步。

韋扶風通過向導溝通,知道了這裡種植稻米才三年,也知道了錦州的地理環山而抱,很多地勢平緩廣闊,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宜人,適宜稻米生長。

韋扶風身為一方諸侯,所思所想多數是如何穩固統治,壯大勢力,而實現的根本就是兵多糧足,糧足才能穩定人心,兵多將廣。

韋扶風占據的川南,黔中,巴東,相比西川或荊州而言,都不是產糧沃土。

金州治下的均州產糧相比還好,不過均州地處戰略前沿,麵對諸多強藩虎視眈眈,一旦糧熟之時,或許發生侵奪戰爭。

至於朗州和湮州,常年遭受水患。

雷滿統治時期從未治理過水患,如果朗州和湮州能夠糧食豐產,雷滿也不會常常劫掠禍害成汭的地盤。

水患治理,非短期能夠成功,敵對藩鎮威脅的前提下,韋扶風無法大規模治理水患,隻能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小規模的治水保收。

韋扶風對於朗州和湮州的糧食產出,沒有抱以期待,但對於潭州一帶的洞庭湖平原有著期待。

潭州長沙府,能夠成為歷代統治者關注的古城,緣於地域類同荊州或成都平原。

韋扶風沒有能力進奪成都平原,甚至有了退守大江之南的戰略想法,有朝一日真的退守,失去瀘縣江陽,大足縣等等產糧地,後果缺糧。

所以,韋扶風需要開拓糧源,開拓的重點是大江以南地域,首重潭州,次之黔州,湮州和朗州。

遠景的開拓,繼續向南奪取桂管地域和嶺南道,打通一條獲得海鹽的統治地域,僅憑雲安鹽井的產出,不能滿足廣域需求。

韋扶風的發展勢力想法走偏鋒,避免與大江之北的強藩開戰,金州治下地域,對於他的統治而言,成為阻擋中原強藩的戰略縱深和前沿。

身在錦州腹地,看見適宜稻米生長的地域,韋扶風大為動心,不過他理智的知道,武力奪取的結果得不償失,黔中道的僚人族桀驁不馴,很難征服。

武力不成,韋扶風隻能采取懷柔手段,一路走來,他已然有了一個入侵黔中道的策略。

策略是通商,打算利用沅江水道,建立一條深入黔中道的商路。

錦江中遊,適合建立一處通商集散地,黔中道的山山水水蘊藏無窮的珍貴特產,其中僅僅藥材一項就能夠獲利巨大。

不過僚人族排外,敵視外來者,欲在錦江建立一個橋頭堡,難免遭到重重阻力。

韋扶風需要與一個強勢僚人族達成聯盟,利用地頭蛇開拓商路。

韋扶風一行繼續走向思州,雖說他有心占據錦江一帶,但近年不可能實施,近年的發展是奪取潭州及以南地域。

六日後,韋扶風一行走入思州地域。

又四日抵達思州治的沿河縣城,看見波瀾壯闊的烏江水域

,眼見一座廣大城池臨江而立,城外江畔一道水路碼頭,數以百計的船隻停泊。

韋扶風邊走邊望著沿河縣城,沿河縣城看上去相比普通,說不上美觀大氣,基本是用石頭壘成,城牆明顯的歪斜走向,高達七八米,城門上的城樓是竹製。

沿河縣城的粗陋出乎韋扶風的想象,原以為思州田氏做為一方霸主,居地應該彰顯雄偉富貴,但事實上比辰州的沅陵縣城還遜色。

隨著接近,韋扶風的眼睛看向城門守衛,他的神情流露幾分凝重。

城池雖然粗陋,但守衛很是森嚴,城牆上排立著數百僚人族武士,城門口也有數十披甲將士。

接近城門,不用韋扶風吩咐,自有將官和向導過去溝通。

韋扶風止步等待,他的到來,田氏不可能不知道,沒有主官在外迎候,這表明了田氏的敵視態度。

不過,韋扶風一行順利抵達沿河縣城,也表明田氏不願與他交惡,沒有主官迎候,還擺出守衛森嚴的陣勢,明顯的出於宣示主威,震懾韋扶風。

將官返回稟告,說思州刺史不在,城門守衛已然去通報思州長史。

韋扶風聽了心知肚明,認為思州刺史有意的避見,讓屬下應付他的到來。

隻能耐心等待,足足候了半個時辰,才見一名身穿僚人族服侍的中年男人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