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南下(1 / 2)

加入書籤

朗州刺史李章負責此事,告訴韋扶風,辰州的蠻酋刺史抵觸開通商道,屢次暗中劫掠。

思州田氏在錦州的立足,也遭到當地僚人族的敵視。

錦州(銅仁)的僚人族隻是歸附思州田氏,僚人族的領地意識非常敏感,認為思州田氏過界。

李章建議興兵打通沅江商道,聯合思州田氏出動武力,一起拿下辰州,另任辰州刺史。

川南軍力幫助思州田氏,在錦江那裡築城,立足。

韋扶風否了李章的建議,他知道田氏不會出兵與川南軍合作。

思州田氏堅守僚人族的統治規則,不能落下勾結外勢的名聲,窩裡鬥的自毀根基。

韋扶風告訴李章,目前最重要的是歸治洞庭湖平原,軍力重點防禦鄂嶽軍和荊南軍,暫時不宜兵進辰州。

韋扶風抵達潭州,都防禦使甘鳳池稟告一個棘手軍情。

邵州那裡回報,邵州西邊的黔東僚人族,出現敵視動態,可能進攻邵州。

韋扶風聽了皺眉,黔東屬於生僚地域,位於錦州之南,思州田氏對於黔東僚人族影響甚微,隻能獲得一些信息。

黔東生僚出現敵視動向,或許是思州田氏與他結盟造成的後果,辰州刺史一反從前的敵對,八成出於一種自保反應。

韋扶風即將率軍遠征桂管,桂管地域的西北方是黔南和黔東,生僚的敵視,桂管和邵州的統治不勝其擾。

生僚很難溝通,屬於養不熟的白眼狼,叛服無常,今日接受禮物安撫,明日就翻臉的進襲劫掠。

韋扶風與甘鳳池商討,甘鳳池認為不必采取懷柔安撫策略。

安撫也不能保證生僚相安,最好的辦法加強守禦,一旦時機允許,潭州與夜郎府軍力兩下進軍,征服黔南和黔東。

生僚的敵視動向,影響了韋扶風的軍力使用,原本計劃抽調潭州三千軍力,合兵一萬三千軍力遠征桂州。

拿下桂州之後,假如時機局勢允許,留下三千軍力鎮守,率領一萬軍力出征嶺南東道,假借朝廷任命直取廣州。

權衡一番,韋扶風調動五千涪州兵力,歸屬武陵都防禦使,武陵的五千兵力調往潭州,潭州的五千兵力出征桂州。

軍令發出,韋扶風率領一萬五千軍力離開潭州,巡視的名義去往邵州。

抵達邵州治,邵陽縣城,大軍駐紮休整,韋扶風巡視城防,民生。

三日後,大軍開拔向南進發,沿著資江上遊行進,繼而沿著支流繼續南下的進入永州地界。

拐向東南方走到湘江,走過永州治所零陵縣,沿著湘江南下的進入桂州境內。

桂州是上州,桂管治下的最大州域,戶籍人口最盛時四十多萬,如今也有七八萬人口。

下轄十個縣域,分別是臨桂(桂林),全義,靈川,陽朔,永福,建陵,理定,慕化,永豐,荔浦。

桂州本是首府之地,曾經是百族來朝,商賈雲集的富庶寶地,卻因黃巢之禍的沖擊,大唐統治的衰敗而走向了沒落,蕭條。

桂管觀察使名周元靜,兼任桂州刺史。

韋扶風根據探報,知道周元靜此人為官平庸,多年任官不但沒有抓住機遇的成就強藩,反而權勢越來越弱,造成桂管統治愈發的各自為政。

周元靜雖然是桂州刺史,能夠掌控的縣域隻有臨桂縣和靈川縣,其它的縣域被象州刺史和柳州刺史霸占。

周元靜勉強有三千軍力撐著門麵,還得依靠左右相鄰的融州刺史和昭州刺史聯盟。

韋扶風大軍沿著湘江行進,使出三千先鋒軍,奔襲拿下途中的靈川縣城,靈川縣城隻有三百守軍,城中人口千餘。

據被俘的縣令交待,整個靈川縣人口隻有三千,臨桂縣能夠有一萬多人口。

這些年,桂州人口流失的太多,多數是被其它州域弄了去,外來流入人口很少。

在靈川縣駐紮休整一日,韋扶風留下五百軍力鎮守靈川縣,裹挾靈川縣的官吏和守軍開拔,進襲臨桂縣。

一萬五千大軍一到臨桂縣城,圍困了城池,防止周元靜逃跑,更要杜絕城中人口和守軍流失,韋扶風不能讓守軍投奔其它州域。

本以為需要攻城,不想高喊奉旨接任桂管觀察使,北城門守將居然開城歸降,根本不管真假,也沒有向現任的觀察使稟告。

大軍湧入臨桂縣城,有序的封街戒嚴,有大嗓門軍士高喊,新任觀察使大人奉旨接任,讓城中軍民不必恐慌。

街道兩旁的鋪麵出現很多人,表情木然的看著熱鬧。

兵不刃血當然是好事,韋扶風步入城中,走觀著這座方圓二十幾裡的古老城池。

臨桂縣城存在的年頭,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漢官的統治深入人心。

但是,韋扶風眼中的古城,可以用破敗來形容,街路坑坑窪窪,房屋陳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後我的人生開掛了 循循善誘 服軟 絕命詛咒 時光的記憶,默默的日記 山裡漢子呆萌妻 十方葬地 開局嫁給錦衣衛 大唐便利店 一胎二寶:戰神娘親颯爆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