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真弓真槍(1 / 2)

加入書籤

接下來……

一切事情的發展也就很順利了。

其實像是盟誓這種東西,在春秋戰國相對來說比較地流行。

但是經過了春秋戰國以後,大家都不傻子。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盟誓,就是一個口頭承諾。到時候會不會兌現還難說。

可鬆贊乾布為什麼同意?

是他傻麼?

自然不是。

這其實就是用來麻痹大唐的。

畢竟大唐如今是大國,而吐蕃如今是小國。

小國要在大國的麵前求生存。

那就不得不這麼做。

而會昌寺。

房玄齡也特意跟辯機見了一麵。

此時的辯機,已有二十二歲。

長得是風韻高朗,文采斐然,尤為俊朗。

房玄齡問了問辯機的看法。

還有,問了辯機認不認識魏硯這個人。

辯機一臉的沉靜。

他自然是不認識的,但現在人家點名要他。

他便覺得,說不定是對方先認識自己。

至於要不要去吐蕃?

聽完了房玄齡的一番話,其實都是為了大唐百姓以後,他毅然前往。

作為一名僧人,為世人救苦救難,這是應該的。

而且……

吐蕃離天竺非常近,天竺是佛教聖地,他早就對那個地方向往已久。

此時的他,大小乘佛法都已經可以說是諳解。

如果能夠就近追求佛法,那就更好了。

房玄齡便也問,他在長安還有沒有什麼心事未了的。

畢竟……

房玄齡這麼坑人,房玄齡自己心裡也還是會覺得內疚的。

然而辯機的父母早亡,也沒什麼親人。

想了想,便說臨離開之前,希望去拜祭一下他的老師。

其實,你要說辯機真的完全願意麼?

也不見得。

畢竟長安的繁華,誰又願意離開呢。

但他明白,你別看房玄齡跟你好聲好氣地說話。

那是因為他還想給他保留一絲絲尊嚴。

不然……

到時候就算是綁,也要綁他去。

公主都要被送去和親,他一個在籍的僧人,又算得了什麼。

與此同時……

辯機也不得不把魏硯這個名字記住。

這人到底跟自己什麼仇?

其實……

辯機根本不懂。

魏硯那是在救他,雖說史書當中也不知道辯機具體是怎麼死的。

這個爭議很大。

史料當中的矛盾也很多。

有說他卷入跟高陽公主的偷情案所以才被月要斬的。

也有人分析說,李二尊崇道教,而他這個表現出色的佛教弟子有可能不小心地卷入到了朝堂之間的鬥爭中。

比如說李承乾,其實李承乾跟佛教的關係很密切。

不過在大唐,佛教也確實受歡迎。甚至可以說,上至皇後、公主,下至凡夫俗子,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的。

第一,他們說話好聽,講理講得讓人聽了覺得瞬間通透。

第二,他們往往還會治病什麼的,反正,就是會很多東西,而且能辦成很多別人辦不成的事。

在大唐,佛教那簡直就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體現。

不單單給予人精神安慰,而且,還懂得各種技術。

難怪佛教能傳遍大唐。

就比如說四川還是什麼地方,有僧人給當地百姓傳播甘蔗製糖技術,讓百姓收益比原來種甘蔗豐厚十倍不止。

你想想看,就這樣的人,你說能不讓人喜歡嗎?

當然了,人多了,就什麼雜魚都有。

而且……

事實上,這甘蔗製糖似乎也不是那僧人自願的,而是實在沒辦法,好像是他家的驢毀壞了百姓的甘蔗苗,所以就拿這個技術來作為賠償。

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可以發現。

佛教在當時就是牛逼。

別人治不好的病,他們去念一下經就好了。

別人想不通的事,他們一句話別人就念頭通達了。

回到正題。

魏硯說是在救他,真不是開玩笑。

因為他呆在長安肯定死,不是因為偷情,就是卷入朝堂爭鬥。

但是去了吐蕃,說不定還能活。

當然!其實更重要的是,魏硯想讓吐蕃百姓少點殺戮,多點慈悲之心,別老想著來大唐打秋風,為什麼你們不能自己自食其力,非要去搶人家的。

本來他大可說個別人的名字,可問題是……

他就隻記住了他。

而另一邊……

祿東贊這裡。

其實雙方都可以建石堡,這是相對比較合理的。

祿東贊也不知道魏硯跟他們的贊普說了什麼。

說不定是對他們贊普一頓威脅?

總之,如今他也隻能是照做了。

很快。

雙方便重新擬定了所有的條件。

這裡甚至都沒有提吐穀渾。

因為吐穀渾都已經成了大唐的一個郡了。

數日後。

祿東贊已經在長安待得太久了。

於是……

接下來便是由李道宗,重新作為使者,聯同還有其他的大唐官員,一起參加這一次的盟誓。

這又是魏硯這人讓人看不懂的一點。

不過想想似乎也對。

李道宗被魏硯這麼一坑,肯定在牢裡住得很不舒服。

據說,文成公主已經被對方搶了。

那以後,對方跟李道宗也就成了親戚。

這總該是要拉一把的。

此時的大理寺門口。

李道宗重見天日,也是感覺外麵的空氣無比地新鮮。

老夫終於出來了。

但是對魏硯的怨恨卻沒有減少半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讓你拍宣傳片,你卻拍出繡春刀 星途 洛杉磯的夜行者 大荒神龍訣 邪神竟是我自己! 諸天:從魂師到維度魔神 法醫的時間旅行日誌 重回八零:美嬌妻有點甜 六界最皮古董店 都市血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