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加入書籤

何謂英雄?英雄一般是指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或者是靠勇力、靠智慧,帶領普通人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或者是為了正義的事業,憑著自己的力量乾出了一番豐功偉績的人。總之,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樣的人往往在國家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為了民族大眾的利益,勇於擔當,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毫不退縮,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英雄。

英雄者,有淩雲之誌,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月匈襟!他們肩扛正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誌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宇宙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而且難以捉扌莫。古今中外,英雄往往如天上之星辰,仰望而不可及。然最為特別者,皆寥寥可數。《載敬堂集·民說》:「國之興,盜賊隨英雄立功;國之敗,官吏同無賴輕法。」文宗意旨,關涉著這種精神。

因此,孟子非常欽佩古之聖傑,對那些從艱難困境中奮起的英雄賢士,在盛贊他們卓越的品性和非凡的精神力量的同時,更看重的是逆境對他們成才的激勵作用。所有他才高唱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還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這就是對英雄的呼喚。然而英雄有大有小。古來最偉大的英雄莫過於部族首領、帝王將相、偉人領袖、聖哲前賢、民族精英,他們或領導部落、邦國崛起於一隅,享受獨立、自由與尊嚴,使自己的國家不受外來侵略與欺淩,或者是發出了吶喊,用自己的思想與言行喚起了當時與後世民眾的覺醒,從而使身體與靈魂獲得了解脫。正所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古人無法解釋一些現象,將一些偉大的人物說成是天生聖人。像《西遊記》中,孫悟空被稱為是天生聖人。然而有人說他天生不假,怎麼會是聖人?殊不知古人所謂的聖人,不全是指學問高深,思想達到某種境界,或者是品德修養達到了某種高度的人才稱為聖人,而是含有英雄的意思。吳承恩的意思就是:老天誕下的一個大英雄。天生神物,聖人則之。語出《周易•係辭上》:「神物」,指蓍龜。「則」,《廣雅釋詁》:「則,法也。」天創生出神奇的蓍草和神異的靈龜,聖人根據它創造了卜、筮。這裡的聖人是指有特殊創造能力的人。然而上天怎麼能誕下英雄呢?這裡就是要人們懂得,隻要能遵循天道,或者是順應了天道,也可以造就英雄。這個天道其實是指自然規律。古人非常重視天人感應,他們認為人間能感應到天上,天上也能向人間示象。隻要人們能夠根據上天的暗示做出了重大業績的人,就能夠成為英雄。

然而聰明的中國人將這種神秘的天象與遠古的易理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中華文明的獨特現象。比如古人認為:中國的遼闊領域可以與天上的分界相對應,這種天象與人事相對應,又能相互感應的理論源自《河圖》與《洛書》,這也是中國人所有哲學思想的源頭。這樣古人就把人間地域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西方、東方、南方、北方、中央,而每個方位對應的天上又分別由天上的一位首領掌管,他們就是天帝,分別是西方白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而這五大天帝又受命於上帝,這位上帝就是中國人觀念中宇宙的主宰,也是人們通稱的天。

中國古人又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劃分為五大類,它們分別是金、木、水、火、土,而這五大類別之間又是相生相克的關係。正因為它們之間的生克製化原理,才構成了宇宙這個大空間的平衡、和諧與運轉。所以《管子·心術上》講:「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把金木水火土這五種類別之間的生克製化原理就用在國家對應的區域之上,從而出現了奇跡。

西周末年,周宣王因為「檿弧箕服」的童謠,最終導致亡國,後來平王東遷,將首都定在了洛邑(洛陽)。從此東周開始走下坡路,秦國崛起。古人認為是天意,其實從五行的原理就可以看出:周朝必然要衰落,秦國必然要崛起。因為洛陽從地域上分析,屬於中央土,土能生金,也就是說周朝幫扶了秦國的崛起。因為平王遷都後,把崤山以西的土地就封給秦襄公。秦國也隨後被封為諸侯國,從此慢慢地發展壯大起來,這與歷史事實完全相符。

然而秦國統一天下,又因殺伐過度,一定要遭受不祥,就勢必要遭到報應,於是又有了新的讖言:「亡秦者胡也。」秦國的滅亡似乎又是不可避免的了。這樣看,因為秦、楚結怨太深,重要是因為秦國誆騙楚懷王客秦,後來又死在了秦國。試想一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元首騙去弄死,這勢必會激起受害國的舉國之憤,因此楚國上上下下對秦國有切齒之痛,是為國仇大恨。後來秦國攻打楚國,所投入的兵力也最多,所耗費的時間也是最長。因此預言大師南公才說出了一句可怕的讖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讖言依然如同一個魔咒,始終縈繞在楚人的腦海之中。然而有誰能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呢?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在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行途中不幸去世,這就引出了另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劉邦。此人如何就了不起呢?先看看他的出生就知道了。

公元前二百五十九年,在嬴政出生後的兩年,在西周泗水郡沛縣豐邑的中陽裡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天,一位母親因為外出遇雨,就到泡水河上的一座橋下去避雨。正好他的丈夫也去找她,突然看見橋上大霧彌漫,雷鳴電閃。仔細一看,隻見濃霧之中有一條蛟龍在盤旋翻騰。一陣雲翻雨覆之後,蛟龍就消失不見了。丈夫急忙去看,隻見妻子如同從夢魘中驚醒一般,她感覺到自己好像是懷孕了。十個月後,她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開創大漢基業的劉邦。《史記》、《漢書》以及歷編《豐縣誌》、《徐州府誌》都有這樣的記載,後人就把這座橋稱為龍霧橋,並建廟立碑。直到宋紹聖三年,豐縣杜縣令因為大旱,還到龍霧橋祈求下雨,蛟龍因此顯靈,又下了一場滂沱大雨。人們就重修龍霧橋和橋北的龍霧廟,並把這件事情記載在碑文上麵,古跡至今尚存。

不管是秦始皇,還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劉沛公,他們都是從西周衰世走出來的同一代人,這就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經注定:秦始皇五十歲駕崩時,四十七歲的劉邦就要接過上天賦予他的偉大使命,來管理和治理這個偉大的帝國了,因此他才從泗水亭長的任上起兵。劉邦做沛縣亭長的時候,他為縣裡押送一批壯丁去驪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劉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驪山也會按罪被殺,於是就到豐縣西的涸澤地帶乾脆把所有的壯丁全都放走了,並且對他們說:「你們都走吧,我從此也要消失了!」這些人中有願意跟隨的壯士就有十多個,隻因意氣相投,就喝了個大醉,然後準備上芒碭山落草避禍。一個人到前麵探路,突然跑回來說:「劉亭長,前麵有一條大蛇擋道,嚇死人了,我們改道吧?」劉邦趁著酒勁道:「大丈夫獨步天下,怕什麼蟲蛇?」就走到前麵,拔劍將蛇斬為兩斷,然後一腳踢開十四寸,從中間走了過去。他們走了一會兒,就到前麵休息。這時隊伍中有一個人走在後麵,他一會兒就跑到劉邦的跟前說,他看見了一個老太太在路邊哭泣。就問她為什麼這樣傷心。她說:「我兒子被人殺了啊!」就問她兒子是乾什麼的,被誰殺了。她回答:「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殺了,所以很傷心啊?」聽的這個人認為她胡說八道,就折了根樹枝準備揍她。老太太就突然不見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幻:萬古第一帝 洪荒:從泥人開始修煉百年 她的浪漫主義 重生之戲精夫人不可撩 我和外星人一起創業 閒王他總掐我桃花 禦靈時代:我融合了神級模板 厄童子 大夏第一太子爺 我在獸世種田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