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 / 2)

加入書籤

48

這次棚戶區改造,由於調整了政策,給動遷居民帶來更大的利益。由原來的唯一選項,到此次的兩個選項一一現金結算,回遷樓。樓房的崛起,使市容市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在多年的棚改中,江城城區的居民告別了平房。如果再一刀切,隻有給子孫後代準備房產了。可是,勉強準備起的家庭,也不會把錢壓在不住的樓上,更何況大多數的家庭根本就沒有這個條件。真要把樓房窩在手裡,賣又賣不出去,由新樓變舊樓,再到無人管理的陳年老樓。而作為普通的老百姓,誰家也沒有這個閒錢來助長這些浪費的發生。所以,此次雙選政策的出台,使人們看清了政府實打實的為老百姓。

這麼多年的棚改,老媽從沒有期盼過住樓。隻是安心住著自己的房屋。看著兒、孫們上樓,她從心裡為孩子們高興。 老媽知道棚改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她並不羨慕左鄰右舍的人住樓。盡管是好事,但是她冷不丁的還是轉不過彎兒來。思前想後,她還是把大兒子叫過來,把房照、土地證,還有其它相關的證件,從自己多年不動的匣子裡拿出來。讓大兒子代表自己辦理動遷手續。伍一拿到這些證件同時叫上伍二、伍三。

動遷辦門前人員聚集。到這兒來的人,先要認證貼在牆上的姓名和數據。雖然房照上寫的清清楚楚,但人們都要到跟前看上一眼。似乎隻有看完了,證實準確無誤,還要看看左鄰右舍的房屋麵積,心裡才會踏實。不管認識的還是剛相識的,三五成堆的在一起,說著自己想法和意見。而人們一麵傾聽,一麵消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現場辦公室設在路旁即將拆遷的瓦房裡,窗明幾淨的十間房屋分為兩家一一地方動遷辦公室和鐵路動遷辦公室。屋裡幾張條桌,幾把椅子,而把大部分空間留給動遷的居民。屋裡牆上貼滿了各種圖表。來辦手續的人,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後便走出辦公室,有的在外邊停下腳,和鄰居們嘮著動遷的話題,有的乾脆回家。伍一哥仨明白後便遞上動遷證件。工作人員在表格裡填著房屋麵積和土地使用麵積,另一名工作人員在電腦裡找出伍家的位置,把房屋麵積和相關的信息存在電腦上。最後把整套動遷手續遞給伍一,「 祝賀你們,拿著它就等著領錢了。」工作人員最後說。回到家,他們向老媽說了當時的情景,老媽聽了十分高興,「大夥相聚的時候再說吧。」伍一理解老媽的想法。從中年到壯年到老年,半個世紀的居住,如今老媽應該交給兒子了。更讓老媽欣慰的是,自己和老伴白手起家,創下的家業,同時又養育了五個孩子。這就是留給後人的財富?自從搬離了兩間平房,住到伍家大院,老媽就沒有出去過。幾十年的滄桑巨變,幾十年的生活過程,她始終在這個院子、這個家裡。熟悉的一切,習慣的一切。她理解兒、孫們的心情,她又何曾不想上樓。八十年的寒來暑往;八十年的人間冷暖,樓房真的就那麼好嗎?是的,這是發展進步的標誌,要麼姑娘找婆家,首先要求樓房並美其名曰:步步蹬高。如果辦不到,這門親事就有黃的可能?老媽知道住上樓房,不用出門,家裡就有吃有喝。兒子、媳婦讓母親上樓。兒子曾經問過老媽,並說出住樓的好處,但老媽最終也沒有聽兒、孫的話。自從老媽拿出房產證的一剎那,就是老媽最完美的答案吧?

盡管兒子告訴她,已經辦完了手續,就等著拿錢了。她在高興之餘,心裡有一種難以言表的不悅。她知道房子早晚要歸兒子,生帶不來,死也帶不走。可是,對於財產的分配她有些犯難了。如果老伴兒在的話,或許她就不用操這份心了?老伴一生隻管乾活掙錢,幾十年掙的錢都由她親手花出。現如今,老媽和老伴積累了微不足道的財產,是時候由兒子們管理了。老伴的在天之靈也能感受得到。

生龍活虎的兒子一天天長大,伍家的房屋也逐漸增加起來,並逐步形成現在的格局。這也是她和老伴兒的夙願。而今想起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大兒子伍一上樓那年,他和媳婦就讓她上樓,老媽和善的說:「我明白你們的心,我在這兒住的挺好。」老媽最後執意的說:「上樓不方便。」兒子媳婦隻能眼巴巴的瞅著固執的老人。後來,伍一隻好和表妹家裡取得了聯係,表妹、妹夫來後,才使兒子媳婦們放心。麵對拆遷一天天的臨近,孫子孫女兒都勸老媽,「奶奶上樓吧,不要等到跟前兒,著急忙慌的搬家。」老媽笑著對孫子、孫女們說:「不忙,趕趟兒。」

老媽的五個兒子,都生在平房裡,但是她回想起來,仍然自豪。轉眼間,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

「這日子可真不抗混啊。」老媽癡癡的想。大兒子兩口子都步入老年了。自從伍五、祖光結婚,在院裡住了一段時間,就搬到單位的家屬樓。然而,在大家都在的時候,伍五突然宣布他們兩口子的決定:「父母省吃儉用供我上大學,我和哥哥們比起來,應該把給我的房子還給父母,這也是我和祖光對父母的一份情意,一份愛……」

哥哥、嫂子聽了五弟的話,半天沒有緩過神兒來。而不能用語言表達的伍國才,一個勁兒的擺著手。老媽進一步說:「你爸不同意你們的做法,我也不同意你們這樣做。」老媽動情的說:「父母生養你們天經地義,你們小的時候,我和你爸隻想著給你們哥幾個一人準備一套房子,我們做到了。因此,我和你爸還是讓你們收回想法和做法,留著自己用吧。」

「爸、媽,」祖光動情的說:「自從工作以來,我們可以自食其力了,現在又有了家屬樓。雖然父母的恩情一輩子也報答不完……可是我們的這片心,爸媽一定得接收。」

「作為兒女,永遠也報答不完父母的恩情。」伍五接著說:「每家每戶在日子過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報答父母。所以,我和祖光才有了這個決定。感謝父母,感謝哥哥嫂子對我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伍一和媳婦聽了五弟倆人的決定,不知心裡是個啥滋味兒?況且還有些痛楚之感。但細細聽著五弟他們的話,又似乎很有道理。做兒、女的隻有用真心善待勤勞一生的父母,才有資格麵對社會,麵對人生。

伍二心說,老五還算知趣兒,上大學本來就多吃多占,如今房子原給父母是他們明智之舉。這回好,說不定到分房時又多了一份財產。

伍三隻是聽著五弟兩口子的話,他起碼要知道最後的結果。

老媽和老伴懂得小兒子、兒媳婦的心,領悟並接受孩子的一片孝心。況且,在小兒子兩口子沒有把事情公開前,就和父母說過這碼事兒,父母也勸阻過他們。「我和你爸知道你們的心,你們為伍家爭得了榮譽和地位,我和你爸感謝你們才對。」

事已至此,老媽與老伴兒把事先商量的決定說了出來。「我和你爸事先想過,也商量過。」老媽果斷乾脆的說:「把這套房子給大兒子伍一,獎勵他對咱們家的貢獻;特別是在建房中的貢獻;在伍四事件上的貢獻;在小五回江城時的貢獻……」老媽說完便感到一陣陣興奮。以前,她和老伴還為偏心的決定所困惑、所懊悔。都是兒子啊,為什麼要這麼做?對其他兒子公平嗎?是否不近人情呢? 當靜下心來和老伴想的時候,覺得不這樣做,又怎麼能對得起為這個家,撐起「半壁江山」的大兒子。誰家有這樣的兒子都會偏心袒護,老兩口認為並不為過。其實說起來,就是……老伴得病住院的……所以,老媽的話音一落,父親的兩隻手就往一起合攏,雖然掌聲沒有拍響,但是事實己經清楚。在坐的人萬萬沒有想到,父母竟作出這樣不盡人情的決定。

提前分配家產了?腦子裡不斷回盪著讓人不能接受的事實。兒子們想說,又不知怎麼說好,盡管各揣心腹事,但是老媽和老伴一直瞅著兒子、媳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悖論文明 重生 玄幻修仙從事半功倍開始 撲火 套路你的信息素 開局簽到成天生至尊 毒醫狂妃不講武德 文娛天下 九劫真神齊飛鴻 末日:我有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