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劉辯(2 / 2)

加入書籤

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機會已經錯過了。

「史侯。」

就在劉辯沉思之際,於橋下立著的幾名宦官中,有一人堆著笑臉走到了他身旁,恭敬帶著幾絲諂媚勸他道:「月初天氣尚寒,況今日風也不小,恐寒氣入體,不如歸殿中賞雪。」

「……」劉辯身子不動,轉頭斜睨了一眼那宦官,旋即繼續注視池中。

那名宦官麵色一僵,卻是不敢有所表現,隻好以一副為難的模樣站在劉辯身側,倒是立於橋下的另外幾名官宦,見此竊竊私議,隱約可以聽到諸如『舉止輕佻』、『幾無威儀』之類的詞。

這些宦官之所以稱劉辯為『史侯』,那是因為劉辯自小並非在宮中撫養,而是寄養於一位名為史子眇的道人家中,論其原因,那是因為在劉辯出生之前,靈帝的皇子們都已夭折,他與劉辯的生母、如今還是皇後的何氏生怕這個兒子也夭折了,便從小寄養於道人史子眇的家中,也不敢叫劉辯的本名,稱為『史侯』,希望借史道人的道術庇護劉辯。

一晃十年過去了,劉辯在史道人家中長得健健康康,再加上靈帝這些年禦女無數,精血大虧,年僅三旬身體便每況愈下,因此便派人將劉辯又接回宮中。

這一見,靈帝就失望了,認為劉辯行為輕佻、沒有帝王的威儀,不適合繼承皇位……

這不是廢話麼?!

一個小孩自小被送到宮外,為一名道人撫養,與旁人一同瞞著他出身,與天下庶民並無不同,直到十年後才將其借回宮內,告知其真正出身,這十歲小兒忽然得知自己是帝王貴胄,能不得意?能不張揚?

一言蔽之,這劉辯養廢了,但這件事的責任,毫無疑問卻在靈帝與何皇後身上。

而這,也是劉辯之前嘆息他『晚來了幾日』的原因,因為劉辯是在去年年末前被接回皇宮的,那會兒『他』還沒來呢。

這晚了幾日,差別可就大了,劉辯甚至已經想到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比如說,他那昏君老爹因為不喜歡他,臨終前托付小黃門蹇碩設法殺何進,立董侯劉協為天子。

當然,這蹇碩的問題不大,因為這家夥最後會被十常侍出賣給何進,真正的關鍵在於靈帝直到駕崩都沒有正式選立劉辯為太子,是劉辯的母親何皇後與他兩個舅舅將他扶上了皇位,換而言之,這個皇位來得欠有『說服力』,所以後來董卓才敢廢少帝,立董侯劉協。

反之若劉辯是漢靈帝名正言順選立的繼位者,則董卓未必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

好在離雒陽那場宮變還有兩年,還有挽回的餘地。

這炸胡開局,歷史上真正的劉辯沒能邁過這道坎,他這來自於後世的靈魂,未必不能。

倘若他能像漢光武帝劉秀那樣力挽狂瀾、匡扶漢室,那就沒有後續的三國鼎立,沒有那短短百餘年間整整五千萬華夏子民的減亡,或許就避免五胡亂華那場浩劫。

他雖不是真正的劉辯,但卻也是漢族,以強漢為榮,既如今匪夷所思地來到了漢朝最動盪的末期,自當竭盡所能,扶大廈於將傾,匡扶漢朝、兼濟百姓,使漢朝恢復強漢時的鼎盛!

當然,還要找到她,找到那個當代命運最為坎坷、讓後世無數少年又憐又愛的女子,蔡琰、蔡文姬。

算算時間,此女應該還未出嫁——

不,無論出嫁與否,哪怕用擄的也要帶到身旁!

看她的甜,嘗她的鹹,匡扶漢朝、定國安邦之路,定要有此女作伴,方能不負此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揮官求抱抱 大秦之我是秦二世 全民爭霸:我能無限製合成 團寵七零:三歲福寶有神力 開局成了小乞丐 滿級錦鯉穿書八零養五寶 藏嬌 江湖有疾 無限之鬼雄項羽 又是被少奶奶蘇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