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王芬、劉焉、羊續(1 / 2)

加入書籤

王芬,前後受到桓帝、靈帝兩次黨錮之禍波及,逃亡長達十九年的黨人,八廚之一。

所謂廚,即家境殷富、能以財救人者,劉辯對這些人的印象大抵就是及時雨宋江那種。

中原元年黃巾之亂爆發,靈帝唯恐黨人與黃巾聯合,遂在中郎將皇甫嵩、中常侍呂強的建議下廢除黨錮,於是一大批黨人重新得到啟用。

羊續、王芬,都在此列。

在朝中士人的推薦下,王芬被任命為冀州刺史。

不可否認,這王芬確實有能力,到任後收納流民、安撫叛亂,很快便使冀州恢復安定。

沒想到冀州當時又出現了張燕的黑山軍,王芬帶兵去征討,反而被黑山軍擊敗,無力阻止黑山軍攻入冀州,自身也在戰事中負了傷,於是靈帝罷免王芬,改由太常劉焉代任,去收拾黑山軍導致的爛攤子。

然而意外的是,張燕其實並不願一直做賊寇,在擊敗王芬後,他斷定漢室朝廷無力征討他,於是主動派使者向靈帝投降,因此得到了平難中郎將的職位,至此成為冀州一股官不官、賊不賊的勢力。

如今劉焉請求調任,朝中士人自然就想到了前刺史王芬,於是上奏推薦後者再次出任冀州刺史。

對於這個人,劉辯了解地不多,但他知道王芬在歷史曾經想做一件大事,即謀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

結果嘛,謀劃不成、畏罪自殺。

真是巧了,劉辯在與靈帝一番長談後,才對所謂叄君、八顧、八俊之類的標榜士人心生防範,這王芬說不定就立馬要送一個把柄給他。

想到這裡,劉辯就巴不得王芬立即謀劃廢黜靈帝之事……

正想著,他腦海中忽然浮現出靈帝適才在園中池亭裡與他交談時的景象,心中不禁又有些猶豫。

平心而論,若拋開對靈帝的固有成見不談,靈帝確實對他不壞,雖說沒有冊封他為太子,可那不是受到了董太後的壓力麼?

甚至於,靈帝能頂著董太後的壓力,默許他劉辯自由出入崇德殿,這本身就是一種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一心希望王芬用武力廢黜靈帝,真的合適麼?

「……那王芬又沒得逞,大不了到時候我提醒他就好了……」

在一番遲疑後,劉辯暗暗對自己說道。

五月下旬,幽州刺史劉虞、中郎將孟益的奏書,送到了雒陽,敘說張舉、張純叛亂得以平定,二張的首級也送至了雒陽。

有過上次叛臣黃衍的經驗,劉辯這次可沒再好奇張舉、張純長什麼模樣,揮揮手示意趙淳叫人將盛放二張首級的木盒挪走,旋即與同樣滿心歡喜的盧植,一同閱覽了劉虞、孟益二人的奏章。

盧植歡喜說道:「正好請孟中郎將率得勝之軍去平定葛陂黃巾……」

「……」

劉辯笑了笑,沒有說話。

葛陂黃巾,又名汝南葛陂黃巾,是繼白波黃巾之後再次出現的又一股黃巾。

當然,在劉辯看來,也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黃巾,無非就是借著黃巾之名而已。

就在前幾日,尚書常侍渠穆私下將汝南太守趙謙的奏章率先送至劉辯手中,使劉辯得知了汝南葛陂黃巾起義之事。

遙想去年他接二連叄得知地方叛亂,心態失橫,於崇德殿內一腳踹翻桌桉泄憤,而現如今,地方奏章所言及的那一樁樁叛亂已經讓他逐漸習慣甚至麻木了。

叛亂就叛亂唄,歷史上都能撐過去的事,沒道理在他的監督下撐不過去。

先什麼都不想,撐到十幾個月後再說。

但話說回來,葛陂黃巾相較其他叛亂有所不同,因為它是發生在汝南郡的叛亂。

提及汝南,會想到誰?

袁氏啊!汝南可是袁氏的老家。

因此在看到汝南太守趙謙的奏章時,劉辯的第一反應就是能否借機將袁紹或袁術調至汝南去平叛——你袁氏的老家鬧叛亂了,你二兄弟總不可能無動於衷吧?

正因為如此,方才盧植提出讓中郎將孟益率凱旋之師去平汝南葛陂黃巾,劉辯心底其實是不願的。

或有人會說,難道劉辯就無視汝南郡的百姓麼?

說實話,劉辯還真不擔心,因為葛陂黃巾既然冒以黃巾之名,就說明這股叛軍想要走甲子年黃巾的老路,吸納貧苦的百姓一同叛亂,換句話說,這支叛軍應該不會在平民階層多做搶掠、殺戮,隻會針對當地的士族、官吏。

汝南郡那可是袁氏的老家,郡內各縣大多是袁氏的父兄親朋、門生故吏,他劉辯犯得著去為這些人擔憂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揮官求抱抱 大秦之我是秦二世 全民爭霸:我能無限製合成 團寵七零:三歲福寶有神力 開局成了小乞丐 滿級錦鯉穿書八零養五寶 藏嬌 江湖有疾 無限之鬼雄項羽 又是被少奶奶蘇到的一天